校本课程体系 文化视角下校本课程体系重构

学校教育所培养的人,一定是鲜活的、具体的,因而对于学生的教育,也一定是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所设置的课程,也一定是适合不同学生的、丰富多彩的。但教育现实中,却仍是国家课程一家独大,导致学校成了工厂,培养的学生千人一面――这也许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培养创新型人才,却又总面临创新型人才匮乏的困境吧。

  正是意识到这种痼疾,才有了当前的三级课程体系,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也在校本课程的建设上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但除少数学校因其特殊地位或政策支持而获得成功外,绝大多数学校仍处于摸索的困境中。由于自身定位不清,导致作为三大课程之一的校本课程在国家课程的压迫下举步维艰,乃至在绝大多数地方成了点缀学校形象的“花花草草”。
  走出困境,需要重构课程文化。
校本课程体系 文化视角下校本课程体系重构
  基于文化的视角,我们需要思考,课程本身应具有什么样的文化特征。当我们进入学校教育文化实践场域,重新审视校本课程的本质时不难发现,回归学校原点的校本课程“不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附加或补充”,“也不是每周一节或两节的特色课程”,更“绝非某一专家或领导所设计的‘课程’”,而是“围绕育人目标而构建起来的多层次的经验体系”(左璜)。而校本课程建构的逻辑起点只能是学生,只有回归学生这一原点,才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自由的发展”,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能“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学校文化建设及至整个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刘重善)。
  基于文化的视角,我们还需要思考,如何处理学校文化与课程文化的关系。从应然上看,学校文化与校本课程本应相融相生,但现实中,“集权的学校文化与开放的课程文化”“一元的应试文化与个性多元的校本课程文化”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对立与冲突。为此,“校本课程开发扎根于学校文化”“变革学校文化促进校本课程的发展”(王琴),就成了学校教育的使命。
  基于文化的视角,我们更需要思考,真正科学的、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校本课程体系该如何建构。基于素质文化的校本课程,应“探索和充分利用学生素质发展的广阔的可能空间”,实现“素质文化的精神建设与文化形式建设相结合”,要“加强综合素质课程的策划,促进素质文化建设”,“实现素质文化与校本课程的协同发展”(丁念金)。而从学校文化实践的视角,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在“大生课程”再造中,总结出的“梳理大生课程的文化根脉”“构建大生课程目标系统”“展现大生课程的独特风韵”(帅宁华)的实践路径,对一线学校极具借鉴价值。
  建构中国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我们还在路上,还有这样那样的困难要克服。只有不断地理性追问,不断地实践创新,我们才可能无限接近教育的理想国。
  让我们携手同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9551/958890893998.html

更多阅读

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初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

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开发目标为了加强本校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激发其艺术灵性,学校结合自身优势,经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讨论,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美术课程目标为:1.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设计案例

来源: 发布时间: 2010-09-03 16:51349 次浏览大小:16px14px12px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是以国家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在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在明晰了学校自己的办学宗旨、教育哲学理念的前

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初中化学知识概况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搞好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创新,特别是校本课程的规划研究,我校在课程专家的指导和参与下,成立了以校长、专家、家长、社区人员为组成的校本课程规划组织机构,经过对校本

中国教育报校本课程系列文章 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目录(一)要避免校本课程开发在实践中走入误区2008年05月30日1(二)怎样理解新课程下的校本课程开发?2008年06月06日3(三)如何理解校本课程的地位与价值?2008年6月13日4(四)校本课程的生命力在于学生的兴趣2008年6月20日6(五)校本课程有哪些

校本课程教案毛笔书法入门第一周_慧芝兰欣 兰欣面膜

校本课程教案毛笔书法入门校领导下大气力开设了中午的校本课程,专门设了的书法教室,笔、墨、纸、砚和字帖均已备齐,要想上好书法课首先是怎临写的技法问题。技法中首先接触到的是握笔及姿势问题。干任何事,只要使用工具,都涉及到如何拿

声明:《校本课程体系 文化视角下校本课程体系重构》为网友男神范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