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生平
著名哲学家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于一八八九年在奥匈帝国维也纳一个显赫的犹太家庭出生。他具有四分之三的犹太人血液,因此在纳粹吞并奥地利后,加入了英国国籍。

维特根斯坦照片
维特根斯坦生平非比寻常,他的受教育经历也很不一般。他是家中最年幼的孩子,十四岁之前他都只接受了家庭教育。他家可谓非常优良的文化中心,有很多著名人士都是他家中的常客,母亲在他幼年时就培养了他的音乐细胞。他有好几个哥哥姐姐也都十分优秀,很有艺术方面的才干。但与此相对,他四个哥哥中竟有三个都曾谋求自杀。在十四岁以后,他终于通过考试在林茨的一所中学就读,与希特勒是同期生,这也算是维特根斯坦生平轶事中的一件了。但在中学就读的三年中,维氏的成绩中下,最终高考失利。即便如此,少年时期的他爱好物理,依旧致力于成为物理学家,渴望师从玻尔兹曼。直到玻尔兹曼自杀,这个梦想才算破灭。后来在攻读航天工程空气动力学学位期间,为了弄懂螺旋桨的原理,他拜读了罗素的大作。之后,他前往剑桥,成为了罗素的学生以及好友。
一战打响后,维特根斯坦作为志愿兵积极入伍,并在战场完成了《逻辑哲学论》初稿,接着他满怀贵族式热忱投入到乡村教师的工作中。但他的热情无法得到乡民们的理解,他们将他称为怪人,与这群“粗俗愚蠢的南部农民”格格不入的维特根斯坦不得不离开这个岗位。
做小学乡村教师失败后,他还当过园丁、做过建筑师,也重返过剑桥校园,成为了一名哲学教授。他在最后的人生中,坚信哲学教授是一份非常荒唐的工作,于是独自思考写作,直到逝世。
维特根斯坦生平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一样,他拥有十分美好的人生。不被物役,追求智慧,令人艳羡。
维特根斯坦著作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出生于奥地利,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维特根斯坦著作并不算少,但在他生前只出版过一本哲学方面的小书——这本小书虽然只有七十五页,却也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赞赏。他生前除了写他自己认为不重要的哲学文章以外,还出版过一部小学辞典,这本辞典也算是维特根斯坦著作之一。
维特根斯坦照片
当然,并不是他生前出版的书籍才算得上是维特根斯坦著作,维氏哲学能够震动西方哲学界,在当时自然是有不少著述发表了的。首先值得说明的是,维特根斯坦前期思想和后期思想差异很大。他生前发表的哲学小书《逻辑哲学论》是维氏的前期哲学,主要探讨语言本质及世界的关系,想要找到语言描述世界的逻辑。而后期,在《哲学研究》的时期,他认知到语言是没有单一的本质的,并放弃了以逻辑思维为意义标准的思想,提出“语言—游戏说”、“家族相似性”、“不要去想而要去看”等理论理念,与罗素、哥德尔等逻辑学家在哲学思想上分道扬镳。
用以上两本书为代表划分威特根斯坦的哲学时期,是因为这两本著作算是他在这两个时期的集大成者,其他著作还有《关于数学基础的评论》、《蓝色和棕色笔记本》、《论准确性》、《关于心理学哲学的评论》以及《哲学语法》等,都是对哲学界有着重大启发的作品。
维特根斯坦哲学之路
《维特根斯坦哲学之路》是中国长江出版社在1964年出版的一本书,这本书中详细介绍了上个世纪90年代维特根斯坦这位欧洲最负盛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传奇的一生,维特根斯坦出生于大名鼎鼎的维特根斯坦家族,他的父亲和母亲都是非常有哲学天分和艺术天分的人,所以维特根斯坦自然而然地走上了一条哲学之路。
维特根斯坦图片
很多后来的历史学家认为维特根斯坦哲学之路是受到了父母的启蒙,因为他的家境非常富裕,维特根斯坦家族是当时世界上最有钱的三大家族之一,他的母亲和父亲都是狂热的音乐爱好者,对于哲学有很深的研究,所以维特根斯坦在剑桥大学读书的时候选择的就是哲学。后来从剑桥毕业之后,他的父母也没有逼迫维特根斯坦进行商业领域的活动,所以维特根斯坦之后一直是一个纯粹的学者,不仅在剑桥大学继续深造,而且还结识了当时很有名的世界哲学家,他在1911年的夏天拜访了弗雷格,弗雷格是当时欧洲历史上最著名的逻辑学家。他听从了他的建议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的老师罗素的家中,后来成为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学生。成为罗素学生之后的维特根斯坦的事业突飞猛进,后来一战爆发罗素也离开了英国,而维特根斯坦没有服兵役,反而完成了《语言学转向的逻辑哲学论》初稿。后来1927年的时候维特根斯坦又在法国南部的小乡村中结识了维也纳小组的成员,与魏斯曼、石里克等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有过交往,后来1928年的春天维特根斯坦重返剑桥,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又写出了《逻辑哲学论》的第二个版本。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