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古代,从幼年到百岁,都有不同年龄的代称,如:
垂髫:代表幼年,古代儿童的头发,都扎髫下垂,这种下垂的短发叫“髫”(音条),故名垂髫。
束发:指十五岁以上的男孩。
及笄:笄(音及)是古代妇女盘头发时用的簪子,指十五岁左右的女子。
弱冠:古时男子到二十岁时,才可以戴成人的帽子,“弱”的意思是指还没有到壮年的二十岁的男子。“冠”即帽子。
而立:是指三十岁左右,不惑:是指四十岁左右。
艾:指五十岁以上的人。
花甲:古以天干地支为历法,每六十年为一甲子,故称六十岁的人为“花甲”。
古稀:杜甫《曲江》诗句中:“酒债寻常到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故,古对七十岁左右的人称为古稀之年。
耋(音碟):指七、八十岁,泛指老年。
髦(音冒):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髦”。
期颐:指一百岁。期颐百年,颐是养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