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国家的势力在刀与火的伴随下得以在世界各地延伸。人类历史进入了联系更为紧密、相互影响更为直接的时代。这样,明帝国作为当时亚洲最为庞大的帝国之一,也成为欧洲殖民者觊觎的重要目标。而在明帝国内部,也在酝酿着犹如“地火”一样的社会力量,一旦出现突发事件的诱导,就将会出现巨大的社会动乱,对原有的统治秩序给予毁灭性的打击。
(图)明代后期的西方航船开往东南亚
早在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 年),在明代文献中被称为“佛郎机”的葡萄牙人就盘踞在我国澳门。
明天启二年(1622 年),荷兰则侵占了澎湖以及附近的岛屿,两年后又侵占了台湾。而明天启六年(1626 年),西班牙则侵占了台湾南部的基隆和淡水两个地区。
明崇祯十六年(1643 年),沙俄第一次侵入我国东北黑龙江流域。这些殖民者抢夺财货、侵占资源、掠卖人口,中国沿海一带有众多人民被贩运到南洋和欧洲做奴隶,欧洲开始了其近代化的历程。
同时,从 16 世纪中叶起,葡萄牙传教士就通过菲律宾、马六甲等地前往中国沿海进行传播宗教的活动。西方传教士的到来,既有传教的目的,又带来了当时正在西方兴起的各种

科学知识,在工程、机械、天文、火炮等方面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这些传教士中,影响最大的则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他在与以徐光启为代表的中国士大夫交往的过程中,对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