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大清国1885年买了一门德国新式大炮,首发就卡在炮管上“百年不响”。
首发试射创造百年不响的这门德国大炮如今成了摆设,但还不能向游客开放。
上回说到我们看完大清国一号界碑后,自驾371公里从广西东兴赶到了凭祥友谊关,继续广西游。
友谊关是我国九大名关之一,关楼左侧是左弼山城墙,右侧是右辅山城墙(上图的哑炮就在此山上),犹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是我国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南疆边关要塞。
此地建关最早是汉朝,原名雍鸡关,又名大南关、界首关。明洪武元年(1368年)名鸡陵关。永乐五年(1405年)更名镇夷关;宣德年(1428年)改名镇南关;1953年更名为睦南关,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命名为“友谊关”。每年到景区的旅游人数超过10万人次。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城楼在帝国主义的侵略炮火中曾两次被毁。1957年基本按原貌重建。整座关楼由底座和回廊式楼阁两部分组成,通高22米。底座建筑面积为365.7平方米,长23米,底宽15.9米,第二层是中越高级领导人会晤室。五六十年代,周恩来总理曾两次在这里亲切会晤越南人民的领袖胡志明主席。
“友谊关”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题写的关名。

陆兵是2004.1- 2007.12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
重点介绍一下暂不对外开放的金鸡山镇南炮台(海拔596米),原名右辅山、石山顶,旧名梅梨岭。
1884年8月,法国侵略军进犯越南北宁、谅山等地,并以武力威胁中国,清政府不得不对法宣战。
1885年初,法国增派援军,步步逼进镇南关,清军前线统师潘鼎新望风而逃。2月23日,法国侵略军进攻镇南关,清军将领杨玉科率部依托悬崖峭壁英勇抗击,但在侵略者的坚枪利炮下,伤亡惨重。当天下午五点,镇南关陷落。法国侵略军炸毁镇南关,在废墟上立起一根用中文写着:“广西的门户已不再存在了”的木柱子,对中国进行挑衅。
在这危机关头,我边境各族民众纷纷拿起武器,主动配合抗法名将苏元春部队与法军开展激战。收复镇南关后,义愤填膺的边关军民拆毁了这根耻辱柱,并树起了一根写着:“我们将用法国侵略者的头颅,重建我们的门户”的木柱子,以表示坚决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决心。
1885年3月23日,法军兵分三路,再次大举进犯镇南关。70高龄的冯子材老将身先士卒率大刀队与法国侵略者经过两天顽强激战,一举歼敌一千七百余名,生擒侵略者数百人,缴获一大批枪炮弹药。
1885年3月25日,冯子材下令反攻并指挥各军乘胜追击,法军统师尼格里被击成重伤,另两名法军高级将领被生擒。创镇南关大捷是中国近代史抵抗外来侵略的一次伟大胜利。它沉重的打击了法国侵略者的气焰,迫使法国茹费内阁倒台。
1907年12月1日,孙中山先生亲自领导和指挥的镇南关起义就在金鸡山打响。当时起义军只有200多人,抵御6000多名清兵的围攻,激战七天七夜,中山先生亲自在镇北炮台放炮轰击清兵。结果,起义军仅以牺牲2人的代价换取毙伤清军200余人的战果。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打击了腐朽、没落的清政府统治。
镇南关大捷后,为防法军再次入侵,大清国买来了这门德国产克虏伯大炮,当时,这种大炮堪称“炮王”,口径120毫米,射程达25公里,这门大炮全靠人力搬上山,从山底运至炮台这里就花费9个月时间。
然而,首发试射,弹丸居然卡在炮管口前出不去,也不炸膛,真是怪事一桩?
上面讲了“百年不响”的两个原因,相当雷人。
大炮的转变方向还是很科学的。
这座镇南炮台既是军事禁区,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组织介绍才能参观,不对外开放。
我国历代许多爱国将领和有识之士诸如戚继光、郑成功、裕谦、林则徐、薛福成等等,都在此留下了足迹。解放后,先后有将军以上、军以上首长来视察的200多位,省部级以上领导不下50位。
这个炮台驻守着一支有光荣传统的部队。
如天气好,从金鸡山上的哨位可看到越南谅山省府。
雷人的百年不响炮
从金鸡山炮台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一脚踏两国的国境线。这友谊关边检大楼。
边检大楼外景
中间是中越边境线,穷国富国一目了然,左边是我们的,没钱绿化的是越南。
友谊关322国道终端与越南公路相接,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陆路通道和国家一类口岸,成为中国与越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通道。
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我国援助越南人民抵抗外来侵略的物资,从这里源源不断运往越南。
二十世纪90年代,友谊关再次成为中国人民与越南人民友好交往的桥梁。
四面光一脚踏两国
越方界碑
中国的界碑
这个界碑的反面
越南国徽太像我们的国徽了。
从中国的1116号界碑看越南。
从越南入中国境的人们。
进入中国边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