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问:如果一辈子在深圳租房,会比买房差多少?
一定要买房才算生活质量好?
相关解答:不说投资什么的,最大的区别是生活质量难以提高
即使你租空房子,打算自己买家具,也会受到颇多限制
至少我没见过租房子的人,会买几万块的床,买70寸的电视,买实木的书架和书桌,买对开门冰箱……更别说装中央空调,装新风系统,装地热取暖……
隔三差五的搬家,每次搬家后不同的房型,都会让你购买和使用家具家电受到各种限制
不排除有NB的人能做到,但我相信大部分没有这个耐心,所以租房真的能够愉快的享受生活吗?
相关解答:很多人会觉得租房子的时候,不会花精力布置,因为这也不是自己的房子。
我们要的不就是一个住的地方嘛,租的还是买的有什么关系,最重要的是你要觉得这就是你的家,就好好布置好好享受嘛。
搬家的时候有人会觉得麻烦,那么多东西,我觉得其实没太多差别,因为我和室友租的房子就什么都齐全,搬家收拾没人帮忙,我们两个女生从早上开始,下午就搬完了,晚上还把新的房子收拾好了。没你想的复杂。
还有人说那我就不能买大件儿,你如果没想好自己要不要在这个城市继续住下去,那就买好了,到时候只是找一个大一点的车搬家就好了,最重要你享受了这个过程。如果用了两年想换城市,可以折旧卖掉,不要觉得不值,最值的就是在这两年我享受到了。
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人生为什么总要想那么多,那么多意外,你都不知道你能不能看见明天的太阳,就想着20年以后的事儿,累不累。
相关解答:这个问题其实已经考虑过很久了。先说说个人,不是在深圳是在上海,大致情况应该差不多。
我刚到上海的时候刚参加工作,手里没钱,因为要结婚,家里条件不算差也不好,06年9月份的时候第一次买房,当时总价108万,3成首付家里给的,贷款70多万。
那个时候利率很高,抛掉公积金一个月要还4000多小5000.我和我媳妇一个月加起来大概也就6000工资,你可以想想日子过成什么苦逼样子了。06年07年房产调控房子实际根本没涨,如果涨也就是1000 2000,根本没感觉。工作也没啥起色收入也涨的没感觉,苦逼着过。那时候觉得30年70万贷款还到啥时候去啊。
那种状态我估计是所有赞成租房的人能想到的买房最坏的样子了。
转眼08年,08年奥运前真的很火,基本上做什么都是赚钱的,公司一下子就开始起来了。房子也起来了再加上出了个利率7折。那是压力一小,看着房价呼呼涨真觉得好日子来了。
转眼到09年,前一年的收入再加上08年结婚办事点收了点,手头有点钱了。日子过的挺舒心,想要不要去还按揭去。
可是09年我不知道北京怎么样,上海房价真的很疯狂,一天一个价。我们开始考虑拿钱是买房呢还是去还按揭了。想来想去还是再买房吧。开始到处看房。
那一年真的是很疯狂,一手二手我都去看过了,一手房70套房400多个号,下午一直排队到晚上。二手房东直接赔你定金调价不卖了,什么都经历了,一直到9月份赶在7折利率取消前买了一套房,也是3成首付,180多万总价。好了搞了一下以后又开始过苦逼日子了,那是那个房能租4000。反正我每个月又被勒着脖子了。
后面那几年又换了部车,反正手头就没存款过。
10年以后国家开始调控,反正年年说跌,房价我也不知道但是房租一路涨到6000.一下子感觉很轻松了。
结果又来事了,今年孩子要念书,要学区房,没办法我把09年的房子卖了310万又填了饿100多万贷款买房子。等我知道我买的那个学区房人家也是09年9月买180多万买的,我差点一口狗血没喷人脸上。人啥也没做多赚了100多万就因为当初买房的时候比我多那么一点眼光或者就是狗屎运。
上面是我的经历,我想本地人一般都不会说考虑租还是买这种问题的,主要还是像我这样的外地人。
我到上海这几年反正一年舒服日子都没过,勒着脖子过了10年基本上。中间家庭支持也好,个人努力也好,运气也好,反正10年后的现在1我还是一屁股债,但是债多了不愁,压力实际比当年70万那会小多了,也许是习惯了。最坏结果还不上了卖了,手里也能余个200多万。2基本上自己住的孩子念书,甚至养老,基本上也都放在面前了。
谈谈个人的体会。
这10年过的基本上是主张租房的兄弟能想到的所有买房的弊端我都体会了。
首先当然是经济压力大,反正一个月还完刚轻松下个月又来了的日子没少过。这样心里压力大是其一。
其次确实限制了事业的发展,因为你什么风险都不敢冒要保证现金流,世界就狭窄了选择就少了。
但是好处也很明显
首先是在城市立足了,日子很踏实,没再考虑过买还是租啊?留下还是走啊这样的问题。日子一天一天过,也算是日拱一卒,生活稳定,该有的都有了虽然不比别人好,但是也不比别人坏。
其次当然是经济上的帐,好歹两套房不抛贷款也有小900万,中间若不是我眼光差,可能现在会更好。如果不买房,这些钱说实在花一花也剩不了多少,兄弟就是手松爱好广也没办法。
从现在往后看,这么疯狂的10年是不会再有了。
刨掉经济帐,有的时候买房就像一个责任一样,你可以抗也可以逃避,你抗了就有抗的好,跑了呢就有跑的好。但是我见过租房的在犹豫的,但是真没见过买了的在后悔该租的,当然也是这疯狂的10年的关系。
我不是鼓吹一定要买房,我是个比较粗糙的人,什么家的情怀啊啥的我真体会不到,反正我租房我也过过,也过的挺爽。但是我比较传统,就觉得买了媳妇也安生了,不用再拉着你的手考虑该不该买房了,小孩落户念书也没事了,那还要怎么样呢,日子不就是这么过吗。
不过我这种体会只针对一般人,就是领工资做生意也不是太大的那种,要是你是那种事业上起色很大的那种,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我见过卖房子几十万,没几年千把万房子一次付清的人。但是我估计这辈子不是那块料了,没准你是,这也真心可能不小,完全不是调侃的意思。
如果说的完整点我的意思就是,如果你不是那种孤注一掷潜力无限的主你就买房吧。如果是我祝福你理想成真。
相关解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户口
2、上学
3、保险
4、养老
5、随时搬家
相关解答:作为中年养家之人,买房后哪怕再继续租房住,感觉心里也踏实一些,至少可以部分抵消飞速上涨的房租压力。
如果现实不允许一步到位,那么以租养租,换得更好的居住条件,也不失为一种折中方案。我个人是不同意买一套好房租出去,自己凑合着租套差房住的,虽然有朋友这么做过,但那都是有孩子之前。
上面某些支持租房的回答,低估了房租上升的速度,也没有考虑随着人生阶段变化,对居住条件的要求的飞速提高。现在租一居两居就满足的单身者或小两口,十年后可能会非三居四居不可。算上改善居住条件的费用,房租年增幅绝不可能像前面某几位推测的,低于10%。而收入经过工作头十几年的猛增阶段,未必还能保持之前的发展势头。
以我本人为例,98年租的800元单间,到13年已经是16000的四居,15年翻20倍(CAGR=22%)。税后收入呢,2000到60000(CAGR=25.5%)。房租收入比,从40%到27%,在生活质量得到不断提高的前提下,算是控制得相当好的了。
接下来十年,哪怕我一直住在现在房子里不挪窝(这意味着相对生活质量必然下降),随着周边房价的上涨,保守估计,会带动房租每年至少10-15%的增长(我们这套房子,五年前租金是现在一半,即年增15%)。与此同时,我的收入已经达到平台期,连续多年徘徊在6-7%,随着年岁增长、健康水平下降、生活重心向家庭转移,估计不太有可能为了达到年增15%以上而全力打拼。
…………………………………………
下面是详情,写出来给自己参考兼留念,可跳过。
本人98年大学毕业,从月薪2000做起,到月薪12000(均指税后),用了六年。其间房租从800提高到1800,从简装单间到精装小两室,居住质量有所提升,也感觉租金非常affordable(房租收入比从40%到区区15%),就没想买房的事。
04年花光十几万积蓄,又贷了款,出国深造,错过了国内房价大跃进的黄金年代。虽说薪水也翻了几番,达到40000,可惜攒首付的速度没有房价涨幅快。07年底回国后,为了还教育贷款和存钱,颇是节省了一段时间,租的3000的一室(房租收入比仅为7.5%)。
09年手上好不容易又有了60-70万积蓄,此时深圳的房价也正是见底。但我还没来得及看深圳的房,碰上在老家有个给父母买到便宜大户型养老房的机会,全款支付后便几乎一夜回到解放前。这套房目前价值200来万,但我是没算自己头上的,也不能算投资,毕竟父母需要一直住。
给父母买完房,不想继续委屈自己,换租了套CBD的8000的精装三室,又买了车,准备要孩子,此时房租收入比约15%。
2013年月收入60000,在还贷同时攒下了200万,可以重新看房了。2009年150万的CBD精装小户型公寓,现在已经400多万,考虑到资金有限,地理位置和面积不可兼得,决定继续租房而买下公寓出租。赶在税费上调前买下,还是贷款280万,月供20000。出租所得12000(租售比1:375),扣除中介、物业、供暖及各种维护费用,每月折合10000。
此时,我们居住了四年的三室,房租已经上调到11000,周围同样的房子,要租12000-13000。孩子此时也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我们本就没计划进入公立教育系统,也就不存在买学区房落户的问题,但好的私立学校需就近占坑,而此时双方父母也要轮流过来常驻,帮忙看看孩子,所以干脆趁机换租了一套更好小区的精装四室,每月16000锁定两年。
租精装大户型的好处是,中介费和各项杂费都由业主出,由于较难找到合适的下家,比较愿意答应现有租客的各种条件,比如局部装修、换成租客自己的家具之类。一般出租这种条件好的大户型的业主,都有多套房子,并不急于出售或者自用,不大可能临时要求房客搬家,也一般不轻易打扰租客生活,我们这套和之前三居的房主,都只分别在签约时见过面,平日我们有需求才电话联系他们。租期也基本随房客的,可以长达好几年,到时候我们的人生规划说不定又有所不同,也是挪挪的时候了。
算上月供和房租收入,每月在房子上净支出26000,是目前月收入的近40%,加上有孩子后各种家用和学费投入巨大,可谓压力空前。但是长远看,工作收入还有一定上升空间,而我们那套CBD区域小户型的出租收入上涨速度,较有可能大于所租住的CBD大户型租金支出的上涨速度,且两者绝对值相差并不大(4000元而已)。另外,作为非专业非资深投资人士,我也不能保证当初投入首付那200万,留在手里就一定能投资成功,甚至保本。所以思前想后,还是干脆买了房省心。至于房市危机,只能说我们已经尽力买了最好的位置和小区,如果CBD区域也跌,那估计整体经济够呛,到时候我首要的担心是保住工作而不是房价下行。
回头看,折腾了16年,单从财富积累上看,很不尽如人意。哪怕算上给父母买的房,净资产也只有400来万,还不如04年不出国,借钱买套几十上百万的小房,再通过不断换房,来得增值迅速。我留在在深圳的的朋友们,当年大家起点差不多,现在也基本上都年收入几十万,换过两三套房,净资产千万左右。但是既然我之前已经错过最佳投资时机,就不说后悔话了。何况出国又海归这些年的经历,绝对是在国内按部就班所无法拥有的,也算值回票价。
相关解答:别瞎算那些什么资金收益!
你租房的话,真能把省下来的钱全部都用于投资? 天方夜谭!
我买房前一个月那么多工资,觉得不够用,我买房后还是那么多工资,仍然不够用.但是总体来说,我的生活水平没有下降!
我买房后,我能保证几十年后我肯定会有一套房,你不买房,你敢保证几十年后你有那么多房款在银行
相关解答:关于该不该买房,目前的讨论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1、买房有安全感。反驳的人会说,如果你把安全感寄托在房子上,那就太没出息了。
2、买房有户口,能解决孩子上学。反驳的人会说,这是恶政,长久看这种制度肯定消亡。或者避而不谈。
3、不买房姑娘不答应,姑娘答应丈母娘也不答应。反驳的人说,你要是连这种价值观的姑娘都找不到,为啥还娶她?
4、买房投资保值。反驳的人说,不买房自己做投资一样很划算,而且还不需要牺牲流动型。
5、买房很稳定,可以自己布置家,幸福感更多。反驳的人说,不买房租房一样可以找到好房东,一样可以享受生活,我可以手把手教你怎么做。而且“吃碗面都能多加个鸡蛋,加30年,你想想这是多少幸福感的积累。”
我想问大家,承认自己是俗人有那么难么?你有你的“不买房,买梦想”,我也有我的老婆孩子热炕头平淡生活。我不觉得那些有了房才觉得有安全感和幸福感的人就更低级。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应该承认,买房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反倒是想感受租房的好处,回避掉不买房的坏处,需要自我修炼,需要你成为一个“智慧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但这个社会,凡夫俗子还是大多数呀!事实上,中国这十几年来,更多情况是不买房的人没混成自己想成为的人,在追逐梦想的自我麻痹中过几年,还是走回攒钱买房的老路。那些勤勤恳恳一早买房的,为了房贷拼命工作,现在反倒更轻松。
你可以列举一堆不买房租房过得更好的理由和例子,问题是,这种人有多少呢?所以我看到评论里有人回答说“谢谢答主,坚定了不买房的信心”,我就心里着急啊!你真是那种人吗?扛得住社会的压力,经得起身边的诱惑,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我见过太多的年轻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没有考北大的命,与其浪费时间复读,不如痛快去个不错的大学挥洒青春,生活一样精彩。千万别听那些考上北大的孩子告诉你什么“要坚持”“要相信自己”“要不放弃”的鬼话。他们没有骗你。但你不是他。
要不要买房,要不要创业,要不要辞职去旅行,其实都是一个道理。认清自己,是你做选择的第一步。
梦想、幸福都是多么宏大的词汇啊,凭什么非要和远方、倔强、自由联系,就不能和安定、平庸、世俗在一起么?你的人生不该由你自己定义么?
我始终坚信,现实和远方都只是一种选择,没有高下之分。我祝愿大家包括我自己,既能抬眼看世界,也能低头享受世俗的幸福。
相关解答:买房这个行为在经济学上的定义很简单,就是一个投资行为。你花400万买一套房和你花400万买理财产品吃利息租房本质上一样,都是投资。
可是在中国我们就不能那么简单的看问题了。因为房屋还承担了很多的社会属性。房子对普通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投资品。
先举几个例子。
中国的小学之间教育质量差距很大,父母又都希望子女能够念个好学校。而好的学校又偏偏是按学区来招人的。没房子没户口自然没办法去好点的小学。
不生孩子呢?总得养老吧。
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在高通胀的环境下能靠什么养老?靠养老金的话,将来连租房都成问题。医疗等等也是一样。
在现在的中国,普通人能够有的,相对稳妥的投资渠道是非常窄的。房子可能是唯一的一个保险的投资方式。
但是对富人来说就不一样了。
他们可以考虑投资移民去新加坡,换个国籍继续回北京,医疗养老一次性解决。公立的小学再好总及不上学费每年20万以上的私立小学。有钱在北京是不可能租不到房子的,租房还显得更加灵活。这种情况下面,花400万买套房子和花400万买国债就完全一样了。考虑的只是投资回报率的问题。哪个综合回报高,就选哪个。
所以,要先定位。对社会保障依赖性低的富人来说,买房租房其实差距并不大。但是我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而且将来一直都会是普通人,想真的让买房这个行为回归为一个简单的投资行为,需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制度完善和保障。
相关解答:如果你有钱,租房只会更舒服。
深圳的交通状况你改变不了,但居住位置可以。
深圳的豪宅你永远(很大程度上)买不起,但你租得起。
你不用担心工作地点变更,不用担心房贷降低你的生活品质,也不会因为负债而不敢跳槽或创业。
如果你没钱,无论买不买房,过的都不会很好。
当然你可以说辛苦很多年,最终至少我还是属于有自己的房子。
但那造福的是你的后代、亲人,而不是你自己。
所以,无论买房租房,都要有钱。
相关解答:不在北京,刚买房的人说下体会。工作六年,租过三次房子。租金从1150攀升至1800。最后一次住了整四年,房东阿姨虽然人很好,但每次收房租时都要检查再检查一遍,然后说个毛病,再说自己人好不涨租金,让我早点结婚买房之类的,虽然是实话,但听了会不舒服,但只能赔笑脸。
其实我本来也打算一直做个租房族,我们单位在市中心,附近的房价最低都得2万多一平,还是非常非常老的小区,一平米的价格都够我租一年了,干嘛买呀,买房压力多大呀,所以一直也没有想买过。
决定买房的导火线是因为前一任对象脚踩两条船被发现,毅然决定分手,后来他找中间人说情,意WWW.aIhUaU.coM思是家里条件好有房有车,吧啦吧啦的,想到以前别人介绍对象时也是房子放在首位,于是立马决定买房,不为别的,只为自己以后找对象能尽量排除经济因素。
住在自己的房子就是感觉特别心安,不用担心这个坏了怎么赔,也能毫无顾忌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装饰。虽然买房基本掏空了家底,还得做二十年的房奴,但自觉自己的生活还是跟以前差不多,并没有下降什么的,但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交际和聚餐。
所以如果可以,还是自己买个房子吧,买完你会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而且那种漂泊感也开始慢慢减少了,因为你开始生根了。
看到答案里有人说有钱人都租房子,那你们想过没有他们真的没有自己的房子,还有他们如果想买房是不是分分钟的事情。我有个同事结婚好几年一直租房住,是集体户口,小孩报销医药费都很麻烦。
相关解答:不管租还是买,你必须考虑要过怎么样的日子。
看了排名靠前的那两位都支持买房,原因很简单他们能买的起房。如果你身价过千万,租和买都不是你考虑的问题。如果衣食都是问题,不要想要不要买,因为你根本买不起,考虑的唯一问题就是如何才能积累资本,有朝一日再去买房。只有自己觉得有点钱,仅仅是有点而已,想买但还不敢承受这么高房价的才应该考虑。
现在有几种情景:
1、交够首付,弄了三十年贷款,在N环外买了一套小二、小三房。你的生活会怎样?起早贪黑、城里城外奔波赶上班,工资卡定期扣费,要是工资高还好生活上放松下,要是不那么高或许一点不剩,省吃俭用不敢生病,大件高价物品一年置办一次吧。当然也可以在买房时一块全置办了,只是贷款高点罢了。虽然居住环境比合租强了,但你的生活是自己的吗?说句不好听的,哪天挂了,自己都还没吃过大餐呢,就为了房子气喘吁吁了此一生。哪天有大额消费了,家底都没有,仅仅一套水泥在那。有房但没生活质量和保障。要是年薪百来万,那这都不是事。要是拿着5-6千RMB,慎重慎重。
2、不买房,合租,且自己收入不宽裕或自己在攒钱,这种情形估计和上面二位说的差不多了,有钱但没生活质量。
3、不买房,自己多好花点租房,单房、一房一厅,有家庭就二房。按照 长临的最高房租增长、最低投资回报,还要9年才平衡。而15%增长很不现实,况且11万的房租了傻子还租,so~~房租实际情况应该会低于计算值。而4%的投资回报是最低的计算保底值,如今一年期存款利率多少,其他很多理财产品收益多少,我想只要能懂得 长临 这张表的人投资收益率都不会低于4%。在聪明点就10%(尽管有点悬~~),但在这种最差打算下,房租平衡也要9年啊。
9年后你有多少存款?我想应该比现在多吧,不然白混了。房价多少?即使无法预测,但如今的房地产市场大趋势在走冷啊,总归还是值得博弈下吧。
相关解答:如果你不是“深圳人”(这里的深圳人范围参考底部):
1.那你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挣钱!那首要目标是挣到更多的钱!在这个前提下,你不会在乎挣钱的姿势是舒适的还是艰苦的。所以,首先的选择是租房!(为什么不是买房,个人观点:归属感很难后天培养)因为付出更少的居住成本挣到更多的钱才是优先考虑的!但是不建议考虑离公司太近的地下室,因为你至少要保证基本的健康生存环境,如果因为住潮湿的地下室经常生病无疑会降低挣钱的效率,建议考虑公司隔一条街的合租。
2.作为从上小学到大学一直坐公交车平均车程1小时以上的人建议你,能离挣钱的地方近点就尽量近,原因很简单,路程上的时间是在浪费生命,别TM跟我提在车上能干啥,干什么我都不想在公交车和地铁上。
3.挣到钱之后回老家买套独栋别墅,一次付清,0还贷压力,父母儿孙满堂,最重要的是这里是你的根,还是你才是性价比最高的方案。
如果你是“深圳人”,且还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住房:
那就没那么多废话,想尽一切办法买房吧,因为这里是你的家!
“深圳人”注:上面指的深圳人概念并不是拥有深籍户口,而是出生成长在深圳的人,即使你户籍不是深圳。 所以以上的话不是地域歧视角度出发的,只是想帮题主看清主次目的。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相关解答:买房改变不了你的命运,改变的是下一代的命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相关解答:作为一个长期租房子,我觉得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按照目前的租金和房价的上涨速度,在北京租房的话,结果就是一辈子真的在那里买不起房子。等到想买的时候,发现一切还是回到原点,甚至比当初离房子越来越远。
差到哪里,不说各种体验,最起码失掉一个选择。有房子之后想住自己的房子住自己的房子,想租房子也可以去租房。一直租房被上涨的房租吃死之后,想买房只能寄希望于彩票大奖、满世界借更多的钱或者是事业大爆发,或者离开这个城市,这是很显而易见的帐。
那些心态党或者自由党们的话,听听补补“正能量”就算了,看别人的故事总是很轻松,自己做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你的心态没那么强,你所谓的自由也没那么珍贵,你只是一个普通人,普通的很的普通人。
相关解答:租房比买房差在哪里,记得上个月看了一集金星秀,金老师的观点可能我会比较认同一些,与其说是“差在哪里”,不如说是“为什么不同人的选择会有差异”。
金老师请了潘石屹来节目做客,讨论中金老师说,她名下至今没有一套房产,但却租在了上海锦江饭店的总统套房里,据娱乐八卦传闻,金星还在自己的门上用黑匾写着“金府”两个大字,把租的房真正住成了“自己的家”,而老潘却说“你错过机会了”。两个人都是聪明人,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和价值也不同。
我之所以会倾向于金老师的观点,更多是从相同的人生观的角度去考虑的。个人比较喜欢金星的生活态度,说得俗可能叫“潇洒”,说得文艺可能叫“小众”,先不论什么租售比合不合理,划不划算,单就“物为我所用,为我而活”这一点上,金星的选择就应该是有“大智慧”的。
看到了听到了许多为了房儿女、夫妻反目的案例,在这个利益至上的大环境下,我是支持金老师这种对人生价值、事业、人本身的坚持的态度的,这个社会可能更多的需要这样的人出现。但不得不承认,金老师的“小众”是有一定资本的,这样的聪明背后显然也蕴含了雄厚的实力,普通人能不能这样做尚应该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撇开情怀的角度,问题就是买房和租房的省钱(挣钱)之争,大致可以这样讲。但多数人这样的理解,可能也是有问题的,因为这两种生活方式的根本差异可能不在于“钱”,可能更在于地域性差异。 生活在北京,过去的十年房价给人以过山车的感觉,10年翻10倍,简直比国家五年计划还宏伟壮阔。北京(一线城市)买房的人似乎都过上了令人羡慕的生活,所谓“人生赢家”。
可残酷的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真正赢了,大部分人输了或是不变。 这些年,很多买房者会庆幸,***的地价都卖5万/平方米了,那某某地的房子至少可以卖到xx万。大多数人计算自己所拥有的房产升值时,并不是以实际买卖成交价格来计算,而是以周边某些新楼盘的定价,或者是小区内不久前卖出的某套房来计算。
真相却是,过去数年来房屋的内在价值变化不大,只是货币贬值了,需要用更高的价格来购房,或者更简单的解释就是,虽然出售价格在上涨,但相应的购买成本也同比例上涨,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于只有一套房产的人来说,很难从房价上涨中受益。绝大多数人不会因为上涨的房价,马上卖出手中的房产。或许有一些人把更好位置的房子卖掉,而去换一套更偏远地方的大房子。那必然是以损失某种代价为前提的。或者是交通成本或者是其他成本。“卖掉了,住哪儿去。”这话并不陌生。而就算是拥有了两套或者两套以上房产的人,在自身收入水平没有显著提升的情况下,还款压力依然长时间存在,而单纯通过倒卖来获得巨大价值的情况实则不易,尤其是当下这个房地产环境中。
而更现实的情况是,在中国目前的高房价下,租房比买房划算很多。
从金融角度而言,在合理租售比下,买房划算;超出合理租售比,租房划算。
所谓“租售比”,是指每平方米使用面积的月租金与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房价之间的比值。国际通行标准认为,合理的房屋租售比在1:200到1:300之间。这个比值意味着如果把房子出租,200个至300个月(大致相当于16年至25年)内能收回房款,买房就是划算的。如果租售比高于1∶300,意味着房产投资价值相对变小,房产泡沫已经显现。(来源于百度百科)
但事实上呢,中国一线城市的租售比已经普遍超过300倍,租售比平均为500,甚至超过800的也是家常便饭。我们就以金老师为例吧,她居住的锦江饭店,位于上海市中心一流的地段,按她自己的话说,“闹中取静”、“总统套房配置”、“超大面积露台”,出售价格过亿,“得说多少场脱口秀才买得起,说到口吐白沫也买不起啊”,而金老师每年付100万左右租金,折算下来,月租金为8万余元,租售比近1000倍,超过合理租售比三倍。
所以金老师选择了租房,无论她自己名下无房此事是否明智,显然,要是金老师买房住的话,哪住得到这么奢华的房子呢?
欧洲有超过70%的中青年租房住,而中国的这个比例不到30%,但我们去国外后却明显感觉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活品质”(我老爱说这个词)远远高于我们,可能破除一些传统观念,我们的日子会过得更好。
不是每个人都是一个金星,别人怎么活不代表我们怎么活。我确实坚持人要活出自己的态度,但并不意味着我就是“租房”派,每个人处境不同,面临的社会压力也不一样,有房有窝有个车,很多人很喜欢、很向往,那就加油,安居乐业是社会的理想状态,现在也一样;但金老师那句话我很欣赏,“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房子服务于我,而不是我供养着房子”,说到大一点,不为钱而活,活着快乐地花钱才是牛逼!
相关解答:以上是用户分享关于如果一辈子在深圳租房,会比买房差多少?的解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了,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