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huyu
拉祜语
Lahu language
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 语支'" class=link>语支。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思茅、临沧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使用人口约30多万。 由于拉祜族长期与汉族、 傣族交往,坝区群众多能兼说汉语。在国外,分布于缅甸、泰国和老挝一些地区。分拉祜纳和拉祜熙两个方言。使用拉祜纳方言的人数约占总人口的80%。1957年创制了以拉祜纳方言为基础方言、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勐朗坝话的语音为标准音的拉丁字母拼音文字。
语音 ①有24个声母:p、ph、b、m、f、v、t、th、d、n、l、、h、、s、z、k、kh、、、x、、q、qh。、h、、s、z、、h、、、和 、h、、、互为变体。②有9个单元音韵母:i、e、、、、a、、u、。的实际音值为[],u的实际音值为[/],是u的齿化音[]。有10个复元音韵母:ia、iau、u、ei、ai、au、ou、ui、ua、uai。③有7个声调:33、31、11、53、35、21、54。21、54调都伴有元音的紧喉作用。这两个调除拉祜语固有词之外,多来自古入声汉语借词,如p“北”、s“+”;以及促声调傣语的借词,如hax“热爱”,nan“枪”。低平调11不稳定,在语流和语词中多变为中降调31。如把元音处理为松紧两类,则声调可合并为5个。④音节结构由元音+声调,或辅音+元音+声调构成,没有带辅音尾的音节。
语法 ①以虚词和词序为主要语法手段。语序是:主语在谓语前,宾语在动词前,名词中心语在形容词定语前,副词状语在动词中心语前。例如,nm(娜木)(气力)tkh(一会)(休息)(了),qhn(然后)ph(白菜)q(又)qhd(卖劲地)h(洗)v(语气、陈述)。 “娜木休息了一会,然后又卖劲地洗白菜”。形容词加助词v(的)则可在名词中心语前,如phv(白的)ph(狗)“白狗”。②名词中心语在数量词组定语前,数词和量词必须连用, 数词不能单独修饰名词。 如h(人)t(一)(个)“一个人”。③有些名词本身可作量词,如qh(山)t(一)qh(山)“一座山”。名词末一音节也可作量词,如s(树木)t(一)(棵)“一棵树”。④动量词在动词之前,如m(炮)t(一)qh(下)b(放)“放一下炮”。 ⑤有些名词末一音节重叠可作动词, 如sv(花)v(开)“开花”。 ⑥人称代词分单数、双数和复数;第一人称复数分包括式与排除式,如(我),xn(我们俩),x(我们),x(咱们)。⑦反身代词主要有4种形式:一是代词重叠,中间加qh,如(我)qh(我)“我自己”;二是代词后加qh,如s(个人)qh“各人自己”;三是代词后加mqh,如(他)mqh“他自己”;四是代词后加mqh,如(我)mqh“我自己”。⑧处所指代词分近指、远指、上远指和下远指:hk“这里”(近),k“那里”(远),nk“上方”(远处),mk“下方”(远处)。⑨结构助词v和th在拉祜语中具有重要作用。作领格助词,如v“我的”;组成指代词,如h(这)v“这个”; 在动词、形容词后一般都可加v,如xv“卖的”,qhv“苦的”。这些加v的词既可作动词、形容词用,也可作名词使用。th是宾格助词,加在宾语后。在双宾语的句子中,加在间接宾词后。加th后即使语序变动也不影响句子意义。⑩有使动范畴,以变调或声母清浊交替,或两者兼用表示。 如“吃”“喂”,d“喝”t“饮、使喝”。有些词以变调加助词v的方式表示程度加深。如“红”,v“红彤彤的”。
词汇 ①单纯词多数是单音节的,双音节的不多,多音节的更少,且多为鸟兽昆虫之类。②派生词由词根和前缀或后缀构成。前缀无具体意义,如+(芽)“芽儿”,+m(火)“火”中的和-。后缀多数有意义, 如-表示粒、颗、果等:m(眼)(珠)“眼睛”,(稻)(粒)“稻子”。-p表示男性:v(长)p(男)“哥哥”。-m表示女性、物品、素质等:v(长)m(女)“姐姐”,p(蝇)m(物)“苍蝇”。-q表示老、笨拙:p(祖)q(老)“愚公、老朽”。-k表示处所:h(住)
k(处)“住址”。-t表示工具、材料、物品:(吃)t(物品)“食品”,(牙)h(洗刷)t(工具)“牙刷”。 ③四音格词比较丰富,有5种结构。即ABAC式,如(别)m(天)(别)m(地)“异国他乡”;ABCB式,如t(言)n(温)(气)n(和)“言语温和”;AABB式,如m(高)mn(低)n“高高低低”;ABAB式,如plpl(象声)“喋喋不休”;ABCD式,如p(祖)m(物)p(祖母)m(地)“父母之邦,祖国”。④借词主要来源于汉语和傣语。
恩'" class=writer>常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