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皆祸害 父母皆祸害 父母的爱如何变成祸害

、 比赛说明 根据所给的天泽工厂2008年12月业务编制通用记账凭证,该企业为一般纳 税人企业,增值税率17%,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购入材料的差异逐笔结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在月末汇总后统一结转。运费的进项税按7%抵扣。本月原材料的期初余额:A材料…

村级动物防疫员测试题 村名: 防疫员: 一、 填空题(每空3分,总计75分) 1.传染病必须具备3个条件,分别是 、 、 。 2、对禽流感易感的动物有鸡、 、鹅、野生鸟类、野生水禽。 3、消毒的种类有 、 、 三类,消毒方法有 、 、 三种。 4、灭…

建筑与历史 《现代景观建筑评价》结课论文 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 指导教师:王朋 建筑与历史 建筑是凝固的史诗。建筑的存在让历史变得可触可及可感,而不仅仅存在于口耳相传的传说里。建筑以一种沉默而低调的姿态存在,却有着不容忽略摄人心魄的存在感。建筑不…

父母的爱如何变成祸害

将抚育视为恩典,“子女为何不感恩?”

90年代有个关于中国亲子关系的“公共事件”,在对中外孩子最尊敬的人的调查:外国孩子尊敬的人当中,父亲得票率第一,而中国孩子尊敬的人里面,名列前茅的大多是政治名人或体育明星甚至漫画人物。事件都引发了大讨论,主题是觉得我们对孩子太好了,而孩子居然不会感恩。不去思考自己为何不被尊敬,竟然去研究“为什么你们不尊敬我”,大概只有中国父母能有这样的思维。归根结底,这种思维认为养育之恩,无以为报,中国孩子不会感恩。

实际上在今天很多父母仍然将生养子女视为对下一代的施恩,而将养育视为恩典甚至作为求回报的依据,实际上是对亲情的侮辱,抹杀了两代人之间“爱”的存在。爱之所以值得赞美,因为这是一种不求回报的给予,否则就成了买卖行为。再怎么宠爱,照顾孩子,也和日本人给“和牛”听音乐无异,无非为了肉质鲜美,没有什么伦理上值得赞美的价值。夸人是一个深爱子女的伟大父亲,大概比说人是一个精明的投资客更像是赞美。

将子女视为私产,“想怎么管就怎么管”

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美国影片《良医妙药》里面,父亲为了挽救生还绝症的子女,竟然自己成立了一家医药公司让新药顺利发行,从而挽救了子女性命。不过在中国的故事是,叫郭巨的孝子为了把家里的好东西留给母亲,去把自己的儿子埋掉。“祸害性”父母的共同特点是只从社会和家庭整体利益的角度认识儿童的价值,儿童的价值似乎主要在于承载成人对于家庭和社会的期望。“我的孩子,我想怎么管就怎么管”,而一旦将孩子视作私产,孩子的个性和独立就成为一种难以容忍的反叛。

将生养视为必须被偿还的恩典,那么这个生养过程当然就成了放债。将子女视为私产的恶果不仅是企图永远对子女一手掌握,更甚者还要拿子女来换取利益,媒体喜欢说的“生男建设银行,生女招商银行”就是这个意思,多少父母严防死守,唯恐女儿卖不出个好价钱,甚至直接干涉子女婚姻,只为了自己有面子或跟着享福。

将自己视为真理化身,“没有一个小孩是健康的”

在中国父母面前,中国没有一代儿童是健康成长的,他们从小身患各种心理和身理疾病,从八十年代以来,首先是“电视瘾”(报纸上连篇累牍的罗列儿童怎样因为痴迷电视而走上犯罪道路),然后有“录像瘾”(也会导致儿童走上犯罪道路,昆汀塔伦蒂洛如果生在中国也许已经被父母大义灭亲了),之后是“游戏瘾”(同样也会让儿童走上犯罪道路),随着电脑的普及,困扰90后少年儿童的主要是“网瘾”,而他们由于一心关心孩子,显然忽视了自己身上的烟瘾,酒瘾,麻将瘾,权力瘾,虐待子女瘾,出轨瘾,离婚瘾等等。

父母皆祸害 父母皆祸害 父母的爱如何变成祸害

归根结底,认为子女存在种种“瘾”,无非是父母不愿意去理解下一代的生活和兴趣,将自己视为绝对的真理。杨教授和种种以长途拉练等变相体罚方式为“治疗”手段的“问题少年夏令营”也是依赖这一点而存在。他们的“治疗”无非就是通过电击,恐吓和身体摧残让孩子屈服,痛哭流涕以至低头认罪,满足一些父母的需求。

热衷于“复制自己”而非进化

人们也许还记得2010年春节晚会上那个背百家姓的小女孩,主持人只要报出姓,她就立刻报出该姓氏在《百家姓》中的排名,赢得台下热烈的掌声。中国曾经很盛产这样的“神童”,有背圆周率小数点后几千位的,有把红楼梦倒背如流的。甚至还有背新华字典的。

失败的父母总是以自己要好恶来“栽培”子女,而这也常常显示了部分父母的趣味是多么贫瘠,就像这个无趣且无聊的背百家姓节目一样。今天中国还有很多父母规划孩子的一切,从考研到考公务员,甚至择偶,生子都要由父母决定,这一切只为了让生于80年代的子女,也可以重复50年代的人生,而这一过程甚至可以和背百家姓一样无聊。

父母观念皆祸害,孩子怎么办?

父母一辈的观念具备“祸害的潜质”,家庭改造就极为重要,以下建议主要供具备一定体质的80后子女参考,未成年人请勿模仿。

父母一辈的观念具备“祸害的潜质”,家庭改造就极为重要。

权利是争来的

其实,一对夫妻作为“父母”的经验,和他们第一个孩子作为“子女”的经验一样多,父母在责打子女的时候,无论其表情多么痛心疾首,其施虐欲也得到一定发泄。暴力就是暴力,无论是“带着爱的暴力”还是带着恨的暴力,暴力本身的成瘾性都不容忽视,而如果子女任其责打,那么几乎出于人精神上的惯性,父母也会越来越粗野易怒,越来越轻易的将家庭暴力作为发泄手段。

一个也许会让父母们感到尴尬的事实是,大多数父母是从子女成年,具备一定反抗能力之后停止体罚子女这一恶习的,而那些一直不抵抗的子女,甚至在20岁以后仍然经常遭受父母的殴打。因此,为了挽救父母不让他们的性格越来越暴躁甚至成为虐待狂,在遭受家庭暴力的时候建议要有反制措施,可以是出门逃避,报警,找相关公益组织,或者在自身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积极对抗,总之是提高父母动手的成本与风险,只有让他们认识到打孩子是有成本的,节制情绪的美德才会回到他们身上。

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

评论包括赞美和批评,在一些极端的家庭中,子女不仅不敢表达对父母的不满,甚至也不敢表达对父母的爱。毫无疑问,家庭里的“言论自由”有助于消除恐惧,当子女赞美父母的时候,其实也在提醒他,我是一个有独立见解的人,而不是你的依附物。

而勇于指出和批评父母的错误则更加重要,即使父母已经被子女的沉默惯坏,听不得来自子女的半点批评。批评父母可以让争议日常化,迫使父母习惯来自子女的不同意见,而不是一有异见就大发雷霆。大多数在父母并非不可理喻的怪物,在生活中遇到他人的批评和不同意见,他未必不能理性对待或者虚心采纳,他们不能接受自己子女的批评只是因为天然的认为子女必须无条件的服从,而这种想法是很多悲剧的根源。

真正的尊严来自经济独立

套用一句政治哲学的话说,财产权是自由之神,真正的尊严和自由只能来自于经济独立。经济独立是人格独立的基础,任何一个子女如果不断的向父母伸手要钱,那么也就根本不配谈人格独立,即使父母把子女送到地球另一面,只要轻轻一拉经济这根弦,子女也只能乖乖听话。因此我们建议,假如存在“祸害”隐患,那么一般来说,不要拿父母的钱去买房买车,做个赤手空拳为未来打拼的年轻人是值得骄傲的,请父母用给自己买房交首付的钱去规划他们自己的未来,这才是一种负责任的“孝道”。

推而广之,不仅要在父母面前的经济独立,将来在子女面前也要经济独立,不把自己的子女作为养老工具,一代一代自己在经济财力上独立、自立,保持自己的尊严。

媒体的报道用轻松的语调写道:“也许三十年后,沉醉于“父母皆祸害”小组的成员们的孩子们像80后现在一般大时,看到这篇文章,将会嘲笑他们的父母居然只会说家乡话、普通话和英语„„”,且不论将家庭矛盾简单归之为代沟是否妥当,即使80后的下一辈人真的像他们瞧不起看春晚和新闻联播的父母一样瞧不起他们,也不是一件坏事情,从进步的角度来讲,真正的悲剧不是你60岁的时候,你的孩子讽刺你看春节晚会,而是你60岁的时候,你的孩子乖乖的和你一起看春节晚会。

父母的爱如何变成祸害 将抚育视为恩典,“子女为何不感恩?” 90年代有个关于中国亲子关系的“公共事件”,在对中外孩子最尊敬的人的调查:外国孩子尊敬的人当中,父亲得票率第一,而中国孩子尊敬的人里面,名列前茅的大多是政治名人或体育明星甚至漫画人物。事件都…

2011 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建模竞赛获奖名单(初稿)(异议期: 2011 年 10 月 30 日-2011 年 11 月 12 日) [注]每一获奖等级内,按赛区顺序排列;同一赛区内,按学校笔画排列。 本科组一等奖(共224名) 序号 赛区 学校 …

常用的汉语口译 (一)并列关系 名山大川 famous mountains and great rivers 名胜古迹 scenic spots and historical sites 湖光山色 landscape of lakes and hil…

做学弟学妹的好榜样 我是一名在六年级即将毕业的学生, 这个充满回忆的校园, 伴我度过了六年的光阴, 整整六年, 这个校园赋予我太多太多, 有知识, 有快乐, 有信念, 有动力, 有我敬爱的老师们, 有与我情谊深厚的同学们, 当大树的年轮又增加六圈的时…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0451/907344352094.html

更多阅读

《父母皆祸害?!》 豆瓣父母皆祸害小组

父母皆祸害?!——谁来关注孩子们的心灵文:郑委大家看到“父母皆祸害”这个题目的时候会不会特别的吃惊?很多年前我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就特别的吃惊——“父母皆祸害”是来自豆瓣网上的一个同名小组,这个小组的成员都是那些“被父母祸

“好”父母成祸害下 父母皆祸害 豆瓣

培养自信导致不自信几个月前,我打电话给圣迭戈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自恋流行病》作者之一珍·图文齐。她告诉我,对于很多病人声称自己有过非常幸福的童年,但成年后对生活不满,她一点都不奇怪。当父母为了增强孩子的自信而总说孩子“

豆瓣网父母皆祸害小组讨论 豆瓣八卦小组

这句话只是个引子。引出了豆瓣网上的“父母皆祸害”小组;引出了网络亲子伦理大论战;也引出了一场80后与50后前所未有的矛盾冲突……为何一向被视为掌上明珠的宝贝.理想的父母是人生的指导者,可惜你的父母不是——别难过,很多人的父母也

父母皆祸害看哭了 80后父母皆祸害?

系列专题:研究80后我曾经在强调80后发展的关键的时候,提出过:不要简单听从父母的说法。最近网上热这么一个80后社区,“父母皆祸害”,据说人数已经达到几十万人,其核心就是讨伐父母对于他们的控制。有媒体问我对此有何看法,我回答了两段话:

父母皆祸害 父母皆祸害?我恨了母亲10几年的感受

3位知名心理学者对“父母是否皆祸害”这一论题展开了唇枪舌剑。虽是老调重弹,却仍让人揪心。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情感,恐怕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吧。就像接下来你要看到的这个真实故事一样,它发生在一个女儿和一个母亲之间,由爱到恨,由恨到

声明:《父母皆祸害 父母皆祸害 父母的爱如何变成祸害》为网友缠指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