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地震与灾害的应急与对策(三)

  一、地震伤害类型

   地震发生以后,人们往往会引起不同的伤害。

   1、机械性外伤

   指人们被倒塌体及其各种设备的直接砸击、挤压下的损伤,一般占地震伤的95%~98%。受伤部位有头面部伤、骨折。其中,颅脑伤的早期死亡率很高,骨折发病率占全部损伤的55%~64%,软组织伤占12%~32%,其余为内脏和其他损伤。地震伤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创伤性休克。

   2、埋压窒息伤

   指人们在地震中不幸被埋压身体、或口鼻,从而发生窒息。在地震引起的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中,能将整个人体埋在土中,虽无明显外伤,但可能窒息死亡。

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地震与灾害的应急与对策(三)

   3、完全性饥饿

   指人们在地震中被困在废墟空隙中,长期断水断食;环境或潮湿、寒冷,或闷热、污浊,使人体代谢紊乱、抵抗力下降,濒于死亡,被救出以后口舌燥裂、神志不清,全身衰竭,往往在搬动时死亡。

   4、精神障碍

   指地震时强烈的精神刺激出现的精神应激反应。常见的症状是疲劳、淡漠、失眠、迟钝、易怒、焦虑、不安等。

   5、淹溺

   指地震诱发水灾引起。要创造条件实施空中或水上救护,但由于地震淹溺者往往有外伤,因此,增加了治疗难度。

   6、烧伤

   指地震诱发的火灾、或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乃至爆炸引起。由于地震火灾往往难以躲避,因此,导致砸伤、烧伤的复合疾病,也增加了治疗难度。譬如,海城地震后因防震棚失火,烧伤980人,烧死341人。

   7、冻伤

   指地震发生在严冬,在没有取暖设施的条件下引起。譬如,海城地震发生在1975年2月,正是严寒的冬季,由于人们临时住在防震棚中,故冻伤578人,冻死372人。

  二、震后互救

   震后互救,指地震后灾区幸免于难的人们,对被埋压人员实施救助的措施。

   由于多种条件的制约,外界救援人员不可能即刻到达现场。因此,灾区人民开展互救活动近又快,还熟悉情况,所以,在减轻地震灾害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1、快速救人

   据1983年山东菏泽地震统计,震后20分钟救活率达到98.3%以上,震后1小时救活率下降到63.7%,震后2小时还救不出的人员中,因窒息而死亡的人数占死亡总数的58%以上。图2-13给出地震伤员挖出时间与救活率的关系,显而易见时间愈长,生还的可能性愈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0751/427220152767.html

更多阅读

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校园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校园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一、制订预案的目的:  自然灾害不可避免,在自然灾害来临前,事先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迅速有效控制局面并妥善处理,把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自然灾害的范围:  校园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校园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是不可控制的,所以做好应急预案很重要。今天,爱华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校园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校园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篇一】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所造成的

幼儿园防地震应急预案 幼儿园地震应急预案

  幼儿园是人口密集场所,由于幼儿的年龄尚小,对地震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较低,所以,幼儿园往往成为受灾最为严重的地方。根据本园的实际,结合泉州市中小学校地震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试行)的要求编制本园的地震应急预案。下面是爱华网

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港口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为了减少港口在自然灾害中人员伤害及设施突遭重大损失,防止自然灾害扩大而造成的恶劣影响,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港口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很重要。以下就是爱华网小编整理的港口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以供参考。  港口

声明:《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地震与灾害的应急与对策(三)》为网友善良是我本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