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报介绍“一师一卷”的教学管理经验,认为此举可破解应试危局。
不以为然。

“一师一卷”,简而言之,就是考试卷由教师自己出。教师自己出卷考试,也就意味着取消校内统考。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原来该校经常性组织校内统考同测,为了便于统一标准,委托专人或组织命题组进行考试命题。
应试教育的基本表征就是考试频次多,考试高厉害;用考试评价作为手段,驱动和领导教学。统考是一种基本教学管理手段。统考有多个层级,包括:区域考试,校际联考,校内统考,年级组统测等。就一般情况而言,区域教学管理,主要抓学期中和学期末做监测,即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校际考试,多是联谊学校之间的约定性考试,频次和时间都不确定;而校内统考,则是学校组织的大范围考试,目前多数为月考,顾名思义,一月一考;年级组增加统考,就更加细化时间单元,把月考改为周测。
除以上统考外,教师还会增加过程性考试,用来督察学生学习情况,于是出现了所谓一天一清,一课一清,等一类经验。说白了,就是每节课都有检测,每天都有检测。
这样,我们可以看到现实教育中客观存在的一条考试链条:一课一考,一天一考,一周一考,一月一考,分学期考试,毕业升学考试。毕业升学考试在考试链的最高层级,是学习压力的源泉。考试的压力向下逐步传导,并且在传导过程中压力增强。因为有升学考试压力,所以有了各个层级的考试设计。学生最终承担这个逐步加强的压力。每一天和每一时,心里都得不到舒张。
因为存在这个考试的链条,考试的频次就减不下来,考试的高厉害和评价中的驱动性也会增强。该校施行“一师一卷”所改变的是学校内部考试的利害性。平常考试与统考比较,统考的组织成本更高。平常考试,为教师自己命题,自己组织,即为“一师一卷”。这本不是经验,若该校把这作为经验,我更忧虑于“平常考试”成为了“经常性考试”。
适度减缓考试利害性,而增加考试频次,这对于改变目前应试的紧张度不会产生明显效益。若考试经常化,强化老师独立命题,改变平时检测通常“教师之间在命题中有借鉴、有合作”的命题方式,这会进一步增加教师负担。这种所谓改革经验,容易形成负面性影响。
据经验介绍,教师在“一师一卷”的独立命题改革中,科研意识增强了,会命题了。这话反着听就是,过去我们组织了高密度的考试,统考同测,却存在命题不科学的严重问题。让教师大众化命题,对于提高命题质量反而是进步。你相信吗?
现在,大家都忙着出经验和成果,一些媒体和记者,用宣传的平台和文学的手段为某校某师做经验概括和提升,其实已经扭曲了教育科研。这样的宣传不足信。
破解应试危局,涉及制度性问题,需要进行新的制度设计和构建新的学校教学管理方式。对此不敢过分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