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专注发布谋道,苏马荡最有价值资讯
谋道民族商业街,谋道未来的财富高地
上班途中遇见一结婚车队。突然想起妈妈曾经讲过《一百零八台》 的故事。七月初回家让妈妈重新口述然后整理成文。
该故事无法追溯准确年代。推论时间应该是在清朝。故事发生在谋道与万州相邻地。时至今日谋道大兴、万州罗田、码头、龙驹一带的原住民仍然口口相传。

(一)
一大早,黄府上上下下忙得不可开交。长工短工百十号人都在为大小姐出嫁布置场面。
彩带红绸包梁缠柱,绣球灯笼高高悬挂,大红双喜沿着窗户贴了一长排。左右厢房派有十几个个中年妇女整理嫁妆。收拾衣柜、衣服、箱子、铺笼罩盖、金银首饰、瓶瓶罐罐、盆盆钵钵。
管家不停的吆喝: “小心花瓶,那是老爷开头窑最好的烧料,一定要垫两个绣花枕头”。 “玉镯子用红丝绸包三层......”。
整理得差不多的时候小猴子跑到管家面前报告: “大管家,总共是一百零八台。我数了三遍不得错的”。
至西向东三个连体天井里里外外都装饰得气派奢华。正天井大门两边贴有黑笔师爷写的对联。上联是:十八年养育千金吉日出阁凤求凰,下联是:八十载报恩鸳鸯良辰结缘配成双。正上方横批:黄府大喜。
(二)
黄老爷是方圆百里的大地主。因为霸气当地人背地里都管他叫“黄老邪”,以至于多年来人们都忘了他的真名--黄成器。
明天闺女出阁黄老邪有些舍不得。从小到大最疼爱的就是闺女。当初取名如花就是希望女儿漂亮。一晃十八年黄如花果真长得如花似玉亭亭玉立。唯一的缺点就是这几年爱跟自己顶嘴。总是说管家太凶家丁残暴,两个哥哥也学坏了。开始黄老邪觉得如花不懂事。后来也教育过。诸如不凶狠一点这家产怎么看得住,不下狠手如何收得回来租子之类。再后来黄老邪也想通了,闺女心肠好说不定老了还可以享她的福。
女婿是百里开外方财主家的大少爷。两年前方府托媒婆带方少爷到黄府提亲,黄老邪当时不怎么搭理。主要是看不顺眼方显富那幅吊儿郎当样子。心里揣摩你小子难不成硬得过我。所以既没有赐座也没有看茶。直接让管家把媒婆和方显富半推半送的撵出了门。这事黄如花断然不知晓。
方显富不明白,自己家也算家财万贯,堂堂一表人才应该是门当户对,黄老邪咋就不给面子?至于花街柳巷吃喝嫖赌整日作乐,他老黄家应该不知道自己这些事。难道是媒婆作怪?想到这些方显富立即去找媒婆问个明白。
“少爷,我看你是麻绳点灯--多心哦。不把你这桩婚事撮合拢我去哪儿讨谢媒钱?打死我也不会说你坏话的”。媒婆心里不是滋味。
“再说上次去你也是看到的,黄老爷根本都不给我开口的机会,直接送客我也没有整明白。想去想来我看是你各人有问题......”
方显富打断媒婆的话。
“莫说那么多,你看有啥子好办法说出来听听,只要能娶她黄如花做媳妇都成”。
见方少爷着急的样子,媒婆提了三个要求:一是备足彩礼。二是到黄府后要守规矩懂礼节。三是万一黄老爷不给面子的话就赖着不走。方显富虽然有些不愿意,但想想能抱得美人归也只好应承下来。
到了黄府府上,方显富还真照媒婆说的做得有板有样。看上去文字彬彬,说话斯斯文文,举手投足有官人气质。黄如花和丫鬟一直躲在客厅后面偷看。直到黄老爷叫管家请客入席才赶紧溜回闺房。黄如花的心一直跳得厉害。对方显富非常满意。直到明天要结婚,黄如花也就看过方显富这一次。
(三)
第二天一大早,管家安排七八个壮汉把厢房的嫁妆一件一件抬出来依次摆放好。如花的三个姑姑把有锁的柜子都锁起来。还在铺盖和枕头里面塞了些瓜子黑桃。这才叫下人用染红的绳子将铺盖捆紧,最后还贴上三指宽的红色纸条。
管家按照师爷的吩咐宣布吉时已到立即发亲。方府来迎亲的人各自行动起来。在大门口接过一台一台嫁妆捆绑在桦杆上。媒婆穿梭在新郎新娘之间,调配完成答礼谢恩、盖头换鞋、上马入轿等仪式。方显富骑着高头大马。一身青色装扮胸前戴着大红花。在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中独秀一枝。回头看看身后新娘的轿子美滋滋的。走在最后的是黄老邪派去护送的家丁队。
刚翻过一座大山迎亲队就停了下来。家丁队长第一个跑前去查看出了什么事。嘟囔着在我的地盘上没有人敢撒野。
原来队伍刚到一坐桥头,有十几个人从桥对面走过来,他们也是迎亲队伍。只不过不是大户人家的闺女出嫁,除了三个鼓乐手、媒人、新郎新娘、两个娶亲两个送亲以外,还有一个人背着两床铺盖--这是唯一的嫁妆。新郎叫覃家和新娘叫向三妹。都是穷人家的孩子。
队长冲上前命令已经过桥的人赶紧退回去避让。
“这还了得,不晓得这桥是姓黄?还是故意冲杀我们大小姐的喜事!”
“我们已经过来了,要不靠边您们先走?”打鼓的男人边说边侧身往后退了一步。
“不行!不修整你们不晓得老子的厉害”队长把挎在腰杆上的火药匣子拔出来对准打鼓的男人。
眼看要出事,向三妹给媒人说我们先退回去。覃家和上前去给队长装烟:“都是喜事好说好说”。
队长推开覃家和的手根本不理睬。
黄如花只好亲自下轿让队长把枪收起来。又让丫鬟去把向三妹请过来。说这是缘份难得遇上同一天结婚。干脆就地三拜土地公结为干姊妹。一合年龄向三妹大几天,黄如花改口叫向三妹姐姐。
三拜九叩之后,黄如花看见姐姐仅有两床铺盖突然心生怜勉之情。
“姐姐,我们既然是姊妹了。我这儿一共是一百零八台。你任意挑八台我送给你。”黄如花拉着向三妹就要去挑选。 “受不起,妹妹。以后过日子有困难我再去找你帮我。”向三妹的脚像是定住了一样。
“一家人还说两家话见外了。不挑选我今天真不让你走。”黄如花直接叫队长安排人把向三妹选中的留下。
向三妹拗不过黄如花,只好照着自己认为便宜的挑选了八台。其中有两床铺盖是孔雀蓝花纹面料,上面有一对手工刺绣的鸳鸯。
向三妹感激不尽跟妹妹挥手告别。迎亲队伍又重新开拔。
(四)
黄如花结婚不到半年。方显富又重回结婚前过的日子,整天整夜不回家,吃喝嫖赌排得满满的。为这些事黄老邪知道后去女儿家修整过女婿。不过最多也就管三五天。
黄老邪的夫人还跟黄老邪说过,女儿如今过得不好,是不是结婚时跟别人在桥头相遇“犯杀”造成的。因为那叫“撞婚”如果对方八字大会克自己的女儿。黄老邪也派人去找过。问题是没有人知道当天“撞婚”的到底是谁。从哪儿来嫁到哪儿去。女儿当时只顾给干姐姐送八台嫁妆,也没有问干姐姐的名字。这事就不了了之。
方显富沉醉酒色迷上赌博。方老爷宠爱独子,再说也年过花甲。只叹息对儿子没有从小管教好让其堕落。两年不到方财主的那些家产就被儿子败了个精光。先是赌铜钱银票后来把房子抵押输掉。再后来是债主上门逼债气死了方财主。方夫人一气之下上吊追随夫君而去。黄如花整日以泪洗面对娘家人也是有苦难言。将近两年自己的男人没有在家住过几晚上。而今上无父母下无儿女。多次劝方显富回头他都当耳边风。无奈之下选择离家出走另某生路。
(五)
话说向三妹结婚后夫妻两个勤拔苦做。向三妹在家操持家务,覃家和把陪嫁卖了六台做拜师钱。跟一师傅学做木器活。手艺越做越精银两越挣越多。三妹跟覃家和商量用挣的银两买土地。两年不到覃家和从佃农变成了小地主。还生了一儿子取名覃发家。
儿子生下来的时候。覃家和说给儿子请个奶娘。三妹觉得花银两不值得不如自己带。给儿子过周岁生日那天,门外来了一个女人,衣冠不整但秀气十足。向三妹叫人去将女人请入家中安排饭菜款待,觉得面熟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便询问来历,女人只说自己叫黄如花。因父母双亡夫君不成器落得流浪乞讨,
只想找一点事做养活自己。除此不多言一句。
向三妹跟覃家和商量,决定让黄如花留下来给儿子做奶娘。
黄如花有些文化做事情又认真仔细,覃发家刚会说话的时候黄如花就教他念《三字经》,讲一些行善积德的故事给他听,教一些大户人家的小孩才学的规矩。以至于向三妹都觉得是老天爷恩赐给儿子的奶娘。因为自己跟家和都没有文化,庆幸自己当初把黄如花留下了。
覃发家三岁的时候,覃家和已经购置大量田土。扩建亭台楼阁置办家业。朝门上已悬挂着“覃府”的匾额。地盘达到方圆五百里。黄如花置身其中十分想念丈夫和父母。
黄如花跟三妹告假,说自己出来两年多想回老家看看。三妹给黄如花备足盘缠还多给了一些银两。并嘱咐黄如花早点回来帮忙带儿子。
黄如花先到婆家找到寄居在伯父家的丈夫。然后一起回娘家看望父母。方显富进屋就给黄老邪和夫人跪下请安。说是请安其实是请罪。方显富说自己这几年舞烂摊子对不起如花。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也对不起岳父岳母。黄老邪边叹气边叫女婿起来,吩咐女婿坐得离自己近点拉拉家常:
“我就这一个宝贝独女,没想到在你方府受尽委屈。这几年我各人的两个兔崽子也不听话,把这个家败得差不多了。就剩十亩田地够一家人吃饭。不晓得是祖坟没有埋好还是得罪了哪路神仙。”
方显富劝到“爹,只要您身体硬朗就好。我和如花以后日子好过了接您二老去我家养老”。
方显富心里明白,两个哥哥走的是自己走过的那条路。可是自己跟罪犯一样始终没有说哥哥俩半个不是。
黄老邪倒是觉得女婿虽然现在穷困潦倒,可这心啊起码还孝顺。脸上闪过一丝久违的笑容。
黄如花看到自己娘家如此惨景。盘算着先让丈夫在娘家住一段时间,自己继续去覃府做奶娘,一年包吃管住还余些银两,何况向三妹从来不把自己当外人。于是,在娘家小住几日后便赶回了覃府。
(六)
回到覃府向三妹问黄如花见到丈夫没有,娘家双亲可好?如花说一切都好感谢夫人关心。
过了两个多月,向三妹察觉黄如花经常贪睡有时无精打采。直到有一天覃发家给三妹说黄妈吃完饭就吐啦。女人的直觉告诉向三妹,黄如花十有八九是怀了孕。三妹交代儿子以后不要惹奶娘生气。还给黄如花说孩子都快四岁了不乱跑就行,别的事情你就少操些心。
六月初六这天,向三妹让黄如花去布草房把铺盖枕头翻出来晒一下。黄如花上楼一个多时辰不见下来,向三妹担心她是不是不舒服,亲自上楼去布草房查看。只见黄如花手里拿着那床孔雀蓝的铺盖面子站在衣柜前发呆。
“如花,这是我的传家宝,你拿出去晒了要还回来包好”。向三妹抓住掉在楼板上的铺盖面子,提起来往如花手里塞。
“夫人,你这是从何说起?不就是一床普通的铺盖面子嘛。你这柜子里比这个好之百倍的多的是。”黄如花先是镇定了一下,然后好奇的问。
向三妹把黄如花拉到一边两人并排坐下。把孔雀蓝铺盖面子抱在胸前生怕有点闪失。
“我原来有两床这样的铺盖,那是我结婚的当天一个大小姐送给我的。当时我们过桥撞亲反而结拜成姐妹。我那好心的妹妹一共给我送了八台嫁妆。才结婚的时候家和为了学手艺卖了六台,两床被子自己用了,唯独这床铺盖面子我舍不得。一辈子我都不舍不得用!”
向三妹把铺盖面子展开指给黄如花看。 “这对鸳鸯绣得活灵活现,你看我妹妹手好巧。要是能见到我妹妹我要好好报答她!我跟家和算得上是靠她送的八台起的家。可惜当天没问妹妹的名字你说糊不糊涂?要是现在遇见恐怕也认不出来了,不过妹妹是大小姐一定过得安逸。我经常还梦见妹妹跟我在桥头结拜”。
向三妹转过头看见黄如花在流泪。拿出手绢给她反而哭啼不止。用手拍了一下黄如花的肩膀。叫她先回房间休息,待会叫人去喊先生来给她看看。自己拿着铺盖面子起身去屋外晒晒。
“姐姐~~”
黄如花颤抖的喊了一声。向三妹把迈出门槛的脚收了回来。
面对着黄如花从上到下打量一番。
“你刚才喊啥?”
“姐姐。”黄如花这一声喊得比较清脆。
“我就是那个跟你同一天结婚的人。和你在桥头结拜的妹妹。”二人对视无语。时间犹如瞬间凝固一般。
覃家和听管家说夫人跟奶娘在楼上,好像还有哭声传出来。便匆匆忙忙来到布草房。只见夫人和奶娘抱在一起跪在楼板上哭泣。上前去把夫人扯起来。夫人同时把黄如花扶起来挽着手一起下楼。
(七)
向三妹把黄如花请到上席入座,夫妻两端起杯子敬恩人三杯。午后,覃家和找来管家安排人马,启程到黄如花老家接她的家人。向三妹陪同黄如花同坐一顶轿子前往,有说有笑朝黄府而去。
三天后,方显富和黄老邪一家人被接到覃府大堂。依次安排在正上方。黄老邪和夫人坐在正中间,方显富和黄如花紧挨着黄老邪。黄夫人的右边是黄如花的大哥二哥大嫂二嫂。覃家和跟向三妹要对黄老邪一家行磕头礼,被黄老邪和黄如花拉住不准。
向三妹叫师爷准备笔墨纸砚,按照她和覃家和说的记录下来。师爷写完后念给大家听:
“覃府有今天全靠恩人黄如花妹妹。当初妹送姐八台如今姐把全部家产分给妹一半。覃府所有田地以东西方向划界平分,让妹妹黄如花挑选要南面还是北面。今立此字句作为契约以报妹妹当年慷慨帮助之恩。”
黄如花立即表示不妥。大喊“姐,使不得。你平时对我不错。我们一大家人住在你家有饭吃有衣穿就足够了。”
“一家人还说两家话见外了,不挑选今天我真不让你走”向三妹学着当年结拜时黄如花的语气。两姐妹同时笑了起来。
黄老邪起身领着全家要跪谢。覃家和赶忙上前扶起制止。向三妹见状也忙紧招呼黄老邪。哪有长辈给晚辈行大礼的嘛。您是我妹妹的父亲,从今天起就是我跟家和的父亲。回过头责怪黄如花礼节太大太讲究,不像当妹妹的样子。
从那以后,覃府坐镇北面黄府管辖南面。
第二年正月方显富家添一千金。元宵节当天覃府向三妹以大姨妈的身份去方府贺喜。当着两家族人的面为儿子覃发家和黄如花的女儿订了娃娃亲。两家人从此结为世代友好。后人把当初两姐妹结拜地点的那座桥叫“姊妹桥”。把两家作为分界的那条河叫“恩情河”。一直延续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