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所有属鸡的朋友:诵读几首咏鸡诗,养心励志长精神
【原创首发】文:黎海滨
我生于1969年6月,属鸡。
由于属相的缘故,我从小就喜欢吟诵、朗读明朝唐寅(唐伯虎)的咏鸡诗:
其一:武距文冠五色翎,一声啼散满天星;铜壶玉漏金门下,多少王侯勒马听。
其二: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其三:血染冠头锦做翎,昂昂气象羽毛新;大明门外朝天客,立马先听第一声。
每次诵读到唐寅的咏鸡诗,我就想:唐寅一定也是属鸡的人。不然,他怎么会观察得那么仔细,怎么能把普普通通的公鸡,描写得那么明艳、生动,塑造得那么大气、伟岸呢?
双休。炎炎夏日。我闲来无事,就泡一杯茶,躲入开着空调的书房,高哦低吟几首美妙的咏鸡诗,别有一番情趣。
我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鸡的故乡。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以鸡为吟咏的题材,留下了大量咏鸡诗句。古老的《诗经》中,就有“鸡鸣喈喈”、“鸡栖于树”之吟唱。
李白的“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道出了诗仙非凡的想像力。
王安石《送项判官》诗:“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诗人以“鸡翘”形容服饰的华丽。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人笔下分明是一幅惟妙惟肖的深秋山村早行图:一只大雄鸡正引颈高啼,天边挂着一轮明月,可是住在茅店里的旅客,却早已上路了,在布满浓霜的板桥上,留下了早行人的足迹。
唐寅的咏鸡诗,清新明快,生气勃勃。前文已推荐,无需赘述。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大概也是属鸡、爱鸡之人,他也写了好几首咏鸡的诗,将鸡写得意气昂扬:
其一:“五更引吭震户牖,横挺无复须元戎。明星已高啼未已,云际腾上朝阳红。”
其二 “峨峨赤帻声甚雄,意气不与其曹同。我求长鸣久未获,一见便觉千群空。” (《新买啼鸡》诗)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写过一首《金鸡报晓》诗:“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前两句朴实无华,后两句使全诗升华,读来平中出奇,跌宕起伏,意境恢宏。
在咏鸡诗中,鸡画上所题的鸡诗,使诗意增添画意,画意映衬诗意。扬州八怪之一的李鲜,不仅能吟咏鸡上诗,且将笔下的鸡画得活灵活现。他曾画过一幅《秋柳雄鸡图》,并在画上题诗云:“凉叶飘萧处士林,霜华不畏早寒侵。画鸡欲画鸡儿叫,唤起人间为善心。” 画家借助题画诗,给画面注入了活力,收到了诗画辉映的效果。
诗人们所处的境遇各异,咏鸡抒发的情感往往也不同。如唐代刘禹锡的《秋江早发》诗: “因思市朝人,方听晨鸡鸣。昏昏恋枕衾,安见天地英。”流露了诗人因闻鸡鸣而想到朝市之人,从而警示自己不可恋枕贪睡的心情。
宋代文天祥的《闻鸡》诗:“军中二十日,此夕始闻鸡。”诗里句间流露了作者对鸡鸣的亲切感。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有一首《天上》律诗,唱道:“荒鸡风雨无人语”,“天上何曾可寄愁。”借此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思,可谓情真意切。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一唱雄鸡天下白”,表达了一个革命者朝气蓬勃的博大胸怀,让人读后精神为之一振。
“鸡”谐音“吉”。人到中年,特别是各位属鸡的朋友,有闲的时候,吟诵几首咏鸡的诗,可以养心励志,助长精气神,给疲乏的身心填充一股“再战人生”的勇气。
诵读前人的“咏鸡诗”,47岁的我一扫往日的悲观、消极、颓废之气,感到身心愉悦,对未来充满希望。

(作者黎海滨友情提示:以文会友,读者朋友如想邮购作者的图书《四十五岁才明白》,可加作者的微信:whlihaibin,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