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尹建莉,教育专家,超级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
财富观是人生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对待金钱,往往是一个人如何对待人生的外显表现。现在人们提倡要对孩子从小进行理财教育,我觉得最重要的理财教育,不是教孩子如何用1元钱赚到10元钱,而是让他们知道,钱的本质是什么,钱在生活中的地位应该是什么,我们对钱应该持有什么态度。
一定要给孩子零花钱
我女儿圆圆像很多孩子一样,从小也表现出对钱的喜好,尤其3岁左右,对钱的兴趣最浓,占有欲表露得毫不遮掩。

有一次,我假期带她回我母亲家,给了母亲一些钱,圆圆看到了,阻拦着不让给,我没理她,让母亲把钱收起来。过了两天,我带圆圆去一个小店买酱油、醋等几样东西,花了一张100元面值的钱,店家找我一张50元大钞和一些零钱。当我把零钱往零钱包里放时,圆圆指着那好多张零钱对我说:“妈妈,这些给姥姥吧。”然后又指着那张50元说:“这张不要给姥姥。”我既吃惊又好笑,这么点儿的孩子,居然知道这一张比那几张钱更值钱,真是天赋啊!
她非常爱吃糖,有一天她姥姥逗她说:“这么爱吃糖,长大找个卖糖的人结婚吧,天天能吃到糖。”圆圆想想说:“不,我要找个卖钱的人结婚。”全家人被她的话惊到,笑叹这小小的人儿对钱还真有感觉。
爱钱是人的天性,所以我绝不做反天性的事,我要满足她的天性。
从圆圆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我每月给她固定的零花钱,3元到5元,圆圆管这笔定时发放的钱叫“工资”。我给圆圆的这个数额现在看有些低,不过依当时的消费水平,对一个小学生来说还是合适的,因为她的零花钱仅限于买校门口小摊上那些“没用”的东西,如小贴画、小卡片等。数额及开销内容是我们和孩子共同制定的,双方都很乐于接受。圆圆很在乎这笔收入,每个月都能清楚地记得哪天该“发工资”了,到时就会提醒我们。
这个零花钱我完全允许她自己支配,很少过问。只提了一条要求:不许买垃圾食品。
圆圆偶尔想买什么东西,存的工资又不够,我就让她从下个月的工资中提前预支;如果她实在超支得比较多,我会额外给一些,额外部分戏称为“发奖金”。总之,在花钱方面,我首先表现出对孩子的信任和宽容,从不斤斤计较。她买了什么、没花完的钱是否攒起来,我不过问。
我不要求圆圆一定把钱花得正确,她有时会买回很差劲的小玩意儿或被小贩骗了,我也不批评,一笑了之,最多把我的相关购物经验给她讲一讲。我相信她这次买了不该买的东西,发现钱白花了,下次才能学会如何选择。经历过决策失误,才能在以后的决策中变得精明。
还有一些家长是不直接给孩子零花钱,担心孩子养成不劳而获的心理,通过让孩子干家务来赚取零花钱。这一点是近些年从西方国家学来的,并且很流行,这种做法我也不赞成。原因是“家”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场所,它不是市场,不是单位,不是圈子,“感情”是家人的凝结剂和润滑剂,是家庭生活中的必需品和奢侈品。如果孩子做点家务就付钱,可能隐藏着这样一些问题。
一是把亲情关系降低到商业关系,把亲人间的互助处理成利益交换。这和我们的传统文化格格不入,且会削弱儿女和父母的感情。中国人一直讲究孝敬父母,追求家庭气氛的温暖。而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为什么被人称作老年人的地狱,许多老人有儿有女,却在孤寂中死去,我认为这和他们早早把市场法则引入家庭生活有关,文化总是有它的因果关系的。
二是容易培养唯利是图的心理。我的一个亲戚,他曾一度对孩子实行以劳计酬的政策,规定洗一次碗多少钱,擦一次地多少钱,洗一次衣服多少钱。到最后他发现,孩子干什么都要问有没有钱,哪怕是很简单地扔一次垃圾,也要问这个给多少钱。孩子按劳取酬的习惯确实培养出来了,但唯利是图的心理也开始露出苗头。
三是会导致儿童对劳动产生负面认识。儿童本身是喜欢劳动的,如果因为孩子干了一点活,就要付他报酬,这其实暗示了劳动是件苦差事;而且,孩子的天性愿意讨家长的喜欢,如果他的劳动给父母带来了快乐,孩子内心是比得到钱还快乐的,这种快乐,更会刺激他对劳动的热爱。而付钱既消解劳动的价值和快乐,也消解他为父母做事的兴趣。
事实上,并不是西方人都赞成孩子干家务付报酬的行为,美国名师雷夫老师认为:“小孩子做家务事就给零用钱固然很好,毕竟我们的资本主义就是这么运作的——用工作赚取报酬——但用礼物或金钱换取孩子良好行为的做法就很危险了。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
我认为,孩子身上一切应该培养的好品格都不可以用钱去购买,凡能用钱买到的,都不叫教育,都是暂时的成果,无法内化为孩子自己的品格和习惯。
比如有的家长用钱来刺激孩子的学习,孩子考好了就用钱奖励,或是规定考到多少分给多少钱。这些做法从短时期来看可能有效,从长远的培养目标来看,则只能造成消解。
曾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一位母亲为促使其上小学的孩子好好学习,按成绩划定了奖金标准,考得越高奖得越多,所以孩子写了篇文章《搞好学习是我的生财之道》。我很担心,假如这一做法一直持续下去,恐怕孩子的学习动力会越来越弱,生财之道也越走越窄了,而且整个的价值观也会遭到扭曲。
尹建莉:《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