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捣鼓”的时间
文 大卫.霍金斯
给孩子材料和装备等各种东西,准许他们建造、测量、调查、做试验,不要问他们任何附加的问题,也不要给他们任何指导。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捣鼓”。在有些行话里,这种情况被称为“无组织的”,这容易令人误解;某些怀疑者就称其是“无秩序的”,我们永远也不要“无秩序的”情况。“无组织的”容易令人误解,是因为在班上发生的事情始终存在着一种组织形式。在科学教育以及基础教育的其他课程都应该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应该比通常准许的时间要长,用于自由的、不受指导的探索工作(如果你喜欢,你可以把它叫做玩耍,我称之为工作)。
让我从自己最近的经历中引用一个例子。一天早上,在一个五年级的班上,我分发了一些简单的架子,每个架子的绳子上可以承受两三个钟摆。每两个孩子给一个这样架子。在早先的试验的两个班级里,我们是以一种更加组织画的方式来介绍这个装置的,在准许孩子进行他们实验性的工作之前,我们进行了示范并提了一些问题。然而,如果说这次也要给孩子一些指导的话,那么指导只来自于架子本身——钟摆是会摆动的!
用这种方式开始之后,我天真的以为几个小时的“捣鼓”就足够了。但是,过来两个小时之后,我们又给了孩子们两个小时,一直到最后,一共用了几个星期。自始至终,只有极少数的孩子或者说没有那个孩子表现出厌倦或者困惑的迹象。孩子们问我们的那些问题,大多数都不是按照我们的计划被提出来的。
为什么我们准许这么长的时间?首先,因为在之前的班上,我们注意到,当我们倾向于让孩子们“捣鼓”时,事情进行的就很好;当我们牢牢的控制着孩子要他们做我们让他们做的事情时,事情就不太顺利。很显然,这些孩子对摆的运动还不是很熟悉,他们需要建立一个识别背景,在这个背景之下才能形成并理解一种分析性更强的知识。第二,我们准许事情这样发展,是因为我们断定我们正从孩子那里获得一种新的反馈,我们很想看看他们的兴趣在哪儿以及通过哪些途径表达他们的兴趣。我们的回报是一个更高水平的参与和多种多样的试验。我们交涉知识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提供帮助但从不有意识地提示或指导。尽管——也正因为如此----少了这些指导,这些五年级的学生对钟摆变得非常熟悉了。他们从很多方面改变运动的条件……..有了很多发现,但是我们让这些发现悄悄地过去,没有给予太多成年人的反响,尽管我们对此有很自然的、很明显的喜悦之情。于是发现产生了,被注意到的,过去了,又被发现了。我想这正是那个有点自以为是的短语“发现教育法”困扰我的原因。当学习处在最基本的层次时,就像现在这个例子里一样,就让所有牛顿力学的抽象概念先呆在角落里吧,不要着急!当头脑开始思考那些通向物理知识的抽象概念时,在我们真正理解他们之前,我们所有的人都一定会在无知和领悟的那条线上来来回回的跨越很多次。
这个阶段(捣鼓)非常重要,因为孩子们已经学了的东西以及他们已有的道德、智力、审美的发展水平,是学校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源泉和根基。如果目前教育的定义包括孩子从一出生就已经学会的一切东西、包括他们从大自然以及人类世界了解的一切事情,那么不管用什么明智的方法来衡量,孩子在五六岁之前学会的东西的重要性都超过了所有其他时期。当我们把教育的范围缩小到学校里进行的教育时,我们就抛弃了那种带来早期的,激动人心的进步方法…….因此,要继续孩子在较早时候的学习方法,要找到学校教育的好起点这种自由参与的方式会让幼儿园在孩子的眼中看起来像是一个花园,而不是一个干燥、吓人的沙漠,这就需要对我称为“捣鼓”的方式给予更多的重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花园并不会在孩子第一年上学的时候结束,也不会在他到十岁的时候就结束,尽管那个时候他可能会放弃一些孩子气的事情。随着时光的消逝,通过“捣鼓”和其他工作的很好结合,“捣鼓”随着孩子的发展也改变了它自己的性质,变成了一种不再孩子气的工作方式,尽管它依然保存了儿童般的特质,但这种自律的探索和研究证实创造力的精华所在……
如果你曾经让孩子沿着他们自己选择的道路发展他们的学习,那么你一定看到了他们的这种个性贯穿并保持于他们工作的始终。你不可能以这种方式开始之后,又说,“那只是戏弄人的”。然后运用你成年人的权威,贬低孩子们自己做的事,而同时还能发现非常有价值的东西。所以,如果在“捣鼓”之后就对孩子的工作进行外部的指导和约束,那么一定要准备好我成之为”多种选择“的材料,这样这些材料中要包括一些为学生准备的文字的和带插图的指导,但是材料的设计要包含尽可能丰富的主题和顺序,以便孩子能够对指导给出的任何方法进行自主的研究,这样,这些材料才能够被孩子当成可以帮助他在那个方法上取得更大进步的东西。胆大的老师有时会自己这么做,但是很显然,课程材料的设计者剋提供巨大的帮助。设计的那些材料要能给老师和孩子提供丰富的选择,能够使老师从沿着预想好的道理当领导者和牵引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在使小组活动多样化中,给老师以鼓励和真正的后勤帮组。

有一个很常见的看法,那就是班级学习的多样化只有当老师带小班时才有可能。“也许你能那样做,但你最好到我有43个学生的班上试试!”我绝不想轻视小班的重要性。但是在这个特别的情况下,话应该这样说,在大班里,你更不能不让孩子的学习多样化,或者说不能不愿意让孩子进行多样化的学习,因为他们不可避免的会这样做,如果给他们机会的话。所谓的“按能力分组”现在是个很受欢迎的解决办法,但是这根本解决不了学习学习动力的问题。那些按照通常的标准被认为能力相当而被分在一个小组里的孩子们的趣味和自发的兴趣的差异,并不比分组之前小。当孩子在学习中缺乏自主性时,每个人都会感到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