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省卫生计生委通报,11日,广州市报告我省今年首例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目前广州市已迅速对疫点进行处置,落实杀灭成蚊和清除蚊媒孳生地的措施,严防疫情扩散。截至12日,我省今年共报告登革热确诊病例22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例,境外感染输入性病例21例。
专家分析,今年4月以后,随着气温的上升和降水的增加,全省各地的蚊媒密度将逐渐升高,登革热本地疫情发生的风险将逐渐升高。

省委、省政府和省卫生计生委高度重视登革热防控工作。13日起,副省长林少春率省卫生计生委、省教育厅负责人到佛山、中山、广州、东莞等地督导登革热防控和爱国卫生运动工作。今年以来,省卫生计生委多次研究部署登革热防控工作,加强监测,加大督导和培训力度,有效提高了病例早期发现的能力和水平。省爱卫会深入开展了以“清死角、除四害、保健康”为主题的春季爱国卫生运动,整治环境,消除蚊媒孳生地。
专家提醒,登革热可防可治。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是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在广东省分布广泛,喜在居民家中花瓶、小鱼缸、托盘中的清水繁殖。清理蚊虫孳生地(积水),防蚊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的根本措施。市民应人人动手,清积水、灭蚊虫、防叮咬。若出现突发高热、皮肤潮红、头痛、肌肉骨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记者/曹斯 通讯员/粤卫信)
今年首例报告比去年提早两个月
13日,广州市卫计委通报,广州报告我省首例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比去年提早了2个月,感染来源为去年带毒越冬蚊卵,去年疫情较重或11月下旬还有病例发生的街镇最有可能提前出现疫情。
据通报,今年首例本地登革热感染者为一名男性,62岁,居住在白云区棠景街,于4日发病,属I型登革热,目前病情平稳。
“凡是去年11月下旬、12月仍有病例的社区、街道,现在就要动手灭蚊,避免类似越冬蚊虫卵带毒后传播疾病。”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杨智聪表示,广州目前对登革热感染者发现一例、隔离治疗一例,治愈后才可以出院。
今年以来,广州市已报告发现9例登革热国外输入病例,全省共报告21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对病例的发现与处置力度均大大增强。
杨智聪介绍,目前登革热检测每个综合医院都能快速进行,一个多小时就能出结果。医院对病例做初筛后,样品送到广州市疾控中心核实,这样能更快发现输入病例。除此之外,今年还会加大动员力度让病人住院隔离治疗。
杨智聪表示,吸取去年疫情的经验教训,今年起广州已开始提前监测蚊媒密度。过去是从1月份开始,每个月监测一次。今年的监测密度加大,从3月开始,监测密度增加到每旬1次,4月开始增加到每周1次。
延伸阅读:暖冬过后警惕登革热疫情狙击登革热从消除积水开始 防控关键在灭蚊广东口岸已检出14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卫计委称我国南方登革热疫情回升风险大广州发现9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韶关市及早部署防控登革热落实措施防蚊灭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