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刘伶 竹林七贤刘伶宁愿舍命纵酒也不要做官

竹林七贤刘伶

刘伶,字伯伦,又称酒仙,是魏晋时期的诗人。因为与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和阮咸七个人经常在山阳县的竹林之下相聚,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刘伶是他们七人之中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位。

刘伶画像

刘伶身材矮小,容貌丑陋。平时沉默寡言,不喜与人交往。然而矛盾的是,他的性情豪迈,不拘小节与阮籍、嵇康两人特别聊的来。他的主要作品有《洒德颂》和《北芒客舍》,文学风格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颇有建安之风骨,但是由于当时的西晋,管制较严,因此他的文字又采用了比兴、象征等一些修辞手法,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的文章轻灵肆意,语言幽默,对人与景地刻画都不看不见有雕琢的迹象,仿佛浑然天成。

他曾经在王戎的幕府下参军,协助王戎治理幕府事务,但是他总是衣冠不整,蓬头垢面,难以做军中表率。晋朝初年,他入官为朝,但由于他为人率直,不肯做趋炎附势之人,在朝庭策问之中每次都坚持自已的意见,强调无为而治,而被朝庭所不容。和他一同入朝为官的人都已经位居高位,在仕途上节节高升,只有他一人被排挤在朝门之外。他的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精神的压力使他十分苦闷。为了排泄心中的郁闷之情,他就开始借酒消愁,时间长了,就嗜酒如命,常年宿醉,原本就不佳的面貌,显得更加不堪,也因此他再无缘于朝庭,直到嗜洒寿终。

刘伶为何舍命纵酒

在古时的中国,文人与酒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文人们喜欢以酒作诗或是在酒桌上与好友笑谈岁月。很多诗人也是以爱喝酒出名,比如诗仙李白、酒圣杜康、东晋诗人陶渊明等等,他们爱酒却不嗜酒,唯有一人嗜酒如命,他就是魏晋诗人刘伶。那么刘伶为何舍命纵酒呢?

刘伶

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嵇康等人是好友,而且他还在政府里担任职位,总的来看他是一个在当时社会上有身份和地位的文学家。原本他也只是爱喝酒,却也没有到嗜酒如命的地步。纵观后人对刘伶的评价,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刘伶之后整日酗酒与他想要避世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当初天下三分,曹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建立魏国。然而当曹操死后,司马炎篡魏改晋,刘伶他一直就不能接受国家换统治者的事实,认定自己是魏国人,不愿意给晋国效力,所以他迫切地想要逃避。在古代,人们想要逃避一件事最好的办法就是借酒消愁,而刘伶也是选择了酒来逃避自己内心的苦闷。

读过《世说新语》“容止”篇的都知道刘伶是一个身高不足1米五,相貌丑陋的人。而与他相交的阮籍、嵇康都是当时有名美男子,不仅相貌堂堂,而且身材挺拔。刘伶虽然心胸开阔,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影响的,否则他也不会天天蓬头垢面,不修边幅,这有种破罐子破摔的感觉。总的来说,刘伶舍命纵酒的行为与以上两点是脱不了关系的。

竹林七贤刘伶 竹林七贤刘伶宁愿舍命纵酒也不要做官

刘伶酒德颂

刘伶于杜康之处饮酒,饮得第二杯之时,一时间兴起便作了这一篇《酒德颂》。它是一篇骈文,刘伶在文章中虚构了两组人物形象,一组是以自我为原型的放荡不羁的大人先生形象,另一组则是以世俗礼法为行事规矩的贵介公子与缙绅处士形象。

刘伶

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始到“焉知其余”,以简短之笔,勾勒出了一个不拘小节、超越时空的“大人先生”形象。“大人先生”是生活在天地之间的人物,他以万年为一瞬,以日月为门窗,以天为幕,以地为席,生活在自由自在,就像是进入了庄子“逍遥游”之中的境像。刘伶以大人先生自喻,看似超脱凡尘,不理俗世,实则在抒发自己对现实世界的不满。第二层从“贵介公子”到“是非蜂起”,围绕一个“酒”字,展开贵介公子、缙绅之士的反饮与大人先生要饮的矛盾冲突,讽刺了以贵介公子和缙绅之士为代表的上层官员狭隘而刻板的看法。第三层则是大人先生不想理会那些死守礼法的人,反其道而行之,更加肆意地饮酒,将自己陷于宿醉之中。

刘伶借《酒德颂》表达了自己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他虚拟了一个“大人先生”,表明了自己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生活态度,同时对呆板不知变通的封建礼法和恪守礼法的士大夫作出了辛辣的讽刺。全文行文轻灵,铺叙有致,文彩斐然,人物刻画生动,实乃上佳之作。

刘伶名言是什么

酒仙刘伶是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嵇康是好友。作为魏晋时期的诗人,他的作品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并且做了不少的诗。至今流传下来的有骈文《酒徒颂》和诗《北芒客舍》,那么刘伶的名言是什么呢?

刘伶

“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有衣库,你们为何入我裤中”,这一句是刘伶的名言。这句话来缘于有一次他喝酒醉的很厉害,把自己全身都脱光了在房间里瞎闹,然后他有一个朋友去他家里找他,见到他全身裸露的样子,便对他提出了意见,说他的行为不合适。然而刘伶一点都没有尴尬的意思,反而很理直气壮的对客人说:天和地都是他的房子,而他的房屋是他的衣裤,是你们一定要钻进我的裤裆里来的,你们还好意思说我不好。从此之后,这句话就一直流传了下来,用来形容刘伶的不修边幅。

刘伶还有一句喝酒名言,就是“死便埋我”。在《晋书》中记载,早年的时候刘伶没有成婚,也不在乎有没有家产,经常坐在鹿车之上,随身携带着一壶酒,还让人带着锄头跟着他,说道,以后我死在哪个地方你就把我埋在哪个地方。

从刘伶的名言中可以看出刘伶生活比较肆意,为人比较豁达,不拘小节。他做事情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只遵从自己的心而走。就像现在很多人做事情都特别在乎别人的眼光,不敢随心而走,畏首畏尾,结果弄得自己特别的痛苦。在这一点上,刘伶是值得学习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1351/991030858670.html

更多阅读

竹林七贤为什么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为什么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李恒昌不是隐士,不是神浑然坐忘与山林间如一块突出的石头——王家新《山水人物》他们是一个非常特立独行的群体,为历代所罕见。用现代说法,他们建立

竹林七贤 扬州八怪

高考作文素材:竹林七贤之嵇康临难不辱真名士尤物俗物本兄弟嵇喜历史上那点儿有限的知名度,都是月亮跟着太阳走,借了弟弟嵇康的光了。但一点好光没沾着,反成了衬托弟弟英伟的参照物。嵇康跟吕安是老铁,“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

读《建安七子》有感 建安七子 竹林七贤

读《建安七子》有感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刘桢建安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借用狄更斯的话: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建安时代,一方面战争频繁、饿殍遍野、鼠疫猖獗,另一方面在这个时代出了''建安七

竹林七贤的性情故事 关于竹林七贤的故事

想到了竹林七贤,至真至性之人,读来感觉非常有趣。一.山涛  山涛字巨源,似乎这名字就设定好了他一生,无论是文化造诣上,还是官场政治上,他都是当得上“巨”之一字:身处竹林列七贤,近居庙堂为高官。就连识度——见识气度也绝配那“巨”字,他的

竹林七贤之——山涛 竹林七贤之阮籍

文/百里冰,号琬雪宜人大器晚成山涛(205—283年),字巨源,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陵)人。竹林七贤的“老大”。山涛四十岁才踏入仕途,官运来的很迟,也算是“大器晚成”,但就这迟到的“官运”,还要经过一波三折、二次考验。山涛的表姑是司马懿的

声明:《竹林七贤刘伶 竹林七贤刘伶宁愿舍命纵酒也不要做官》为网友续写未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