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诗词五大特点
从整体上看,毛主席的旧体诗充满了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具体来说,毛主席的诗词有如下特点
(1)革命性
由于毛主席首先是伟大的革命家,所以其许多诗词不可避免充满革命性,如毛泽东词《满江红》“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抽泣,几声凄厉。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2)战斗性
毛主席为了实现革命目标,战斗了一生,所以其许多诗词不可避免充满战斗性,如毛泽东诗《七律·冬云》“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3)乐观性
毛主席为了实现革命目标,战斗了一生,虽艰苦卓绝,却始终有乐观主义,所以其许多诗词不可避免充满乐观性,如毛泽东词《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4)现实性
毛主席为了实现革命目标,战斗了一生,虽有挫折但常是从胜利走向胜利,这和他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作风分不开,始终有现实性,所以其许多诗词不可避免充满现实性,如毛泽东诗《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5)思想性
毛主席为了实现革命目标,战斗了一生,虽有挫折但常是从胜利走向胜利,这和他的深刻的思想分不开,始终有思想性,理论先行,所以其诗词也不可避免充满思想性,如毛泽东词《贺新郎·读史》“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铖。歌未竟,东方白。”

毛主席诗词的十二个艺术特点
毛主席能成为诗词大家,是靠他运用了多种高超艺术来保障的,主要艺术特点有十二条。
(1)情、景、志合一
所谓诗言志、舒情和写景是常事,然像毛主席那样能把情景志合一的诗并不多见,如《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诗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言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是言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言志。
(2)天、地、人合一
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天地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能在诗词中做到这一点更是不易,然而毛主席却很容易做到,如词《十六字令三首》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坠,赖以拄其间”。诗中“离天三尺三”言天;“赖以拄其间”言地;“快马加鞭未下鞍”言人。
(3)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合一
所谓阳春白雪,是指诗词的高雅性,文人乐此不疲,但百姓读不懂,所谓下里巴人,是指诗词的通俗性,为百姓所爱,为文人轻视。毛主席的诗词特点多是雅俗共赏、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合一,如毛泽东词《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诗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为阳春白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为下里巴人。
(4)大视野、大胸怀、大情感
毛主席的诗词多被人承认气魄大,但这种大气魄是由毛主席的大视野、大胸怀、大情感所决定的。
毛主席的诗词无不充满大视野,如词《念奴娇·鸟儿问答》“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诗中“九万里、背负青天朝下看、天地翻覆”句的视野不可谓不大。
毛主席的诗词无不充满大胸怀,如词《念奴娇·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澈。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诗中“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想着欧美日及整个世界,胸怀不可谓不大。
毛主席的诗词无不充满大情感,如词《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毛主席的爱人扬开慧之死,对毛泽东来说痛心疾首,但他并不用儿女情长、悲悲切切之小情感怀念,而是用大情感泪飞顿作倾盆雨来形容,情感不可谓不大,令人叹为观止。
(5)继承性与变通性
严格来说,毛主席是遵守旧体诗规范的,但也有变通。如《读〈封建论〉呈郭老》“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多行秦政治,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里面“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就不合平仄,但读之很好。
(6)厚重性
所谓厚重性,是说毛主席的诗词都涉及大主题,与国家和人民命运相关,如毛泽东诗《有所思》“正是神都有事时,一阵风雷惊世界,又来南国踏芳枝。满街红绿走旌旗。青松怒向苍天发,凭阑静听潇潇雨, 败叶纷随碧水驰。故国人民有所思。”
这首七言诗抒发了毛主席的感想。文化大革命按其预想发动起来,这是毛主席写此诗时的历史背景,想“神都大事”,够厚重了!
再如毛泽东词《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一九三五年的遵义会议,改变了左倾机会主义的领导,毛主席虽成中共核心,但由于张国焘私自带走红四方面军,加上再克娄山关时,损失颇大,长征的战略任务受到挫折,主席心事重重,苦闷,才有“声碎、声咽、残阳、从头越”等之厚重之词。
(7)节奏性
节奏性,是词的心跳,是词的生命特征,毛主席是这方面的高手,如《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的节奏就如江河奔流,涛涛有声。
(8)形象性
形象性,使诗词如画,毛主席这方面也是大家,如《菩萨蛮·大柏地》“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又如《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全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再如《七律·送瘟神二首》“其一:绿水青山枉自多,坐地日行八万里,华佗无奈小虫何!巡天遥看一天河。千村薜荔人遗矢,牛郎欲问瘟神事, 万户萧疏鬼唱歌。 一样悲欢逐逝波。其二:春风杨柳万千条,天连五岭银锄落,六亿神州尽舜尧。地动三河铁臂摇。红雨随心翻作浪,借问瘟君欲何往,青山着意化为桥。纸船明烛照天烧。”诗中“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等,都含很大想象力、形象性。
(9)隐喻性
隐喻性,在毛主席诗词中也有不少,有语言的典故,还有整体性隐喻,如毛泽东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其中“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隐喻了他发动文化大革命的计划和决心与信心。又如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恕,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中的“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隐喻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是敌人挑起的。
(10)直白性
直白性是化平淡为神奇的艺术,也是毛主席的诗词重要特点,如《清平乐·蒋桂战争》通篇都是直白的:“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甄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又如《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11)人格性
独立人格性是毛主席一生伟大妹力所在,充分反映在他的诗词当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自强战斗精神,如毛泽东诗《七律·冬云》:“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风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诗中“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充分反映了毛主席敢于同强敌斗争的英雄人格。
(12)借用性
借用性就是借他山之石
毛主席写了一些和诗词,如与刘亚子、郭沫若的和诗,都可算是善借他山之石。如读陆游咏梅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反其义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也是一种借用。
以上是对毛主席有关旧体诗词的学习及探讨,是一些肤浅看法,不足为训。希望能通过这类探讨,响亮地把毛泽东在中国旧体诗词的继承和发展的杰出作用提出来,引起国人的重视,充分认识到毛泽东当之无愧是中国旧体诗词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