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听过一个初中语文老师的公开课。课讲得不错,但她讲到一个人要有志气时,板书出一句名言:“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有学生提问:“‘子罕’是什么意思?为何写了‘论语’还要写‘子罕’呢?”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论语’是书名,‘子罕’是孔子的学生名。孔子有很多贤弟子都带‘子’字,如子路、子贡、子张、子游等等。‘子罕’也是《论语》这部书中的一个章节,所以这样标示。”
说“‘子罕’是孔子的学生名”,让我感到吃惊。“子罕”决不是孔子的学生名,只是一句话打头的两个字而已!原文是这样的:“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意思是“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可见,“子”是指孔子,“罕”是“罕见、很少”之意。一个语文老师闹这么大笑话是不应该的。
类似这样的误解还有几例,如有位数学老师解释“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学的、武术的方法是有张有弛。把“文武”解释为“文学的、武术的”是错误的。这句话出自《礼记·杂记下》:孔子的学生子贡随孔子去看祭礼,孔子问子贡说:“赐(子贡的名字)也乐乎?”子贡答道:“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孔子说:“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文武”是指善于治国的周文王、周武王。这段话意思是:一直把弓弦拉得很紧而不松弛一下,这是周文王、周武王也无法办到的;相反,一直松弛而不紧张,那是周文王、周武王也不愿这样做的;只有有时紧张,有时放松,有劳有逸,宽严相济,这才是周文王、周武王治国的办法。可见,“文”是指“周文王”,“武”则是指“周武王”。
再如将“劳燕分飞”误解为疲劳的燕子纷纷飞走,将“七月流火”误解为七月炎热得像火一样。其实“劳”(伯劳鸟)、“燕”(燕子)是两种鸟,一往南飞,一往北飞,二者反向,故言分飞;而“七月流火”是指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并非炎热如火之意。
教(学)语文一定要仔细,不能凭空臆断,更不能望文生义,而要落到实处,对于一些拿不准的知识,一定要进行查证。

(原载2014年7月《教师博览》文摘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