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乞巧风俗 各地乞巧习俗

  不同的地方在七夕这一天都会有不一样的七夕乞巧风俗习惯。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的差异也是非常大的,不过都是表达好的寓意。那么各地七夕节风俗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各地乞巧习俗

  七夕乞巧

  在旧的风俗中,在农历的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的时候,就会有穿着新衣服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这就是“乞巧”。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古代乞巧习俗

  在汉朝,妇女把一种小型蜘蛛(古称果子)放在一个盒子中,以其织网疏密为巧拙之征。到唐朝时,则将蜘蛛放在瓜上。而到了宋元时期,则视水中针影占拙巧。细长则巧,散则拙。

  现代的乞巧的方式大多为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一些小的饰品,然后再摆上一些瓜果乞巧,但是各个地方还是有所差异的。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

  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州、邹城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浙江乞巧习俗

  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这一天会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然后再将其炸成“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

  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若穿好的,就称为“得巧”。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而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七夕乞巧风俗 各地乞巧习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1751/306292340617.html

更多阅读

七夕乞巧节 七夕乞巧节学生手抄报资料

  七夕情人节祝福短信  我愿化作天空的流星……:划破长长的夜空,轻轻掉进你心中。悄悄的遗下心迹,留给你美好回忆。  紧紧地抱住你,让你感觉到我因爱你而加快的心跳;紧紧地搂住你,让你体会到我因爱你而急促的呼吸。  只要为你

七夕乞巧的习俗

  七夕习俗——穿针引线  乞巧七夕的习俗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

商场七夕活动策划方案 2014商场七夕乞巧节活动策划方案

  一、活动主题  相濡以沫,最爱七夕  二、活动时间  8月1日——8月5日  三、策划主旨  1、七夕节要区别情人节,从传播的口径到活动的组织,落脚于夫妻间的情份。  2、整个策划的主题围绕“情感、爱、家庭

七夕节的风俗 七夕节各地风俗

  福建仙游——白糖炒黄豆花生在仙游,这天每家每户都会去做炒豆,材料是白糖,黄豆,还有生花生。黄豆要提前一天浸泡,然后第二天在锅里炒半熟拿起来备用,花生也是要在锅里炒热拿起,接着把白糖倒进锅里煮,等糖化了,再把黄豆和花生

七夕乞巧节 七夕为什么又叫乞巧节

   七夕节本来不是情人节,也不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纪念织女!到底七夕为什么叫乞巧节呢?小编为您介绍。  七夕为什么叫乞巧节?  七夕节又叫乞巧节,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

声明:《七夕乞巧风俗 各地乞巧习俗》为网友一夕意相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