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看风景,看历史,看人。你要问我都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壮丽的景色,或许我能列举一二,可那绝不是能让我给这次旅行打满分的一切。如同一部无法言说的好电影,即便记不得内容,也能记得它在你内心渲染的色调。
“既然我们不甘心只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而是愿意在某种意义上深入台湾的土地,那我们究竟还期待看到些什么呢?台湾不是世外桃源,但是它确实体现了中华文明在新世纪的另一种成长的可能性。”——375期《新周刊》
A 嘘,这里是台北!
飞机停靠在桃园机场老航站楼。于是第一眼的台北是破旧而沉闷,好像周围只是换了字体而已。“区别当然是有的,但是在哪里又说不出。像是见到了一个远方的表兄弟,仿佛面熟又面生” 。不过很快就有人来欢迎我们了,“你们要去哪里?”——当台湾腔遍布在空气里的时候,你就觉得它一点都不娘。早就听说台湾人热情、有礼貌,但当路人指路指到干脆带你走,还是会被小小地震撼到。自此,台湾行才算真正开始。
不要高估台北的繁华程度,随便哪个大陆一线城市的高楼数量都要超过台北。不过,几乎所有人都会对台北的捷运赞不绝口——首先是禁食,捷运上不允许吃任何东西,甚至包括水。关于这一点,我们有和当地的的士司机讨论过,他说如果允许喝水,那谁能保证你喝的不是有色饮料,不会弄脏车厢呢。再有是礼让,爱心座哪里都有,可像台北捷运这样维护爱心座的还是第一次见到,无论车上有多少人站着,也不会有年轻人占爱心座,这是一种“有爱”的偏执。
有台湾人听闻陆客夸奖台铁便当美味,回答说,我们的火车可没有你们的高铁快呢,只好在食物上超过你们。这大概也是台湾人对硬件和文明态度。台湾的房子都是自己的,所以再破再烂,也没人可以随便拆掉;大陆的房子再高再新,也不是你的。“台北是自然生长的结果,这种生长是连贯、有感情且不可预测的,有自己的逻辑,规划在它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所以氛围很重要,在台北没待多久,你就会在捷运上用台湾腔和同伴说——嘘!轻点,这里是台北!
城市篇:
(1)台北
当然是台北,这里先推荐狭义的台北市。是的,101、故宫、国父纪念馆、渔人码头、士林夜市、诚品书店、小巨蛋,你所知道的宝岛90%在这里,剩下的10%是日月潭和阿里山。台北不需要攻略,选几处名胜,逛几家百货,吃几次夜市,最后买些药妆、凤梨酥,光这些就够玩上好几天。大城市的好处是交通方便且廉价,以至于我最后也没舍得退还悠游卡。
住宿推荐:夹脚拖的家。五星推荐——位置极佳,交通方便,最重要的是,COZY。
(2)高雄
我们在高雄停留时间很短,但她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高雄和上海很像,依海而建,有河流穿越城市,经济发达,并且独立发展。高雄的城市规划包含了一些“大都会”以外的内容,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莫过于临港的自行车道,沿途可以欣赏都市和港口的建筑,经过駁二艺术区,直至真爱码头,爱河在这里流入大海。当然,高雄著名的灯塔以及六合夜市也是不容错过的。
P.S 我们行程中最特殊的一处是高雄的好乐迪。大陆最主流的KTV钱柜与好乐迪都来自于台湾,在台湾,去一些在大陆已经风靡的店也会有很有趣的体验。
B 惊艳的“台湾香肠”
台湾小吃早已登陆内地,从学生时代的标配珍珠奶茶加台湾香肠,到豪大大鸡排再到鹿港小镇,如果觉得这些嵌入我们生活的食物已经没有多少新鲜感,那就等着被惊艳吧!
如果小当家揭开锅盖的时候真的有金光四射,那么咬一口黑猪肉烤肠,你的表情应该是一脸惊愕,然后画外音——“Nani!难道这才是传说中的台湾香肠?!”仔细回想在台湾吃到的各种美食,其实都没有多么高档的食材或者多么特别的做法,台湾小吃胜在两个字,实在。实在,指的是食材、用料,无论是凤梨酥还是这烤香肠,食材都是普普通通,可如果连普通的猪肉和凤梨都要用面粉来代替,你又指望能做出多么好吃的东西呢?
旅行最烦恼的事莫过于宰客,虽然一路也碰到想拉我们去购物店的司机或者喊高价的小贩,但台湾依然让我一心想把取出来的新台币都花在岛上。在我看来,花100块钱获得90块的满足,至少比花50块钱只获得25块钱的满足实惠。
美食篇:
如果让我选出哪些美食去推荐,难度不亚于“离开地球表面”。台湾小吃的种类和口味都超出了我的预想,恕我语言贫乏,不过吃这件事还是亲自体验最好。
C “你们的国度地大物博……”
去海峡对岸,心里多少会有这样一个小主题——台湾人到底怎么看大陆人,台湾又是不是我们电视上的台湾。关于前半个问题,实在没有多少体验,台湾人本能的热情与礼貌把意识形态完全隐藏起来,无法感知,也无心主动触碰这个敏感的话题。只说一个小插曲,或许能说明些问题。在离开垦丁的时候,和hostel的老板告别,他意味深长地说:“你们的国家地大物博,经济发展那么快,将来一定有前途。”不必多说,你们是你们,我们是我们。
与生俱来的自卑感让我们总以为宝岛同胞对我们有误解,有排斥,北部一定以民国自居,南部深绿更是不待见大陆人。其实我们的同胞没有那么在乎政治,一旦民主进程逐渐完成,老百姓也就不那么CARE这些和自己生活没有多大关系的事,民主最终是用来讨幸福的。来台湾要是想在电视上看政党打架,恐怕是会失望了,还是每晚准时和姑娘们一起看《大学生了没》吧。
对台湾的预期又有多少能兑现呢?台湾其实具有非常明显的两面性,处处可见。脚踩着“夜归妇女专用候车区”,抬头就走进了破旧低速的老火车;台北故宫藏了那么多绝世珍宝,故宫这个“容器”却可以丑的惊人;夜市街头干干净净,在旅游景区半天找不到个垃圾桶……去之前刚好韩寒在大陆刮了一阵《太平洋的风》,搞的这边对对岸向往不已,没想到被夸赞的那一边却不好意思起来——许多文人政客都跳出来喊,其实台湾没有那么好,请大陆人民不要对台湾过度想象。其实,台湾没有大陆人说的那么好,也没有台湾人说的那么坏。
“从某种意义上说来,台湾和大陆所面对的问题正好相反。台湾可以把细节问题处理得妥帖舒服,却在面对宏大尺度的问题时显得捉襟见肘。”
美景篇:
鉴于台湾的秀丽风光大多集中于南部和东部,有更多的原住民和少数民族,美景部分就勉强放到这个部分来推荐。
(1)清境
清境是除了阿里山之外又一处台湾的山景选择,这里还有各式各样个性化的民宿。
(2)七星潭
花莲必去的七星潭,这里海滩没有沙子,全部都是鹅卵石。
(3)垦丁
全程的高光之处,以下偷懒用下自己微博上发过的一套照片。
D “夜上海,夜上海……”
不去日月潭,不爬阿里山,还取消了太鲁阁,去台湾装一回小清新小文艺,也是正经事。在出入境中心办台湾通行证那天碰到一个台湾阿姨,一路边走边聊,她说其实台湾的风景远远不如大陆,大陆那是大山大水,台湾没法比。我说是这样,而且山水看多了也就如此。事实如此,画面大多就是是蓝天白云,沙滩大海。还是那句话,氛围很重要,尤其对于被小清新文化浸淫的我们。
坐平溪线到一个叫“十分”的小镇,你会感受到内心的小清新细胞被全部激发起来。夜色下的旧式站台,穿越小镇的铁轨,摇曳的吊桥,轻缓的音乐,还有那些年里柯景腾和沈佳宜写过的天灯,那简直是石头都会被感动的画面。环岛途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小感动被铭记于心。台湾人的文艺范儿从何而来,实在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不知道下面这件小事算不算小清新。在西门町买鸡排,两个小哥喜欢和顾客聊天,到我的时候,问我要不要积分卡,我说我上海来的,小哥说,真的吗?上海哟(请尽力想象是陈柏霖说话的调调)接着的一幕让我惊喜不已,两个小哥一起开唱夜上海。我身后的姑娘们都笑了。他们从内心enjoy他们的工作,发自内心的幸福感才能让他们唱出这样的歌声。
小清新篇:
(1)淡江中学
周杰伦的电影《不能说的秘密》取景于此,于是淡江中学如今已经成为小清新少年们必去的地方。
(2)淡水
单单是淡水两个字就足够文艺了。淡水离台北市中心大约1小时车程,没有了都市的喧嚣和快节奏,丢掉繁杂的事务,静静地去感受淡水河的温柔。
(3)九份
九份也是大台北地区的一部分,大家对这里的了解应该是侯孝贤的《悲情城市》或者陈老师的《九份的咖啡馆》。不过现实的九份既不悲情也不以咖啡馆出名,但确是一座怀旧的山城。
(4)平溪线
你一定记得《那些年》里沈佳宜和柯景腾一起写天灯、走铁路的画面,那是台湾真实存在的小清新——平溪线旧铁路。只要52新台币就可以让你自由上下的半观光线路,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多看几站,各有特色。这里推荐的是小镇“十分”的天灯,和同行的人一起写下愿望放飞理想,很温暖的景象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