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透露,创建 10 个月的创业公司Karhoo已拿到 2.5 亿美元融资,并计划寻求不至于十亿美金的融资,以图对抗 Uber。公司投资方包括 Indus Capita 合伙人 David Kowitz、CVC Capital 合伙人 Jonathan Feuer、前索尼音乐娱乐 CEO Nick Gatfield、前 Lloyds 银行 CEO Eric Daniels。
Karhoo此前默默无闻,这家由英国人在纽约创建的公司表示,将于明年1月 推出打车应用,并联合多家知名合作伙伴和投资人支持。这项服务将在伦敦、纽约和新加坡开展,并覆盖 20 万辆当地出租车和微型出租车(minicab),已经签约的合作方包括英国最大的微型出租车集团 Addison Lee、黑色出租车运营方 Comcab,以及纽约的私人租车公司 Carmel 和 Dial 7、1 万名黄、绿个体出租车司机。
作为这个激烈竞争市场的新进入者,Karhoo 可谓做足了烧钱的准备,公司称目前正在和多方谈判其下一轮 3 亿美元融资,并计划在未来 18 个月内融到 10 亿美元。
不过即使 Karhoo 来的气势汹汹,要知道Uber最近又被传出启动新一轮10 亿美元融资,估值将达 600 亿美元,并在占据美国大部分市场后大举向全球范围扩张。而 Uber 的本土最大竞争对手Lyft也融到了由滴滴快的参投的 10 亿美元。受这两者的定价与运营挤压,拿到 1 亿美元融资的英国公司Hailo已经在去年退出北美市场。观之欧洲市场,以色列打车应用Gett手持 2.2 亿美元挺进伦敦、莫斯科等大城市。中国的滴滴快的和其投资过的印度打车应用Ola也分别在本土占据较大市场份额。面对如此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后来者 Kaihoo 又何来的信心呢?
“我们提供的是 P2P(peer-to-peer)市场做不到的服务,简单来讲就是和现有的出租车群体合作,避免监管问题。另外,如果 Uber 想要上市的话,不能无止境的补贴,我们可以以同样水准的服务进入市场。”,这是 Karhoo 创始人兼 CEO Daniel Ishag 的回答。
Uber 在全球扩张的进程中一直受到来自监管部门的压力,不只是中国政府一再对其(www.aIhUaU.Com)发出警告,Uber 也曾在日本、法国等地被叫停服务。另一方面,出租车营运方一直在为拼车、专车服务抢走其市场份额而抗议,Karhoo 只做出租车的战略也许能够迅速集结这个群体的力量。

Daniel Ishag 现年41 岁,是一名连续创业者。2000年 创办在线咨询公司eSpotting,后于 2003年 以大约 1 亿英镑的价格出售。2007年 创建了水处理公司Bluewater Bio。以上是用户分享关于创建 10 个月的 Karhoo 获 2.5 亿美元融资,靠出租车服务狙击 Uber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了,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