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 《北史》的相关内容:北史中记录了哪些内容?

  《北史》上起北魏登国元年(386年),下迄隋义宁二年(618年),记北朝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及隋六代二百三十三年史事。应当指出的是,隋代的最初九年即开皇元年至开皇九年(581-589年)的历史,可以作为北朝历史看待;至于开皇九年隋灭陈统一全国以后的历史,本是统一的封建皇朝的历史,把这一段历史看成北朝史而写入《北史》是不恰当的。当然,也许是作者考虑到编纂上的困难,不得不作这样的安排,但我们今天来看待和叙述北朝史,则不应沿袭《北史》的这个做法。

北史 《北史》的相关内容:北史中记录了哪些内容?

  《南史》《北史》的作者李延寿撰写这两部书,本是为了“追终先志”,继承父亲李大师未竟的事业。李大师(570-628),字君威,隋唐之际人。他熟悉前代历史,又长于评论当世人物,青年时代就产生了撰写一部编年体南北朝史的志向。但他着手做这件工作时,已是唐朝武德初年了。不久,他因生活条件的变化,又曾一度中辍了这件事。当他再次获得从事于此种撰述机会时,已是武德九年(626年),而他在贞观二年(628年)就去世了。他在临终之前,因“所撰未毕,以为没齿之恨”。父亲的事业和遗恨,深深地影响着李延寿,对他产生了一种感召的力量。李延寿,字遐龄,贞观初年参与《隋书》编撰工作,从这时起,他就决心把南北朝史写出来。以实现父亲的遗愿。李延寿用了十五、六年的时间搜集资料,而在贞观十七年(643年)因参与修撰《五代史志》的工作,便得以广泛阅读宋、齐、梁、陈、魏、齐,周、隋八朝正史,于是正式开始撰写《南史》《北史》。除八朝正史外,李延寿还参考各种杂史一千余卷,历时十六年,于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撰成《南史》《北史》共一百八十卷。据说唐高宗还为《南史》《北史》写了一篇序,可惜这篇序文早已失传。

  《南史》《北史》主要取材于宋、齐、梁、陈、魏、齐、周、隋八书。李延寿撰写“二史”的方法是对“八书”进行“抄录”和“连缀”,并“鸠聚遗逸,以广异闻”,“除其冗长,捃其菁华”。这是一个改写、补充和删节的过程,并非一般的抄录可比。不过,李大师原来是打算“编年以备南北”,而李延寿却以纪传体撰成《南史》《北史》,这是后者在“追终先志”过程中的一个变化,无碍于他们共同的目的和旨趣。了解了上面这些基本情况,对于怎样读《南史》《北史》的问题就比较好理解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2151/57853143242.html

更多阅读

《南方周末》的“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 例子

试谈《南方周末》的“春秋笔法”摘要:本文借用史学中“春秋笔法”这一提法,试图探讨《南方周末》中那些用曲折的文笔与事实表达观点的新闻报道手法。文章首先从“春秋笔法”的起源谈起,引出“春秋笔法”与新闻的联系,再引用《南方周末》

《南极条约》的主要内容 南极条约

《南极条约》一共有14条,若从其内容来看,前6条是实质条款,后8条是保证条款。现就这些条款的有关方面作一简单的介绍。和平目的《南极条约》第一句话就是:南极洲应只用于和平目的。若追根求源地想一想,这一条显然与南极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

转载 《贞观政要》的流传与版本转 贞观政要君道

原文地址:《贞观政要》的流传与版本(转)作者:谷丰《贞观政要》的流传与版本开元十七年,吴兢因《上贞观政要表》“书事不当”被贬,而其书没有被禁毁。这样,在玄宗之世有三个本子同时并存:一是正式进本,没有朝廷认可,留在集贤院或史馆而未经著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与艺术特色 三国演义艺术字

一、开篇诗词《临江仙》 ——杨慎(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清初毛宗岗在评点《三国演义》时将此词作为楔

声明:《北史 《北史》的相关内容:北史中记录了哪些内容?》为网友少年决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