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王子查尔斯、美国前国务卿赖斯、中国导演张艺谋、地产大亨潘石屹、音乐人高晓松……都在这一天,和人间 say Hi。
只可惜,这个日子让有些人开心不起来:蛋糕不能吃,酒不能喝,大鱼大肉不准碰!
因为,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
设这么个日子,就是要提醒糖友:糖尿病不疼不痒,却是大事。
口号喊了多年,效果怎么样?
“86%的患者‘自认’肾功能正常;但进一步通过疾病自评发现,48%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肾病早期症状和风险。”近日,《丁香园》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给”糖友”浇了个透心凉。这个名为“2型糖尿病肾损伤重视度调研”,得到了全国29个省市500名2型糖尿病患者、420名内分泌科医生以及50名肾内科医生的热情参与。
有“糖友”举手表示不服:管住嘴、迈开腿、遵医嘱用药,我都照做了!怎么肾就“受伤”了呢?小编就此请教了业内专家,扒开一个残酷的真相:“糖友”的肾脏不仅要负责清除体内的代谢产物,还要承受糖尿病发展进程中对肾脏带来的伤害。
糖尿病的主要表现在于血糖升高。长期高血糖会损伤人体血管内皮功能,从而造成肾小球微血管病变,引起蛋白排泄和滤过异常。若肾小球损害不断加剧,会造成渐进性肾功能损害,出现大量蛋白尿。
大部分糖友是老年人,肾功能在走下坡路。他们往往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微量蛋白尿等损害肾脏的危险因素——偶滴个肾呀,有了这些更是雪上加霜……
对于肾功能不全的糖友,用药是个超级难题。包括口服降糖药在内的大部分药物,都通过肝脏代谢、肾脏清除。如果肾功能受损,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风险增加,出现低血糖的几率升高,同时会进一步增加肾脏负担。
肾脏病分为不同阶段,高血压、水肿等症状会陆续出现。一旦进展至最后一个阶段,也就是末期肾病或肾衰竭,只能靠透析或肾脏移植维持生命。有数据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肾病患病率在社区患者中为30%-50%,在住院患者中为40%左右。而糖尿病肾病也是糖友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教授提醒:
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受损的几率与风险要远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肾损伤往往在无声无息中发生,症状不易察觉。若早期不加以控制,任由肾功能不可逆地减退,到了中晚期发展成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将不容乐观,治疗难度也大大提高。下面,再教给糖友三招简单、实用的方法来保肾护肾:
第一招:药物选择要“肾”重
“糖友”从治疗之初,就要开始进行药物风险管理,优选对肾无负担的药物,给肾脏减负。
DPP-4 抑制剂作为医生最为关注的新型降糖药物,其广泛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
以利格列汀为例,其很少部分经肝肾排谢,因此,在降糖同时不影响肾功能,对已经出现肝肾损伤的糖尿病患者,也可在任何阶段无需调整剂量使用。
第二招:至少每年查一次肾功能

尿白蛋白和GFR(肾小球滤过率)是目前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筛检项目。一旦确诊糖尿病,应每年至少要做一次肾功能检测。
悲催的是,不少“糖友”根本不理会,也不遵守这一医嘱。自己的肾都不关心,你还要闹哪样?
第三招:观察自己的小便
泡沫尿、尿量增多、身体不同部位的水肿、血压升高,都是肾病早期的主要表现。还有些人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糖友”若发现自己有这些症状,应尽早到医院做好糖尿病肾病的筛查,以便早期诊断和用药,及早控制病情。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