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词习字·宋词(45)

【读词习字·宋词(45)2015年6月9日古乙未孟夏二十三】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

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

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

[1]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居于黄州(今湖北黄冈县)。水调歌头:曲牌名。词题一作"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张怀民字偓佺,又字梦得,谪黄州后坦然自适,在长江边筑亭以陶冶性情,苏轼为之取名为"快哉亭",并赋此词相赠。 

[2]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宋神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新党罗织下狱,是为"乌台诗案"。出狱后谪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元祐间迁翰林学士知制诰,又因反对尽废新法而遭旧党排挤。哲宗亲政后任用新党,以讥刺先朝之罪远谪惠州(治所在今广东省惠阳县)、儋州(治所在今广东省儋县)。苏轼是我国历史上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散文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书法与黄庭坚齐名,词作最富有开创精神,风格清雄超旷,被视为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3]窗户湿青红:承上句"为我新作",指快哉亭窗户上的青、红色油漆色泽新鲜。 

[4]平山堂:欧阳修于仁宗庆历年间所建,址在今扬州市瘦西湖蜀冈法静寺内。王象之《舆地胜记》谓"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

 [5]倚枕:斜躺着。 

[6]醉翁语:欧阳修号醉翁,他咏平山堂的《醉偎香》(一作《朝中措》)词云:"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7]白头翁:船夫。

  [8]兰台公子:战国时期楚国的宋玉,他曾任兰台令。其《风赋》写他与景差陪同楚襄王游兰台之宫,忽然刮起风来,楚襄王披襟当风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然后铺叙"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之差别,苏轼此处反对其说。

  [9]庄生天籁:庄子的"天籁"之说。《庄子·齐物论》:"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籁"是能发声的孔穴,借指声音。庄子用"人籁"(乐器发出的声音)比喻区分彼我、善恶、对错、好坏等差别的认识境界,用"地籁"(风吹孔穴发出的声音)比喻见其差别而不追求差别的认识境界,用"天籁"比喻与道为一、任运自然、不见任何差别的逍遥、齐物境界。宋玉《风赋》区分"雄风"、"雌风"之差别,故称其"未解庄生天籁"。

  [10]刚道:硬说。

 [11]此二句意谓胸中有浩然之气便可享受千里快哉之风。浩然气,语出《孟子·公孙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翻译】

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醉翁(欧阳修)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广阔的水面十分明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忽然一阵飓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风、雌风。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赏析】

读词习字·宋词(45)

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作者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知君为我新作”两句,交待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反客为主、诙谐风趣地把张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色彩犹新。“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情景,又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 ”、“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濛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他又以此比拟他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将“快哉亭”与“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这种以忆景写景的笔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且加强了词境的空灵飞动。以上五句新颖别致 ,引人入胜,通过作者昔日的淋漓兴致,传达出今日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
     上片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下片换头以下五句,又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亭前广阔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词人并由此生发开来,抒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在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这是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忽然”两句,写一阵巨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 ,在狂风巨浪中掀舞。至此,作者的描写奇峰突起,由静境忽变动境,从而自自然然地过渡到全词着意表现的着重点——一位奋力搏击风涛的白发老翁。这位白头翁的形象,其实是东坡自身人格风貌的一种象征。以下几句,作者由风波浪尖上弄舟的老人,自然引出他对战国时楚国兰台令宋玉所作《风赋》的议论。在作者看来 ,宋玉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壮伟风神即是明证 。其实 ,庄子所言天籁本身绝无贵贱之分,关键在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他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苏轼这种在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的坦荡的人生态度,显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具有波澜起伏、跌客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特点。下片的描写和议论,豪纵酣畅,气势磅礴,词中出没风涛的白头翁形象,犹如百川汇海,含蓄地点明全篇主旨,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在其中贯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

【有关图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2451/209304430030.html

更多阅读

读诗习字·七绝(9)

【读诗习字·七绝(9)(2014年8月27日古甲午正秋初三)】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注解】1、故园:指长安,作者在长安有别墅。2、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3、凭:托。【韵译】回头东望故

读诗习字·五律(58)

【读诗习字·五律(58) 2014年12月5日古甲午阳月十四】 除夜有怀  崔涂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注解】1.迢递:遥远的样子。2.三巴:巴郡、巴东、

读诗习字·七律(45)

【读诗习字·七律(45) 2015年3月29日古乙未仲春初十】 筹笔驿李商隐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解】1、猿鸟句

读诗习字·七律(53)

【读诗习字·七律(53) 2015年4月9日古乙未仲春二十一】贫女  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解】1、蓬门:茅屋的

读诗习字·七绝(38)

 【读诗习字·七绝(38) (2014年9月25日古甲午菊月既朔日】为有李商隐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注解】1、云屏:以云母饰制的屏风。2、凤城:京城。3、衾:被子。云母屏风后,锁着无限娇媚的人儿;京

声明:《读词习字·宋词(45)》为网友一袭红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