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故事 对联故事—— 中秋赏月聊月联

对联故事—— 中秋赏月聊月联  

对  联  故  事  新  编

—— 中秋赏月聊月联

 

“秋月月月月台上赏月;夏天天天天井中聊天。”这副妙联,综合地运用了顶针、迭词和重言的修辞手法,充分展现出“赏月”和“聊天”之情趣。象这样脍炙人口之佳作还很多。借此中秋佳节团圆赏月之际,浅聊几则历代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的吟月联。

某年中秋之夜,几位文友聚会饮酒赏月。其中一人举头望月,遂吟一出句: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天上月圆之时为农历每月的十五日,即月半,联语本此。众人思索再三,终未能对出。时至除夕之夜,这几位又聚在一起饮酒守岁,一友触景生情,想起了中秋夜的那半副联,对道: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今宵,即今年的“年尾”;明日,是明年的“年头”。故曰:年尾接年头,这样周而复始,年年如此。

明代四川新都杨廷和,自幼才智过人,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据传他七、八岁时,一天晚上他父亲与几位朋友边喝酒边聊天,时间过得很快。有人问什么时候了,廷和的父亲忽然想到一个出句,说道: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半

旧时一夜分为“五更”,半夜正是“二更半”。此句中用了“一”、“五”、“半”、“二”四个数字,其中“更”和“半”字重言,属对难度很大。要做到象出句那样,数字巧合,语意连贯,合乎情理,谈何容易。在座的客人苦思不得其对。小廷和一直在听大人们谈论,见父亲出句多时,无人属对,便对道: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中

此句以一季对一夜,皆时间一类。更为绝妙的是“中秋”为八月十五,正是一月之中,使“月”和“中”字重言,合情合理。

四川巫峡瑶台联: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此联是迭词、顶针和重言的综合运用,有的手法还连连使用,使“月”字和“山”字反复出现五次,“明”和“秀”字,也重现三次。上联的五个“月”字,两种意思,一、二、四的“月”字为年月之月,三、五的“月”字乃月亮之月,交替出现,错落有致,抑扬顿挫,把个“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描绘得极富韵味。下联“山山山秀”中的“山”字,泛指我们祖国大好山河处处秀丽,第二分句的“山”字,特指巫山非常秀丽,较之上联的五个“月”字,而又有变化,如同行云流水,确是描景抒情之佳句。

扬州瘦西湖观月亭联:

  月来满地水

  云起一天山

相传为郑板桥所撰。月华如水洒泻满地,云涌天空似层峦叠嶂,联语形象贴切,栩栩如生。作者不愧为扬州八怪之首的知名画家,使此联好似淡笔涂沫的水墨画,画意诗情,油然而生。

对联故事 对联故事—— 中秋赏月聊月联

宋代文人陈起宗,自幼聪明好学,在母亲的指点下习诗文,进步很快。他6岁那年的中秋之夜,母子一同赏月。母亲有感而发,言道:

  秋月似盘,人在冰壶里

“冰壶”原指盛冰的玉壶,用来比喻洁白,母亲所言,借指月光。陈起宗脱口对道:

  春山如画,鸟飞锦帐中

母亲听了大为惊喜,儿子显然明白上句的用意。自此,便送他去学馆读书。也是一个月夜,先生出句要他对答,句为:

  小沼沉星,仙人撒下金棋子

陈起宗即刻对道:

  老松挂月,神龙擎出夜明珠

出句将星比作棋子,对语把明月喻为明珠,皆形象而生动。

上海豫园得月楼联:

  楼高但任云飞过

  池小能将月送来

此联在炼字上颇见功力,“飞”、“送”二字均系拟人手法,给人以动感,堪称传神之笔。“楼高”气势宏伟,但对高空的云只能望洋兴叹;“池小”不足以泛舟,却能映出皎皎明月。上句先扬后抑,下句先抑后扬,抑扬交错有致,且富有哲理,给人以美感和启迪。

(《文登楹联》第30期发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2551/340182489917.html

更多阅读

《解解解元之渴》的对联故事 对联的故事

看了《光明日报》高玉林《解解解元之渴》中的对联故事,让我又一次领略到了古人对文字运用的精妙与独到。这则对联故事绝对能帮助人们记住“解元”的读音。谈起中国的科举制度,不少人会把“解(jiè)元”错读成“解(xiè)元”。相传明代解缙

对联故事下 有趣的对联故事

2009年02月11日23:10对联故事(上)对联故事(中)99 怨丈人不是朝官从前有个读书人 ,虽然有小学,但因为没有钱打通关节,几次考试都没有中。老大不小了,还是白丁一个。一气之下,弃文经商,开了个小客店,自己当掌柜。他这口气出不来,便在店堂里挂起一个

古代经典对联故事二 古代趣味对联故事

古代经典对联故事(转自太子头上的博客)下联: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轴卿。【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两个很有文才的丫环,一个叫朝云,一个叫暮雨,极得苏轼的喜欢。一次苏轼拍着肚子笑着问大家里面是什么,除朝云笑而不说外都说是才华,苏轼便问朝

民间趣味对联故事集锦 民间对联故事

民间趣味对联故事集锦前言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有一千多年了。对联是由侓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侓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

对联故事120篇 对联故事

对联故事杨继盛巧对趣话杨继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对”著称的名人。出生于河北容城,嘉靖进土。相传他“每作对,人辄称善”。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他的巧对佳话。传说,杨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学生,私塾先生,

声明:《对联故事 对联故事—— 中秋赏月聊月联》为网友梦里遇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