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的资料
关汉卿基本信息数据来源 : 历史百科-关汉卿
中文名关汉卿别名关已斋,关一斋,已斋叟国籍/朝代元朝职业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民族汉族出生地解州(今山西运城)出生日期约生于金末(1234年前)逝世日期卒于元成宗大德(1297—1307)年间主要成就“元曲四大家”之首,元杂剧的奠基人,世界文化名人,中国“莎士比亚”代表作品《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单刀会》家庭成员万贞儿关汉卿大约生于1220-1300年间,字不祥,号已斋,关于其出生地有很多个版本,有人说他是现在的山西运城人,也有人说他是河北安国县人,还有人说他是现在的北京人,人一出名很多地方就会争着要成为其出生地,由此也可见关汉卿的名头跨国历史的长河在今天也确实是够响亮的。
关汉卿画像
关汉卿生于金末元初,因为元代统治的时间比较短,所以也可以说关汉卿生活元末明初。总而言之关汉卿生存的那个时代确实是处于动荡之中,元朝统治下,将人分为四等,关汉卿就属于低等人的汉人,而且关汉卿还是一个知识分子,在那个年代,有着“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可见文化人的地位是相当的低的。同时元朝的统治下的等级制度就已经激化了民族矛盾,社会是相当黑暗的,很多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联合同样处于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开始抗争,可以说从元朝统治开始就一直存在着此起彼伏的反抗朝廷的斗争。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又黑暗的社会,关汉卿感受是丰富的,他将这些感受都诉诸笔端,那个时代造就了一个属于世界的关汉卿。
关汉卿的作品相当的多,在其漫长的一生中,写出了杂剧67部,小令40多首,套曲十多首,可以说是一个相当高产的戏剧作家,也是一个成功的词曲作者。关汉卿的作品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各个阶层,在其作品中充满着昂扬的战斗精神,让人鼓舞,让人向往幸福的生活。关汉卿的作品已经被译成多国文字,外国人称其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关汉卿号
关汉卿是金末元初的戏曲大家,历史上有“曲圣”之称,号“已斋”,对于关汉卿的号历史上有很多说法,有人认为“已斋”是“一斋”的笔误,也有人说其实关汉卿号是“已斋叟”。关于这个问题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关汉卿画像
王国维认为关汉卿可能不是真正的名字,应该是字汉卿,“关汉卿,不知其为名或字也。”1957年有学者发现《析津志》里记载:“关一斋,字汉卿”,由此认为可能关汉卿的汉卿是字,而并非是名字,而且史书记载在元代的时候大多数的戏曲家都在作品中以字作为署名,所以关汉卿可能只是作者的字,而不是真正的名字。更多的学者认为汉卿只是作者的字,之所以取这样的字可能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民族气节。古人已去矣,对于其到底是什么名字,什么字,以及号为何,只能是通过存世著作的点滴记载去考究,但是史书记载是否准确又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关汉卿号已斋,对于已斋这个号,目前记载的有五种说法:乙斋、一斋、已斋、己斋、巳斋。后两种可能是笔误才出现的。《录鬼簿》收录了大量的关汉卿的作品,在其中称关汉卿为“已斋叟”,而《析津志》又称关汉卿为“一斋”,所谓很多人认为也许汉卿有两个号。也有人认为两本书记载的不是一个人,一个是戏剧家关氏名汉卿,一个是号一斋的另一个人,属于金代名宦。
关汉卿到底是号为何,至今仍存在着争论,无论是争论如何,关汉卿的作品的艺术魅力是不会改变的,我们确实也没有必要为此斤斤计较。
关汉卿是哪个朝代的
关汉卿,号已斋,大约生于1220,卒于1300,是金末元初,也是元末明初的戏曲创作的大家,被尊为“元曲四大家”之首,外国人称其为“东方莎士比亚”,可见对其推崇备至,中国人称其为“曲圣”,也可见对其的赞誉。
关汉卿画像
对于关汉卿而言可以说是生活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关汉卿出生的时候正是金末,金的统治采取的是传承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而后来的元朝,带来的统治方式则是自身正在经历的奴隶制,在元朝的统治下,实行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将人分为四等,关汉卿是汉人,属于第三等人,也就是比最低等的南人高一个等级,也属于社会的底层,而作为知识分子的关汉卿,其地位更是仅仅高于乞丐,在元朝有着“九儒十丐”的说法,可见关汉卿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正是因为处于社会底层,所以关汉卿的作品中充满着战斗的精神。
正是由于元朝的统治阶级对汉人的残酷盘剥,很快就激化了民族矛盾,很多的汉人农民联合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了积极的反抗元朝统治的斗争,元朝的统治于是在激化的民族矛盾中风雨飘摇。关汉卿正是生活在这个时期,所以其作品自然的也就会流露出这些积极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是那个特殊的时代造就了中国的乃至是世界的戏曲名家关汉卿。
关汉卿的成功不是凭空而来的,是关汉卿感受到那个特殊的时代的脉搏,在自己的作品中做出反映的一种最自然的表现,关汉卿所处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乱世,正是乱世造就了民族的关汉卿和世界的关汉卿。
关汉卿 铜豌豆
关汉卿生活在金末元初,民族汉,成分知识分子,在元代,无论是作为一个汉人还是一名知识分子,这两种身份都表明了关汉卿处于社会的底层,元代的四级等级制度将汉人列为三等,并且取消了科考制度,社会上有“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文化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仅仅高于乞丐,甚至还不如娼妓。
《关汉卿》剧照
关汉卿的一切可以说是拜那个时代所赐,如果不是处于社会的底层,关汉卿的作品不会关注人民的生活,如果不是取消了科考制度,那么历史上可能只是多了一个状元或者是官宦,而少了一个能够让世界动容的艺术大师,正是由于作为文化人的关汉卿没有了出路,所以只能是在自己的作品中进行呐喊,将自己手中的笔当做是一把利刃,向着统治阶级开刀。
据说因为写作《窦娥冤》关汉卿曾经被捕入狱,但是关汉卿却在自己的作品《不服老》中充满激情,斗志昂扬的表示自己要做“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其坚定的立场让人不禁动容。
关汉卿也正是像自己作出的宣言那样,真正的就是一粒“铜豌豆”,为底层的人民追求美好的生活摇旗呐喊,对统治阶级进行讥讽与抨击,《窦娥冤》、《蝴蝶梦》、《救风尘》、《望江亭》等等一系列作品无不表示着这粒“铜豌豆”的“响当当”的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