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袍将军陈庆之 陈庆之七千白袍军打仗的故事 陈庆之七千白袍军

  陈庆之七千白袍军

  喜欢研究我国古代著名军事战役和军事将领的人,对陈庆之这个人物一定不陌生,陈庆之被称为长胜将军以及南朝战神,他效力与梁朝梁武帝手下,年少就跟随做刺史的萧衍,但直到自己中年才真正开始了辉煌的军事生涯。那么大家可曾听说过陈庆之的七千白袍军呢?

白袍将军陈庆之

  故事还要从北魏后期的时局说起,在北魏末年,天下已经陷入了混乱之中,各方面的矛盾不断激化。先后出现了萧宝寅、葛荣、尔朱荣等割据一方的军阀,萧衍为了帮助元颢称帝,派陈庆之率领七千军队护送他到洛阳去,于是便有了七千白袍军的雏形。

  之后,元颢称帝后便不思进取了,陈庆之只能带着这7000人继续向洛阳进发,当他到了睢阳时,当时的守将叫丘大千,手中握有七万大军。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陈庆之在精心谋划和准备下,打败了他们。之后对方的各路援军都陆续赶来,当等他们到达的时候,陈庆之就攻下了守军众多的荥阳。等到援军到了之后,陈庆之面对二十多万的敌军,没有选择拒收,而是主动出击,结果还是出乎人们的意料,陈庆之再次获胜,随后陈庆之又率领这七千白袍军先后攻下了虎牢关,大梁等城池,一时间,陈庆之在敌军眼里就成了天神一般,一时间投降的非常多,大多军队都不敢和他们接战。

  由于陈庆之率领的这七千人马都和他一样,穿着白袍,所以被称为白袍军。最后,陈庆之由于洛阳守将都向元颢投降了,所以他也就没有机会攻打洛阳了。

  陈庆之和他的七千白袍军在当时名震天下,被人们广为传诵,非但如此,他和这只军队也成为后代军事将领的楷模和效仿对象。

白袍将军陈庆之 陈庆之七千白袍军打仗的故事 陈庆之七千白袍军

  杨忠 陈庆之

  杨忠曾经是陈庆之的下属。杨忠的父亲因公牺牲,他只身来到了山东,在这里他认识了自己后来的妻子吕苦桃。幸福生活没过多久,南梁打到了杨忠居住的地方,杨忠又流落到了江南。陈庆之想要北伐,就把居住在南方的北人都招进了军队。英俊魁梧的杨忠就这样成了陈庆之军队的一员。

陈庆之画像

  杨忠立下战功,被封为直阁将军。后来,在陈庆之失败后,杨忠投降了敌人。失败了的陈庆之出家为僧,而杨忠则认识了独孤信,与后者成为了儿女亲家。独孤家是三朝外戚,他的大女儿是北周皇后,七女儿是隋文帝的皇后,三女儿是李渊的母亲。杨忠的仕途扶摇直上,成为了北朝的柱国大将军。有人说,就是因为陈庆之的北伐,才有了后来杨氏家族的辉煌。陈庆之出生寒门,直到四十二岁才有了自己第一次带兵的机会。他擅长以少胜多,几乎每战皆捷,曾用七千兵马大败敌军数十万,是南北朝时期名将。

  杨忠与陈庆之完全相反,他出生官僚世族,二十几岁的时候就被萧衍看中,封为主帅。他回到故土后,又受到宇文泰的赏识,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当下属。杨忠很快就能独当一面,不需要跟随宇文泰作战,自己就能统帅千军万马。他花费数年击败南梁统一汉东。在宇文泰的儿子建立北周后,他率军讨伐北齐。进攻晋阳时,大雪连下了好几天,北齐精兵齐出,联盟军突厥因为害怕退到了西山。可是杨忠鼓励属下说,不应该去考虑人数的多少,成败由天注定。他只带领七百多人就敢与齐兵交战,后来因援军没有赶到才撤退。那时北周皇帝与宇文护正在暗地里较劲,都想拉拢杨忠,但杨忠始终没站队。在杨忠死后,两方势力都表现了哀痛之情。

  陈庆之北伐及失败原因

  在北魏后期,不论是经济政治还是军事都处于一个衰落腐败时期;政治黑暗,军队战斗力弱都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当然对于南梁来说是个绝好的时机,于是乘机北伐。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说在这个时期成就了神话的南梁将领陈庆之了,在这场北伐中,他多次以少胜多,连战连捷,还攻破了北魏都城洛阳。但这次北伐却是轰轰烈烈的开始,惨淡无声的失败了。那么陈庆之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陈庆之北伐路线图

  首先我们来大致看下陈庆之北伐,南梁军队在陈庆之的率领下,先是一举收复了今天的淮南地区,之后渡过淮河,攻下了的淮北地区。之后陈庆之又率领七千白袍军,帮助北魏皇室元颢复国,一鼓作气攻破入了北魏都城洛阳,值得注意的是,在各个过程中仅仅用了很少数量的军队,多次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

  或许有人会说,既然连北魏都城都攻下来了,怎么说是失了呢?梁武帝派陈庆之帮助元颢夺取洛阳后就再没有向前进了,北伐的目的没有达到,当然也不彻底。所以是失败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失败呢?

  第一,虽然元颢是梁过扶植的傀儡皇帝,但元颢是有私心和打算的,攻下洛阳后,他就不再想继续北伐了,由于元颢的不配合,所以陈庆之带领的七千人马孤军深入,失败当然是早晚的事情。第二,虽然陈庆之北伐初期,屡战屡胜,但当时北魏的军事主力尔朱荣、元天穆等军队还在河北一带作战,所以等到他们的军队返回来防守陈庆之的时候,陈庆之兵少将寡,压力是非常大的。这也就是陈庆之北伐失败最主要的原因。

  综合上面两个原因,陈庆之再攻到洛阳后,便不能再向前推进了,只能率领残部回到江南。

  

  陈庆之是哪个朝代的武将

  我们常用“常胜将军”来形容军事将领很会打仗,百战百胜攻无不克。我们最熟知的常胜将军就有:秦朝白起,西汉霍去病,三国蜀将赵云、明朝徐达等等,当然还有白袍将军陈庆之。那么这个陈庆之到底是哪个朝代的武将呢?

马背上的陈庆之

  首先我们来看看陈庆之的生卒年代,这样根据年份就可以知道他是哪个朝代的了。根据历史记载陈庆之出生于公元484年,死于公元539年,一查资料就明白了,这个时期正是南北朝时期,在公元484年还是北魏孝文帝时期,在那个时期北魏实行官员俸禄制度,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北魏逐渐衰落,南梁等国家崛起。陈庆之正是一直跟随南梁武帝萧衍的,起初他一直都是干的参谋之类的文职,最后才慢慢独自掌兵成为一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武将的。

  其次我们也可以从陈庆之的战役中得知他生活的朝代。天监元年也就是公元502年,萧衍登上皇帝位,派陈庆之率领2000人护送萧综到徐州去。公元526年,陈庆之在涡阳大败魏军,在北伐洛阳时,率领七千人大败丘大千的7万守城军队。当然还有许多,从这些著名战役我们也可以看出来,陈庆之是出生于北魏孝文帝时期,效力于南梁,中年才带兵打仗,成为一代名将的。所以陈庆之是南朝梁国的武将。

  陈庆之生逢乱世,虽然不善武功,没人过人的勇力,但他凭借着自己的足智多谋,善于谋划,加之治军严明,打败了许多强大的敌人,战功赫赫,也为南梁的统治立下了不朽功勋。

  陈庆之真厉害吗

  经常会有人谈论在中国古代谁是最会打仗的将军,有人可能想到秦朝战神白起,有人说是西汉冠军侯霍去病,还有人认为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今天我们说一位将军,他可能比这些人都会打仗,他虽然不擅长武功,射箭不能穿纸,骑马也不是他的长处,但他却善于谋划,治军严明,创造了历史上多个以少胜多的战役。说到这里大家想必猜出他是谁了,没错他就是南朝战神陈庆之。那么他真的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很厉害吗?

白袍将军陈庆之

  当然我们从他的战绩就能知道他是不是真的厉害了,首先,他在徐州涡阳仅仅用2000人的军队就击溃了北魏宗室元延明的2万大军,接着在荥阳,陈庆之也是用7000白袍军就打败了守将丘大千的7万大军。之后还是带着着7000人马,一路上势如破竹,连战连捷,直取北魏都城洛阳。在后来荥阳被敌人十几万大军围困,陈庆之背城接战,仅率3000精锐就把敌人打的丢盔弃甲。还有就是元天穆带领军队反扑围困洛阳,陈庆之又是带领极少数的兵马,收复大梁,洛阳之围也就顺势而解了。东魏的侯景率7万人攻打楚州,梁武帝派人增援只有不到一万人兵马的陈庆之,没想到援军还没到,陈庆之就已经打败侯景了。总之陈庆之一生打过上百次战斗,都没有失败过,而且基本上都是面对敌人数倍甚至十倍于己的劣势下取胜的。如果说这样的陈庆之不厉害,那么还有谁比他用兵更厉害呢?

  当然也存在另一种说法,那就是:陈庆之虽然人数少,但都是精兵猛将,而且军纪严明。北魏则处于腐败堕落时期,军队战斗力非常差,所以陈庆之才能屡次以少胜多,认为陈庆之战绩辉煌的背后是有原因的,存在一定的水分。

  当然厉害与不厉害都是人们主观意志判断的,每个人标准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自然结论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厉害与否是因人而异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2851/387671473377.html

更多阅读

古诗十九首之七“明月皎夜光”毛笔字练习

古诗十九首之七“明月皎夜光”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接 片原

新包青天之七侠五义-芸儿 包青天之七侠五义全集

终于把新包青天之七侠五义这部2010出的电视剧看完了,对包青天的公正无私佩服,对公孙策的锦囊妙计赞叹,更对南侠展昭的侠义感动,但其中最让我不能释怀的还是剧中的一个小人物,她出场时间不多,露面次数很少,但她的心思细腻,她的舍己为人,她的深

白袍将军陈庆之 书生将军陈庆之的战争神话 陈庆之与白袍军

羽扇纶巾是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对周瑜的描述。盘点历代名将,除了纵横沙场的悍将之外,儒将也不在少数,比如三国时期的陆逊、南北朝时期的陈庆之、唐朝的刘仁轨、宋朝的范仲淹、明朝的袁崇焕等,都是一介书生领兵,而且还建立了千

声明:《白袍将军陈庆之 陈庆之七千白袍军打仗的故事 陈庆之七千白袍军》为网友伪艺青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