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童 2012 11 18第286期 渔童 2012年第11期

  从前有个老渔翁,他白天在龙河上打鱼,夜晚就睡在船上,日子过得很清苦。

  这年夏天,河水暴涨,老渔翁很着急。一天夜里,他睡不着,坐在河边出神。忽然,河中央金光闪闪,一会儿明,一会儿暗。老渔翁很纳闷:是水怪,还是河里有宝贝?
  金光一连三晚都出现了,老渔翁聚精会神地瞅了三夜。第四天夜里,金光又出现了。“唉!有枣没枣,先打一竿子再说!”老渔翁迎着风浪向金光划去。船被浪头打得东摇西晃,老渔翁攥紧双桨,稳住船头,划呀,划呀,眼看靠近了,他忙撒下渔网,霎时,金光灭了。老渔翁慢慢地把网拉了上来——
  原来是个鱼盆!盆底刻着一对小金鱼,一根枝蔓从金鱼旁边伸向盆沿,两片大荷叶托着一朵粉红色的大荷花。荷花上坐着一个小渔童,一对黑抓髻,红袄,绿裤,光着脚丫,怀里还抱着一根钓渔竿。
  借着月光,老渔翁越看越爱不释手。那小渔童虽是刻在盆沿上的,但老渔翁一看他,总觉着他也正在看着自己。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老渔翁刚睡下,忽然听到一阵响声,放在河坡草丛里的鱼盆,竟冒起了金光!荷花仿佛一下子活了,枝蔓顶着绿叶粉荷花,一直往上长,长呀,长呀,越长越大,越长越高。枝蔓一弯,荷叶、荷花撑在了草地上。
  渔竿一扬一低,那金鱼被钓起,又猛地落下,溅起一片水花。水花朝四外飞溅,变成金色的水珠,滚到草丛里去了。
  就这样一直闹到天快亮,渔童玩累了,重又坐在荷花上。
  这时,金光灭了,天也亮了,鱼盆又恢复了原样。只是在鱼盆四周的草地里,一粒粒金豆子闪闪发光。
  这以后,渔童一到夜里就活了过来。老渔翁靠金豆子,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一天,老渔翁在集市买东西,他刚掏出金豆子,一个外国传教的牧师凑过来,问道:“老头子,这金豆子是从哪儿得来的?”老渔翁一五一十地把金豆子的来历都告诉了牧师。牧师点点头,又问了他家住哪里,姓甚名谁,才把金豆子还给他,大摇大摆地走了。
  第二天,两个衙役来到河边,对老渔翁说:“老头,县太爷命你带着鱼盆马上跟我们走!”说完,就拉扯着老渔翁到了衙门。
  老渔翁一看,县官坐在大堂上,正恭恭敬敬地陪着昨天那个洋牧师说话呢!这时候,县官一见老渔翁,立刻就问道:“老头,你有个鱼盆,一到夜里,荷花能长,渔童能活,金鱼能蹦,水珠能变金豆子,对不对?”
  “对。”
  “好!”县官冷笑道,“你这老贼,竟敢偷这位洋学士的宝贝!”
  “大人,这鱼盆是我的!”老渔翁把怎样得到鱼盆和昨天遇到洋牧师的经过,都告诉了县官。县官一听,怔了怔,对牧师笑嘻嘻地说:“学士,皇上有旨,中国人犯了外国人的案,外国人也能审。这事儿您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牧师大模大样地对老渔翁说:“老头!那个鱼盆,本来就是我们国家的宝贝,我带来以后,一直在教堂里存着,不想前些日子竟丢了!我找了好久,昨天见你花金豆子,才认了出来,你快交出来!”
  县官立刻指着老渔翁叫道:“老刁贼!你快献上鱼盆!”
  老渔翁指着盆,生气地说:“洋毛子,你既然说鱼盆是你们国家的,为什么这个小渔童是中国人的打扮、中国人的模样?”
  县官和洋毛子被质问得哑口无言。洋毛子一着急,凶狠地吼道:“就是要你的鱼盆!不给不行!”
  县官见牧师急了,立刻也火了:“不给鱼盆就是犯王法!”
  老渔翁气急了,身子一晃,手一哆嗦,昏倒在地上,鱼盆也摔个粉碎。哪知那鱼盆一碎,小渔童却跳起来,活了!渔童朝洋牧师一抖渔竿,渔钩正钩住牧师的嘴;他把渔竿一提,牧师立刻悬上了半空;他把渔竿上下一抖,牧师痛得“呜噜呜噜”直叫唤!这时,渔童猛地把渔竿一甩,牧师立刻上了天,翻着跟头滚到天边去了!
  渔童把渔竿一晃,县官以为渔童又要来钓他呢,顺座位往下一溜,翻翻白眼吓死了!
  这时,老渔翁也清醒过来,渔童搀着他,一老一小走出衙门,消失在远方……

渔童 2012 11 18第286期 渔童  2012年第11期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2851/447970064685.html

更多阅读

警世通言給我们的启示三 警世通言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制作/荷花小女子警世通言給我们的启示(三)目录第三部分第十一卷 苏知县罗衫再合第十二卷 范鳅儿双镜重圆第十三卷 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第十四卷 一窟鬼癞道人除怪第十五卷 金令史美婢酬秀童第十一卷 苏知县罗衫

童第周 童第周灯下读书

童第周(童第周,著名学者,生物学家,曾任山东大学教授,山东大学副校长,中科院副院长)  清晨6时,北京刚蒙蒙亮,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就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细胞研究室走去。  这么早来到实验室干什么呢?  原来,这位老人就是著名的生物

童第周的故事 童第周青蛙卵的故事

童第周的故事童第周,字慰孙,1902年5月28日出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困,17岁才迈入学校的大门。192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30年获比利时比京大学科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先后任山东大学、中央大

克隆大熊猫 中国克隆大熊猫之争

     在讲起克隆大熊猫的时候,陈大元连连说:“我心不死。”这个曾经深陷舆论漩涡的科学家,固执地要将克隆大熊猫进行到底。    撰稿·黄祺(记者)  “我从没说过用克隆代替其他办法”  陈大元的办公室里有几样重要的陈设:童

声明:《渔童 2012 11 18第286期 渔童 2012年第11期》为网友脏了别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