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全民都在盯着“成功”二字。于是,书店里励志类图书销量激增、家长为孩子择校扎堆名校、奥运金牌奖励越来越大……“成功”渐渐离开了它最初的轨道,变得十分主观。是功利主义作祟?还是传染性的社会心态?读“成功学”的中国人究竟意欲何在?
渴望成功的中国人中国人开始进入读“成功学”的时代九十年代初期,以“卡耐基经典系列”热卖为开端,中国人开始进入读“成功学”的时代。现在,十多年过去,市场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读者喜欢成功学。从首都机场T3航站楼书店,到乡镇地摊儿,穿皮鞋或者胶鞋的都会把手伸向《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时评人石述思在《为什么那么多人痴迷成功学》一文中写道:“成功学以速成为噱头,以名利为药效,误导急于走捷径成为人上人的商界准精英们投身其中,在一种人为营造的集体无意识中不能自拔。”他将这类成功学比喻为“红丸”——古时皇帝为了追求长生不老而服用的丹药,“刚吃下时可能红光满面、状态好得能每晚连幸数妃,但结局都一样——暴毙。”>>>
唯金牌至上让奥运精神黯然无光
夺得奥运首金的易思玲家人手机被打爆,大大小小的祝贺条幅出现在易思玲家所在的小区,她曾读过的学校,当地政府更是放1小时烟花庆贺。相比之下,夺得女子400米混合泳铜牌的湘妹子李玄旭就清静多了,抵京时只有妈妈阿姨接机。
金牌面前国人总是很纠结:一方面希望真正看到金牌对于社会的正面影响,一方面又无法抛弃“金牌第一”的情结。这反应了国民的一种心态:自信与自卑同在。金牌能让一个新生的国家获得巨大的满足感,追逐金牌本身也不是错误。但是若发展成为“唯金牌论”,只注重名次,甚至只注重得“第一”,就扭曲了竞争的意义。(来源:第一政论网综合)>>>
2008年8月,上海虹桥机场候机厅内的书店正在热销成功励志类书籍和视频光盘 “成功学”的背后
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是功利主义思潮在起作用
整个中国对于成功有着旺盛需求,但很多国内原创的书籍,在宣扬人际相处中的厚黑学,或者推崇不理性的权谋和算计,通过利用他人谋取自己的成功等,这样教授技巧和攻心计的成功学读物可以说是糟粕,如果选择不当,自然会导致功利主义和机会主义。
在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人们对功利追求已经成为生活的基本精神趋向。改革开放,社会引入了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这一机制的本质就是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念指导的。过去被排斥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价值理念,在市场社会中开始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财富”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念适逢其时流行开来。(来源:第一政论网综合)
群体意识的传染性
群体的情绪和意识,很容易被感染。一个人成功了,群众会下意识的追逐他的成长轨迹。群体行为的重大心理特征,就是崇尚威势,迷信权威人物。《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的书,把群体意识阐述得很清楚。大意是说当一群人凑到一起的时候,他们作为个体所具有的品行和理智就会消失,而将获得一些同样的特征,也就是群体的特征。大家在“集体以前意识”的作用下,会不由自主的失去自我意识,变得一种智力水平低下的生物,他们会变得教条、偏执,会放弃原有的深植于心的行为规范和得失判断。简单地说,就是群众等同于无意识群体。正因为无意识,所以力量强大。总的来说,就是当一群人在一起的时候,其实是没有什么脑子的,只要有某个充当权威的人登高一呼,其他人就都会盲从。(来源:第一政论网综合)
存在“成功/失败”的二元对立语境:价值观单一化
拿破仑的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中国的信众很多。漫画家朱德庸也说,这个社会已经形成了单一的价值观,就是人人都做CEO。就好像所有的动物,无论羊、牛、鸡、兔子,全要求变成狮子。其实只有狮子会成为狮子,其他动物被逼成了疯子。如今学校教育的结果,就是人们都认为自己无需努力,无需天生有才,就能身居高位,有名有钱。
法国的朱力安说:“我在中国确实能感觉到这种现象。美国也有很过这样的人,因为大家都怕被称作Losser。相比来说,中国人更渴望成功,因为美国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人对成功的渴望不大,对好的生活品质的渴望更大。中国人总觉得,我的钱多,我就能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来源:中国青年报)
媒体的过度美化“成功人士”
成功是一个被美化的词汇。在中国的市场经济时代,成功这个词语大概是被媒体美化的最厉害的概念。过去我们熟悉的是不成功便成仁。现在成功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它更多变成了一个社会经济学概念,如果你有钱,你能挣钱,你就成了所谓的成功人士。在这方面,媒体是功不可没的。进入新媒体时代,言论闸口日渐拓宽,信息来源变多变杂,各种真真假假的传言、猜想裹挟在信息洪流中泥沙俱下,令舆论场的复杂性骤然增加,也给舆论引导增添了难度。媒体的传播能力,使图书、网络成为众多成功人士炒作的工具。(来源:第一政论网综合)
往期回顾更多回顾
小村官大腐败

近年来,村干部违法犯罪频频发生。那么,村官频频落马原因何在?是他
包容性财富指数
多年来世界各国衡量其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是(人均)GDP。但是由
蔓延的“弱势心态
随着中国快速发展,国人的腰包越来越鼓了,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然
警惕“精神贿赂”
一些人为了一己之私,想方设法取悦、讨好领导干部,阿谀奉承、溜须马
呼唤大国青年之理
爱国是一种美好的情操,也是一种有边界的行为,表达爱国热情不能悖逆
成功渐渐偏离了原有的轨迹 让“渴求成功”回到曾经的美好如果一个社会只允许有“成功/失败”的二元对立语境存在,这个社会是有问题的。事实上,本来就不应该用这种武断的二元对立模式来进行价值判断,有人愿意成功向上、出人头地,这无可厚非;但也要允许一些人发发呆、做做梦,过点没有多少追求的小日子。每个人的性格、成长经历都各自不同,不是非得每个人都得走不是成功就是失败这两条路,在这两条路之间,还有N条路通向各人所理解的成功。
个人奋斗很可嘉,实现自我很诱人,名利滋味很甜美。但一个社会结构中,成功人士不过1%,且离不开长期实干和机遇。若成功一学就会,且成王败寇,成功人士光荣,非成功人士可耻,那么,社会中99%的大多数还怎么活下去?生活中有许多美好事物和价值,是成功学课程所蔑视、给不了的和教不会的。(来源:新周刊)
失败无罪:抛弃功利主义心态
如果一个社会只允许有“成功/失败”的二元对立语境存在,这个社会是有问题的。事实上,本来就不应该用这种武断的二元对立模式来进行价值判断,有人愿意成功向上、出人头地,这无可厚非;但也要允许一些人发发呆、做做梦,过点没有多少追求的小日子。每个人的性格、成长经历都各自不同,不是非得每个人都得走不是成功就是失败这两条路,在这两条路之间,还有N条路通向各人所理解的成功。
个人奋斗很可嘉,实现自我很诱人,名利滋味很甜美。但一个社会结构中,成功人士不过1%,且离不开长期实干和机遇。若成功一学就会,且成王败寇,成功人士光荣,非成功人士可耻,那么,社会中99%的大多数还怎么活下去?生活中有许多美好事物和价值,是成功学课程所蔑视、给不了的和教不会的。(来源:新周刊)
大众媒体应弱化“成功人士”的概念
大众媒体应该肩负更多社会责任,弱化淡化一些“少年得志”的事件。同时要更注重宣传,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成功人士是如何克服困难、渡过难关的。 “现在很多家长实际上是泯灭了青少年的潜质,也耽误了他们的前程。”孙时进说,家长真正应该给予孩子的,是稳定、安全、淡定的心态。常言道,“儿孙自有儿孙福”。开明的家长,要对孩子宽容、理解与支持,不要按照自己的意图来规划他们。管健则建议改进社会奖赏机制,应该从鼓励长远规划的角度去改进,让青年能大胆地迈开脚步,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来源:中国青年报)
结语
其实,过度的追求成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中国人渴求改变的愿望,这样的初衷是美好的,在“成功”变得日趋主观的今天,怎样在泥沙俱下的情况下甄别出真正适合自己的东西,走自己该走的路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