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和成功者在一起钟勇的转帖┊钟勇的首页 多和成功者在一起 一位百万富翁请教一位千万富翁的对话。 “为什么你能成为千万富翁,而我却只能成为百万富翁,难道我还不够努力吗?”百万富翁很郁闷的问到。 “你平时和什么人在一起?” “和我在一起的全都是百万富翁,他们都很有钱,很有素质……”那位百万自豪的回答。 “呵呵,我平时都是和千万富翁在一起的,这就我能成为千万富翁而你却只能成为百万富翁的差别。”那位千万富翁轻松的回答。 大家可以看出造成他们差距的是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也就是说交往的朋友不一样。我最近听说过这样的一个规律:你的年收入是你交往最密切5位朋友年收入的平均值。打个比方说:你第5位朋友年收入分别是:6万,7万,10万,13万,14万。总和是50万,那你的年收入就应该在10万左右。当然这个数字只是理论上的,不过我所接触到的情况也确实是这样的,如果大家对这个规律比较感兴趣的话,不烦可以试试看。所以有这样的一句话:看你身边的朋友就知道你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认为这话是非常有道理,我想一个科学家不会整天和一个卖鸡的交往的。 我高中有个同学叫做小W,高2那年不知道那根脑筋出了毛病,喜欢上打篮球。在我们班上对打篮球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技术好点的打“NBA”,技术不怎么样的就打“CBA”。对篮球有点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NBA是国际高水平篮球的象征,那里聚集了全世界的篮球高手;而CBA只是中国地区性的篮球联赛,想比之下,当然NBA更具有水准。小W刚打篮球,技术当然不怎么样,充其量也就和我差不多,就和我们这些不会打球的打CBA,但是,只要BNA那里一旦缺人,他就会很积极的补上去。我当时还和小W说:“他们缺人才喊你去的,你去了能干嘛?连球都碰不到。”事实证明我说的没说,他确实连球都没怎么碰到。但过些日子,他的篮球技术就越来越好了。一开始还打不过我,慢慢的能和我打成平手,到后来甚至还能赢我几个球。当时我们规定,输了要请客,因此,我请他吃了不少冷饮。请吃冷饮是小事,关键是我那个郁闷啊,怎么搞的?为什么他现在能赢我好几个球?他打球的时候我也在打球啊?还是先天性的他比我有篮球天赋? 到现在我才明白,这一切都不是理由。最主要的是他喜欢和高手在一起打篮球,而我却不愿意。他和高手在一起打球,虽然没什么碰球机会,但能锻炼他的脚步移动速度,抢球技巧……而我虽然在CBA投篮不断,又号称主力后卫,每场比赛MVP(最有价值球员)得主,但又有什么用呢?技术还是那个破技术,没下降就不错了。还有一点我要说明的是:想把篮球练好不一定非要找姚明陪你练习,只要打的比你好的人,你都可以向他们学习。还可以买些关于篮球的书籍或者录象带回来认真学习,同样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各位,我只是拿篮球打个比方,其他的也是如此。从打篮球这一点,我就觉得小W以后会是个很有作为的人,最起码他养成了一个喜欢和成功者在一起的好习惯。 我读过不少成功人物的传记,给我影象最深的是夏萍小姐说写的《李嘉诚传》。我相信说到李嘉诚先生全中国恐怕没有多少人不知道他的大名,中国一代毫商,在今天的社会,仍然有不少的人对李嘉诚先生有这极大兴趣的欣赏,我个人对李嘉诚先生也是特别的久仰。但我们往往只看到李嘉诚先生光辉的一面,却不知道他14岁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有体弱多病,从那时候开始小小的李嘉诚就开始在外面打工,来养活自己和这个家。他不断的学习,不段的向别人请教,小小的李嘉诚就懂得了想要成功就要和成功者在一起。我觉得他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和他小时候那种生活态度是分不开的。 在这里,我还要强调一个成功者的概念。打个比方:在商界,并不只有张瑞敏先生(海尔CEO),柳传志先生(联想总裁),任正飞先生(华为总裁)这些知名人士才算成功者,那些并不知名的是否就不算成功者?当然不是。如果说多和成功者在一起才能进步,恐怕我们这些平凡的人没多少机会能接触到张瑞敏等人吧。只要比你优秀的你都可以想他学习,成功者只是一个概念,没有完全的定义。我喜欢企业管理,我虽然没机会和张瑞敏先生在一起学习,但我可以和我爸爸学习,论资历,论文化,论经验,这些我爸爸都在我之上,我当然可以向他学习。如果我们只把张瑞敏这种人当作成功者,各位可以试想一下,以李嘉诚小时候的那种环境,能和成功者在一起吗?不能!那他就不要学习,不要向上,不要进步了吗?当然不是。有的人喜欢说身边没有成功者,那是借口,除非你周围人全都是傻子。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连伟大孔子都这么认为了,我们这些平凡的人还能有什么借口说没有人值得你学习。 最后用一句话来结束这段文字:多和成功者在一起,能使你加速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