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石”是华人给起的名字,鬼佬原来叫做“奶酪石”,但究竟属于什么成份的岩石,就连维基百科也没有说明。但有一点可以证实,叫“豆腐石”真的是形神兼备。
其他照片是在第三岬角拍摄的,这些滚入海里的巨石,伫立在岸边的风化石经千万年的日晒雨淋,海浪海风袭击早已久经风霜,生长的千奇百怪,因此放到奇石篇内也属正常。
1.如刀切的砂岩,呈90度的直角,四边与其他岩石断裂,如雪如脂,层层叠叠、有着几乎乱真的豆腐肌理,你能说不像一板刚去掉木框,揿开布包的豆腐吗?
2.海岸边经日晒浪打而炸裂的巨石,是大海唤醒了它们,没有大海,它们还将沉睡几万年,这也是以柔克刚的生动体现。
3 .第二、三岬角之间有条沟壑,为此路标又将我们引入低矮的灌木丛林,虽然山坡较陡,但小路却非常平整。

4.站在岬角的小路上,居高临下地欣赏要去的岬角,如同看到一个小人国,可见海岸边的岬角有多高。
5.岬角间的沟壑绿意盎然,雨水滋润了山林,也滋润了这片土地,小溪 、木桥、游人恍如世外桃园。
6.水无形、无状、无味,但能顺势而为,变通灵活,遇圆则圆,逢方即方,因而水有无限生机,人若似水岂非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7,难得冰凉清冽的溪水,还是淡水,在澳州来说是还是宝贵的 ,洗去手上的汗渍,也清凉了浮燥的心。
8.岬角上的岩石并非天生如此模样,是自然界的阳光、雨水、海风、巨浪共同雕塑的成果,这种工作还将周而复始地继续下去。
9.小溪遇陡为瀑,由刚才的妩媚细腻一下变得奔放粗旷,真是这种性格,更受人喜爱。
10.海的浩瀚与强大只有当你置身周边才会有切身的体会,撞击声始终响彻耳旁,雪浪花超过身高,也只有在此时方晓人类的渺小,自已的卑微 。
11.又开始转移阵地,灌木丛中间杂着些许野花,因品种较多,准备单独写篇崖畔的山花。
12.海岸特有的矮松又是另一个令人敬佩的榜样,它终年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既要适应缺水少雨的环境,又要抵抗凛冽的海风,但依然冬夏常青,点缀着精彩。
13.这白白的砂岩,是否有来到北国冰雪尘封的世界感觉? 勇敢的鬼佬在测量崖有多高?
14.纵身一跃,勇敢了自己,吓坏了伴侣,但确实称的上是个胆大的青年。
15.“豆腐石”与岬角试比高,两种形态,两样色彩,砂岩虽然样子像豆腐,但同样也是悬崖,只是这种悬崖往往使人放松神经更具杀伤力。 16.岩石有多高?海中的游艇望去已如火柴盒大小,尽管站上“豆腐石”是心惊胆颤,但“到此一游”的片片还是必须滴!
17.几块豆腐岩石就这样高高地堆放在海岸边,大自然就是有这样鬼斧神工的本领,就是如此的惊奇。
18.如果说那是几块豆腐石,这儿倒像是开了锅的豆浆,没有泛着泡沫的豆浆,豆腐怎能点出来!
19.驴友们全付武装,看来也是野外露营高手,但走在白色的砂岩上怎有如履薄冰的感觉,非常敬佩他们。
20.大自然的海风将砂岩雕琢、镂空成如此神奇的样子,如同一个野兽,唯有的只是感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