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人认为,电子烟是一种安全替代烟草香烟的选择,但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事实并非如此。
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的研究人员从细胞实验中发现,电子香烟能够产生一些有毒物质和纳米粒子气化物导致85%的实验细胞死亡。
研究者们表示,电子烟产生的这些物质可以杀死口腔表层细胞。口腔位于嘴部牙齿和牙龈后方。
研究者们表示,在人类实验中会发现类似的结果,并且研究者们表示,他们会设计一项大型人类研究来证实这一研究结果。如果证实这一结果,电子烟可以增加人口腔疾病的患病风险。
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 Shen Hu称,“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牙科诊所,很大一部分患者使用电子烟,这将为我们将来的人体口腔研究提供足够的患者资源。”
研究表明,近年来电子香烟使用增加。研究人员指出,女性和年轻人使用电子烟的数量显著增加。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表示,在2014年间,约240万名美国中学生使用电子烟。
该研究的作者指出,卫生保健提供者们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提高公众对电子烟健康风险的认识,。
Hu称,“我们希望开发一种筛选模型以帮助预测电子烟的毒性,以便消费者获得更好地健朗。”
电子烟
一直以来,商家都以电子烟不含焦油、悬浮微粒等有害成分为卖点大肆推广,甚至在产品介绍中,打着“戒烟神器”“清肺”等旗号。殊不知,电子烟的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的科学论证。迄今为止,国内外均没有系统的电子烟安全性评估资料,因此,目前还不能确定电子烟会给使用者的健康带来哪些潜在风险。
实验表明,人们在使用电子烟时,除尼古丁以外,还可能把其他多种未发现的有毒化合物吸入体内。与此同时,电子烟所产生的二手烟,同样可能危及健康。电子烟也会向室内释放可吸入的液体细颗粒物和超细颗粒物、尼古丁和致癌物质。由于电子烟不会产生烟雾,所以就更容易误导消费者,使其产生安全、健康的错误认知。
此外,美国针对全国青少年吸烟情况的调查显示,2013 年,全美有超过 26 万名青少年第一次尝试吸电子香烟,这一数字是 2011年的 3 倍多。在 2013 年尝过电子香烟的味道后,49.3%的青少年打算改吸传统香烟,而 2011 年仅有 21.5%尝过电子香烟的青少年有此打算。
部分电子烟尼古丁含量超高,危害可能大大高于普通香烟。虽然电子烟不含焦油,但其中的尼古丁并非无害,单纯吸入尼古丁,同样会产生健康风险。尼古丁本身不是一种致癌物质,但可以起到“肿瘤启动因子”的作用。而且,有足够充分的证据可以说明,胎儿和青少年接触尼古丁,会对大脑发育产生远期不良后果。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曾对市场上 19 款电子烟的成分进行测试,发现电子烟的吸烟装置含有致癌物质和其他对人体有毒的化学品。他们还分析了两种畅销电子烟的烟管成分,发现其中一份样品中含有二甘醇,大剂量摄入会损害肾脏,其他样品中则发现了亚硝胺等致癌物。法国国家消费研究员也指出,研究中调查的部分电子卷烟产品中尼古丁含量甚高,甚至可以杀死一名婴儿。不仅如此,由于电子烟装置的加温速度过快,在此过程中,还会产生一种叫丙烯醛的剧毒性分子。
2013 年,德国联邦健康教育中心主管伊丽莎白·波特博士对电子烟进行研究和分析后发现,电子烟含有大量丙二醇,该物质会对呼吸道造成刺激,进而引发一些急性症状。因此,她认为电子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可能比传统卷烟还要大。
延伸阅读:北京8000人戒烟大赛将于7月拉开帷幕公共场所吸烟人数降至3.8%中国烟草销量20年首降 戒烟吧30万人分享经验研究吸烟者平均尝试戒烟30次才可戒烟成功控烟人士吁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宁可先不立法 全国近200名心血管专家呼吁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