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外交间谍之父”
本文作者 倪方六
间谍,近来又成话题。
中国外交部证实,一名日本男子涉嫌从事间谍活动,日前被中国有关部门抓扣审查。日本媒体报道,被捕的是一名总部位于东京的日中友好交流团体相关男性成员。该男子本月访华之后便失去联络,直到本月中旬,中方调查当局联络日本驻华大使馆,表示“该男子已经被捕”。
间谍,在中外历史上都是相当活跃的一个特殊群体,可能有不少读者不是太清楚,在古代中国,不少历史名人,都曾做过间谍或从事与间谍相关的活动。
如春秋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外交家,更为誉为儒家圣人的孔子,其本人和弟子都曾从事过间谍活动的事迹,可以说,孔子是古代中国“外交间谍之父”。
这里文章就来说说这事情。
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国间谍的“黄金年代”,是间谍最活跃的时期。
图:孔子周游列国画像石,周游期间,孔子为鲁国搜集了大量情报
在国家军事间谍之外,集中出现了一批为诸侯国和利益集团服务的“私家间谍”。当时非官方特工十分活跃,各个阶层都有间谍,无孔不入,许多当时的文化名人都是“双重身份的人”。
当时私人间谍的招募有“养士”和“收弟子”两种主要方式。魏国信陵君、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这“战国四君子”都曾养士数千,这些“士”,有的是专门负责搜集情报的特务;有的相当于现代间谍中的暗杀特工,专门负责灭口和破坏。
“养士”是当时流行的培养、发展间谍的方式,而借“收弟子”培养间谍的途径则较为隐蔽,甚至不少现代间谍史研究学者都未能注意。这其中最著名的人物,当是中国儒家圣人、位居“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的孔子。
图:西施是先秦时著名间谍
相传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有72人最优秀,人称”七十二贤”。孔子是鲁国人,一生最主要的经历,是带着众弟子周游列国,搞外交游说。孔子周游期间中的不少活动,都与他的“传道授业解惑”行为相悖,实际是一种间谍活动。
孔子是古代中国杰出的外交家,而他的弟子也多善于交际。就其本人和弟子都曾从事过间谍活动的事迹,称孔子为古代中国“外交间谍之父”,并不为过。
我这么说孔子,可不是一种猎奇和想像,而是有充分史实根据的。孔子生前亲手安排和导演的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一轮间谍活动,是选派子贡出访齐、吴、越、晋四国,搞“间谍外交”。

图:孔子讲学图,不少学生被他发展为鲁国间谍
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其天生就是搞外交、做间谍的料:能言擅辩,办事干练。《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在自己的祖国鲁国存亡之秋,孔子适时启动“间谍外交”。结果“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子贡采用了何种手法,得以取得如此辉煌的间谍成就?清人朱逢甲引用《李卫公兵法》的说法,认为是“间邻”之法。
“间邻”之法,实质是“离间计”。古代中国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孙子曾将间谍划分为五大类型,即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等“五间”。所谓“生间”,与“死间”相对,通俗说就是能活着回来的间谍,子贡属于“生间”。这”五间“也是古代间谍的五大培养方向,利用各自的特长,很厉害。
图:明代锦衣卫,不少人事实上就是间谍
虽然女间谍以色诱人,套取情部更容易,很管用,且出现过西施这样的成功女谍,但靠女色是下三烂手段,中国古代更看重智慧男人。
更重要的是,在男人为中心的社会里,男间谍更容易保护自己,取得对方信任,在关键、危急时刻应变能力强。孙兵即强调,“生间”对人选要求严格,要有“贤才智谋”。子贡正是这样,可以说子贡是古代中国间谍中的智慧超人。
当时孔挑选“间谍外交”执行人时,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当时第一个请缨的,并不是子贡,而是子路,孔子未予同意;随后子张、子石分别要求前往,孔子也未同意,“子贡请之,孔子许之”。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 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联系作者!作者微号:jsnjn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