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情侣好久不见,刚一碰面亲密拥抱,女孩肋部剧痛,到医院一查,肋骨竟然骨折了!究竟是什么让女孩一下子就成了骨脆脆的真是写照呢?
热点聚焦:情侣拥抱后女孩肋骨出现轻微裂痕
挺长时间没见面,沈阳一对小情侣见面后拥抱“大发”了,女孩当时就觉得肋骨疼痛,之后呼吸喘气都疼,到医院一检查,竟然是肋骨骨折了。“这是个个例,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医院李培教授说,女孩只有二十三四岁,在X光片上,他们看到女孩肋骨的一根骨头上出现轻微裂痕,人在呼吸时胸廓要运动,因此才会诱发疼痛。
还有一位患者也让李培印象深刻,一名29岁女子在家做家务时不慎摔倒,当时就不敢动了,到医院一查,竟然骨裂了。老人出现这些情况还可能,年轻人骨头韧性应该是比较好的。近些年,这些本该老年人患的病却逐渐缠上年轻人,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生活习惯差导致骨质疏松年轻化
年轻人生活方式不健康,年轻人患老年病的情况特别多,比如颈椎病,不但发病率增加,年龄也急剧下降,以前四五十岁才会得,现在二十多岁的患者很常见。一些白领白天整天对着电脑,晚上回家也上网,脖子全天处于僵硬状态,时间久了,僵硬带来的就是早期颈椎病和骨质疏松。年轻人生活不规律、爱“宅”不爱动等也是造成骨质疏松年轻化的重要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酗酒、大量饮浓茶和碳酸饮料、经常吃洋快餐、经常宅在家很少户外运动、经常熬夜,以及生活工作压力太大,引起内分泌系统紊乱,诱发骨代谢异常,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不少人有喝纯净水的习惯,实际上这个习惯也可能成为骨质疏松的诱因。纯净水将一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过滤掉了,不仅会影响人体钙吸收,也会导致其他微量元素无法吸收。
单纯吃钙片并不能起到补钙的效果,还要同时补充维生素D,并且保证每天能晒太阳。有些女性因为担心紫外线,出门就撑伞,容易导致体内活性维生素D的量不足,影响钙的吸收。专家建议市民在预防强紫外线的同时,也要保证晒到太阳,白天健身比日落后锻炼更有益健康。在最近的一次“骨与关节退变防控论坛”上,权威专家指出,我国已是世界上骨质疏松患者最多的国家,约有9000万患者(占总人口的7%)。骨与关节疾病作为一种退行性病变,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三大慢性病之后对人类威胁最广泛的疾病。
小情侣好久不见,刚一碰面亲密拥抱,女孩肋部剧痛,到医院一查,肋骨竟然骨折了!究竟是什么让女孩一下子就成了骨脆脆的真是写照呢?
骨质疏松的4大表现:
1、疼痛:多数人有疼痛表现,常发生于腰背、肩背、颈部或膝踩部位。疼痛性质可以为轻度酸痛,也可以为尖锐性疼痛。引起疼痛的体位多为立位、坐位、卧位或翻身时。疼痛可时好时坏,也可以持续疼痛。疼痛可因咳嗽、喷嚏、活动而加剧,经过卧床休息而减轻。疼痛发生的原因可以是骨折所致〔骨组织由于疏松身体自身压力所造成骨质压缩断裂)的因素,也可以是骨折后继发骨关节炎所致,也可以是肌肉保护性痉挛或肌肉、韧带劳损所发生疼痛。
2.骨骼变形:随着人的年龄增高、钙的丢失,骨骼会出现疏松,骨质发生疏会使骨能的抗压力降低,骨骼在自身体重与负重、运动等作用下而变形,骨能变形一般多发生在脊柱而出现身材变矮、驼背等畸形,驼背可因年龄逐渐增大而加重,一般70岁以后由于增生钙化的组织控制而制约了畸形的继续发展。驼背出现的早晚、严重程度可因人而异,与年龄、性别、职业、营养状况等因素有关。一般女性出现驼背现象要早于男性,这与更年期以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
3、骨折:骨质疏松未能及时发现和治疗,易发生骨折,老年人通轻微跌倒而可发生髋部、腕部的骨折。有的老年妇女仅有轻微外伤甚至日常活动就可引起椎体的压缩骨折。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注意:腰不疼并非没有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骨质疏松的最大危害是极易骨折,骨折甚至可能在剧烈咳嗽或坐公共汽车颠簸的情况下发生。骨质疏松的产生,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常常来得悄无声息,直到频繁发生骨折后方知患病,而此时死亡率高达50%。专家提醒说,当您出现疲乏无力,不明原因的腰背部疼痛或全身骨痛、驼背、脊椎侧弯、骨折、关节变形等症状时,一定要警惕骨质疏松的可能。
小情侣好久不见,刚一碰面亲密拥抱,女孩肋部剧痛,到医院一查,肋骨竟然骨折了!究竟是什么让女孩一下子就成了骨脆脆的真是写照呢?

如今,电视上宣传补钙产品时说到“腰不酸了,腿不疼了”,其实骨质疏松的症状并非完全如此。血钙较低时可能会引起腰酸背痛腿抽筋,而骨质疏松患者并不一定血钙低。早期骨质疏松时患者可能没有任何不适感,可是当骨钙丢失量较多时,患者就会陆续出现腰酸、腿痛、睡觉时小腿肚抽筋,出虚汗或全身骨骼疼痛等症状。然而,骨质疏松已不是早期了,患者往往因此错过了最佳的治疗和补钙时机。
骨质疏松一旦发生,后果往往十分严重。例如驼背、身高缩短和胸廓畸形。若是发生在腰部,则是骨质疏松症的一种毁坏性病变,15%-20%的病人在病后一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50%以上的存活者终生致残。
中医正骨重在充盈“骨本”
据调查,年轻女性盲目节食减肥、不愿运动、晒太阳,也是导致骨质大量丢失的主要原因。而钙在预防骨质疏松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医学家发现,12-14岁女孩子的饮食中,每天添加500毫克钙,骨钙含量可增加20%。如果这种饮食保持4年,在一生中可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机会减少一半。
豆类,鱼虾,榛子及许多绿色蔬菜等都是钙的良好来源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其实我们身边含钙量高的食品比比皆是。天然食物中牛奶每百克含钙100-120毫克,每袋市售牛奶中含钙约为240-280毫克,而且容易被人体吸收,是最理想的钙源。如果一个儿童每天喝250毫升奶和一杯酸奶,就可以补充400-500毫克钙,再辅以含钙丰富的蔬菜、豆制品等,基本上可以满足钙的需要。豆类,鱼虾类,榛子、花生等干果,海带,木耳,香菇,芝麻酱以及许多绿色蔬菜等,都是钙的良好来源。豆腐在点卤过程中加入一些电解质,使蛋白沉淀,如南豆腐中加石膏即硫酸钙,北豆腐加卤水即含镁的盐,对补钙也都是有益的。
钙剂不是价格越贵越好,碳酸钙是最常用的钙剂
钙剂的形式各种各样。老百姓购买钙剂之前,肯定会想,什么形式的钙剂最佳呢?常见的钙化合物分无机钙与有机钙。无机钙主要有碳酸钙、柠檬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为有机钙类。它们被制成片剂、胶囊、泡腾片、口服液、咀嚼片等形式。选择的时候,除了根据自己的偏好之外,还要考虑哪一种补充剂最适合自己。鲍善芬认为,胃酸分泌正常或偏多的成人,可以选择碳酸钙;如果有胃病疾患,譬如萎缩性胃炎,由于胃酸分泌较少,可以选择有机钙。幼儿可以选择乳酸钙或葡萄酸钙。
选择钙剂不能以价格为依据,因为钙剂不是价格越贵越好。目前市场上各种补钙产品很多,其中碳酸钙是最便宜、最常用的化合物,其含钙量较高,约占40%左右。柠檬酸钙的含钙量比碳酸钙低,约占20%,因此可能需要服用2倍以上的片剂,才能达到建议摄取量。
小情侣好久不见,刚一碰面亲密拥抱,女孩肋部剧痛,到医院一查,肋骨竟然骨折了!究竟是什么让女孩一下子就成了骨脆脆的真是写照呢?
骨骼纵向运动更有效
骨质疏松症的运动方法因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不同而各异,但原则是通过肌肉的收缩运动,使肢体和躯干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骨骼上受力,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研究证明,骨骼纵向的压力对于减少骨钙的丢失最为重要,因此运动疗法的设计首先要在纵向为骨骼加压力。也就是说,外界压力的传导方向与骨骼的轴线一致。例如,下肢的骨骼一般与地面垂直,因此运动产生的力量传导方向最好也与地面垂直,这样疗效最佳。
踏步和步行运动 根据以上原理,原地作踏步运动和步行运动是骨质疏松症最好的治疗方法。因为无论是原地踏步还是步行前进,人身体的受力都与地面垂直并沿下肢骨骼传导。由于下肢骨骼受到来自垂直方向力量的刺激,可以缓解骨质疏松症的骨丢失。
跳跃运动 跳跃时人的体重沿脊柱及双下肢向下传导,使骨骼上受力,有利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跳跃的时间及运动强度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不能强求一致。对于身体状况相对较差的患者,跳跃时可以扶墙、扶家具、扶树木等,防止摔倒。
踮足运动 踮足运动有利于脊柱和下肢骨骼上压力的增加,减少骨钙的丢失。尤其是因骨质疏松症造成脊柱弯曲的老年患者,通过踮足运动,能加强腰背部肌肉的力量,起到稳定脊柱的作用。具体方法:取站立位,深吸气后,慢慢将足跟抬起,用足前掌支撑地面,维持3至5秒钟后放下足,呼气,反复进行10至30次。经过上述练习后,可逐渐增加踮足的频率和维持时间。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双手提起数公斤的重物做踮足运动,每日做1至3次。
蹬腿运动 对于年老体弱、身体状态不好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可以在卧床状态下做蹬腿运动,达到治疗的目的。患者仰卧位,一侧下肢屈髋屈膝,到位后用力向前方蹬腿,使该下肢快速伸直并放下,双下肢交替作上述蹬腿运动,每次做10至30下,每日做1至2次,也可以双下肢同时坐蹬腿运动。 (图片来源: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