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在医院早产了孕期仅22周的妹妹,但遗憾的是妹妹由于早产发育不全未能活下来。小哥哥难以置信妹妹没了,一个劲儿地抹泪。
爸妈掩盖住悲伤,安慰儿子要勇敢地面对。他们细细地端详着小妹妹,小妹妹有着跟哥哥一样的耳朵,跟妈妈一样的肩膀,还有一双大脚,但是妹妹怎么就没了呢?
小哥哥一边抹泪一边轻轻地抚摸着妹妹的脸蛋和脚丫,最后只能悲伤地将妹妹抱在怀里。
让孩子勇敢地面对逝去的生命,认识死亡,这对父母以特别的方式纪念死去的女儿,告诉别人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人尊重,即使是一出生就夭折的宝宝,他们也值得人怀念。
妈妈还告诉小男孩,“死亡并不可怕,是因为上帝把她叫回家了。”感动了所有人。
看一看外国对孩子们的“死亡教育”,你就不会惊讶于上面这对夫妻的做法了。
1、日本

小学阶段就开设死亡教育。课程包括从生命的起始、成长到结束,也包括教导儿童正确面对失亲的痛楚。同时老师还会教导学生要有健康和乐观的人生观,珍惜现在,勇敢面对疾病和死亡,面对困难要避免自杀行为。
2、美国
学校都设置死亡教育课程,邀请殡葬人员跟孩子们讨论人死时的事情, 并通过表演的方式体验突然成为孤儿的凄凉感觉等。孩子还会在家长或老师带领下,把花瓣撒向临终者的床榻或微笑着目送别人过世。
3、英国
11岁的孩子已经接受正式的死亡教育课程,他们通过情景教育,让孩子体验到亲人离世的悲痛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带来的复杂心情,帮助孩子更好地调控情绪。
4、德国
实施“死的准备教育”,引导孩子以坦然、明智的态度面对死神的挑战。讲完后,孩子们轮流扮演角色,模拟诸如父母因车祸身亡时如何应对。
最后,儿童在4岁左右就会产生死亡的概念,所以4岁后的孩子,可以给他们阅读一些绘本,比如《一片叶子掉下来》、《小鲁的池塘》、《爷爷没有穿西装》、《再见了,艾玛奶奶》、《长大做个好爷爷》、《黛西的球》等。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