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隆重的祭孔大典。对于儒家,可能结果五四以后,更多的已经变成一种
1935年 对城市妇女开始了普及教育运动,是强制扫盲的。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了!举国欢腾,载歌载舞,锣鼓喧天。
参加全运会的台湾代表团
北京什刹海 ,滑冰的老者,有没有妹子被打动了?
上海 街上令人目不暇接的外文书刊
云南 ,开心的美国佬是乐意给中国孩子“当牛做马”的。
这样的古迹,我不知道当年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今是否还在。 大家都知道有场文化浩劫,从此无数过去付之一炬.
等车闲余,抓紧看报的青年
魏武挥鞭11
美丽的空姐
繁荣的市场经济,从铺天盖地的广告中可见一斑。
好莱坞的大片一般在十天后,即可在上海看到。
当时的民国,对于热衷假冒伪劣的奸商,人们是可以上街抗议的
店铺里琳琅满目的艺术品。
一直以为,艺术是一个民族对美的认知和创造力的体现。
时尚的卖报童,皮衣连帽墨镜,有木有!
看惯了身穿破烂布衣的农民,再看这张,有没有眼前一亮,农民也是穿的起好衣服的。
拥挤的电车上,手不释卷也大有人在
当时新式的集体婚礼,穿的起白色婚纱的是富裕阶层
民办的报刊更是五花八门的,办报的自由, 促进了文化,教育,知识界的空前繁荣,
其中又得益于无数留学归来带来新思潮的学子 学者,还有政府对民间办报相对宽容的态度。
民国的空姐,好美丽
茶馆、酒楼、咖啡屋并非80年代才有的。
许多“老字号”都是从那时起家的
这是7:0大败英舰水兵的照片
过年时缤纷的年画
当时各种式样的服装,小小的衣服,却体现了文化开放, 思想自由,催生的中西交融,百家争鸣。
“东方巴黎”上海的夜景
拥有一技之长的个人书画室。
那时,开始提倡“新生活运动”,集体婚礼已是屡见不鲜
民国时期就有的幼儿园
那时,沿街叫卖的货郎是不必“提心吊胆”的

读过老舍的《骆驼祥子》,以为所有车夫都是苦 力与骆驼,其实他们脸上还有如此阳光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