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在美国头痛学会第50届年会中发表一项观察研究的结果,显示41.8%的慢性偏头痛病患缺乏25-羥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该研究也显示,罹患慢性偏头痛越久者,越有可能缺乏维生素D。
研究作者、佛罗里达州迈阿密Ryan Wheeler头痛治疗中心的Steve Wheeler医师向Medscape Neurology & Neurosurgery表示,就我所知,没人探讨过偏头痛患者的维生素D缺乏情况,认為维生素D缺乏是一般人的流行病,我们知道偏头痛患者有其他健康问题,他们的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与纤维肌痛风险增加,这些状况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
因此,在这个族群中,我们出现了一个好机会,治疗维生素D缺乏后,也许可以轻易地让这些其他的健康问题减少。
维生素D的来源
【最初的试验者就是我自己】
Wheeler医师在阅读2007年发表的一篇文章(Arch Intern Med. 2007;167:1159-1165)之后,决定对自己的慢性偏头痛病患进行维生素D缺乏研究;研究显示,血清25-羥基维生素D值和心血管风险因素流行率之间有强烈关联。
当时,我还不清楚维生素D缺乏是心血管风险因素,不过,我有警觉到偏头痛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
Wheeler医师本身是偏头痛患者,且家族有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癌症与糖尿病病史;Wheeler医师表示,他读过许多有关维生素D缺乏对健康影响的其他研究,包括一篇由世界级专家、波士顿大学医学中心的Michael Holick博士所进行的再生回顾 (N Engl J Med. 2007;357:266-281)。
他指出,该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与许多器官的多种疾病有关,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癌症、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纤维肌痛、忧鬱、中风和心肌梗塞。
检视文献与考量自己家族史之维生素D缺乏的可能性后,Wheeler医师表示,这已经是他自己本身的问题了。
他表示,试验的第一个人就是他自己,文章出自:http://www.cnback.com/jkzx/lmy/14271.html他发现自己有相当严重的维他命D缺乏(25-羥基维生素D 值為8.2 ng/mL);维他命D超过30 ng/mL才被视為足够,但这也仅代表骨骼健康;对於其他状况,如心血管疾病的适当浓度值,则尚不清楚,但据信应该更高。
Wheeler医师接著决定检查病患的数值,他回顾一些慢性偏头痛病患在单一门诊病患实验室的6个月维他命D值数据。
研究包括了55名偏头痛患者,其中54名為慢性偏头痛,1人為经常性偏头痛,这些人的平均年纪為49.8岁,维他命 D值包括整体的25-羥基维生素D、25-羥基维生素D3以及 25-羥基维生素D2。
适当或者足够的维生素D值,被定义為大於30 ng/mL,介於20-30 ng/mL 之间被视為不足,少於20 ng/mL则被视為缺乏;研究显示,41.8%的病患数值低於30 ng/mL,其中27.3%属於不足、14.5%属於缺乏。
根据此一研究,维生素D缺乏病患倾向有高血压(26.1% vs. 18.8%)与第二型糖尿病(13% vs. 3.1%);研究者也发现,维生素D缺乏病患倾向较年轻即发作头痛(14.3 vs. 18岁)与偏头痛(16.7 vs. 22.2岁)。
维生素D缺乏病患也倾向骨质缺乏(71.4% vs> 44.4%) 与骨质疏鬆(22.2% vs. 0%)。
根据Wheeler医师表示,维生素D缺乏频率越高,伴随的心血管疾病、恶性以及其他重症的风险也较高,他认為这是一项尚未被认知的心血管疾病与偏头痛发病率的治疗因素 。
他表示,医师一般未体认维生素D缺乏的重要,因此不会进行筛检—不只是偏头痛患者,对所有病患都是如此;但这是一个很容易治疗的情况,且可以有重要、广泛的健康利益。
维生素虽然人体所需不多,但缺一点就会出问题,尤其现代人饮食结构多肉少蔬,加上快餐、饼干、熟食等加工食品流行,容易导致维生素缺乏,引发疲劳、头晕、气促等各类症状。人体缺乏维生素后,身体还会发出其他“警报”,望您注意。1.皮肤粗糙、长粉刺。有时你会发现脸部、手臂、大腿以及臀部长出红色或白色粉刺,这是人体提醒你可能缺乏必需脂肪酸以及维生素AD。首先要检查下生活习惯,长期晒太阳不足或久待在空调房内和空气污染的地方,会令问题雪上加霜。对策:多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沙丁鱼、金枪鱼等海水鱼,核桃、杏仁等坚果,亚麻籽等种子类,以及多含维生素D的鸡蛋、乳制品;还有胡萝卜、红薯等富含β-胡萝卜素(维生素A前体,在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的蔬菜都有助于修复皮肤。2.身体刺痛。有时你会觉得手脚等身体各部位发麻,或者刺痛,这是人体提醒你可能缺乏叶酸(维生素B9)、维生素B6、B12等B族维生素。缺乏B族维生素会引起周围神经功能失调,最终通过皮肤麻痛感表现出来,并会引起焦虑、抑郁、贫血、疲劳以及激素失调等一系列并发症状。对策:觉得手脚等身体各部位发麻,或者刺痛,这是人体提醒你可能缺乏叶酸(维生素B9)、维生素B6、B12等B族维生素。缺乏B族维生素会引起周围神经功能失调,最终通过皮肤麻痛感表现出来,并会引起焦虑、抑郁、贫血、疲劳以及激素失调等一系列并发症状。
对策:饮食上注意补充B族维生素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乃至消除症状。主食应多吃糙米、小米、小麦胚芽、全谷物;肉蛋类可以选择鸡蛋、鸡肉、羊肉、鱼类;水果可以多吃香蕉;蔬菜有花椰菜、红腰豆、卷心菜、芦笋以及绿叶类蔬菜。3.嘴唇开裂。如果碰上嘴唇开裂,而喝水量并不少,气候也不干燥,说明人体可能缺乏微量元素铁、锌,以及烟酸(维生素B3)、核黄素(维生素B2)和维生素B12。素食主义者和节食主义者往往容易因单一饮食而缺乏上述营养素,从而更易出现嘴唇开裂症状。对策:饮食上需要多吃禽类、鱼类、鸡蛋、番茄、花生以及扁豆等,再多吃点西兰花、菜花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以帮助铁的吸收。对于素食主义者,需要多从鸡蛋、牛奶、酸奶、奶酪或酥油等乳制品来补充相关营养素。4.肌肉抽筋。如果你平时经常自觉腿部肌肉抽筋,这表明可能缺乏钾、钙、镁等矿物质。若你同时是运动爱好者,大运动量会通过出汗令人体流失更多这些矿物质,从而加重症状。对策:需要从柑橘、香蕉、花生、豆类来补充钾。从坚果、大豆以及深绿色叶类蔬菜来补充镁。从无花果、胡萝卜、葡萄干、糙米、腰果、杏仁、乳制品等来补充钙。5.长皮疹,掉头发。如果脸上长鳞屑红斑性皮疹,头发掉得也异常多,说明人体可能缺乏维生素B7,这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容易流失,需要人体每日从饮食中摄取,如果你有吃生鸡蛋习惯,更会雪上加霜,因为生鸡蛋的蛋白质会抑制人体吸收维生素B7。对策:建议吃熟鸡蛋,并且多吃鲑鱼、鳄梨(牛油果)、蘑菇、菜花、大豆、坚果、香蕉等食品。【身体7种表现说明你该减压了】①嘴角溃烂:B族维生素缺乏信号;②夜间磨牙:缺少维生素B5;③指甲上有白点:体内缺锌的表现;④便秘和腹泻交替:体内缺镁的表现;⑤牙龈出血:缺乏维生素C的表现;⑥大腿或上臂有硬疙瘩:缺少维生素E的表现;⑦喉部和胸部反复感染:缺少维生素A导致。你有吗?
维生素D缺乏的判断与补充
导读: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已明显减少。但如何补充维生素D仍是大家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已明显减少。但如何补充维生素D仍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佝偻病的本质是缺乏维生素D而不是缺钙,因此临床维生素D的检查,对补充维生素D有指导意义。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但维生素D在体内不能自给,需要从外源食物中获得,或在充足光照下可以由皮肤产生,而现在的孩子户外活动时间很少,不能够产生足够的维生素D。维生素D的缺乏会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维生素D的功效过去认为主要是维持骨骼的强壮,而现在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的孩子成年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维生素D不但对人体的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而且还会影响认知。
维生素D在人体内需要经过肝、肾两次羟化过程,才能发挥激素样生物活性。首先是在肝脏的线粒体内完成第一次羟化产生25(OH)D,然后在肾脏完成第二次羟化生成1.25(OH)2D,它是有活性的。当体内维生素D不足时1.25(OH)2D会代谢性升高,而25(OH)D是中间产物,不会有所变化,半衰期约2周,对其进行检测,可以作为体内维生素D营养状况判断的金标准。目前国际上广泛接受的是:25(OH)D小于50nmol/L为维生素D缺乏;25(OH)D在50-75nmol/L为维生素D不足。而小于25nmol/L一般认为可能存在佝偻病,需要作相关检查。
对缺乏维生素D的补充 一般补充维生素D 400iu/d,这个剂量对1岁内的小儿就是够用了,补充维生素D的最佳的办法是晒太阳。有研究证明,将婴儿的手、脚和头部暴露在太阳下面,每半小时,就可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了。补钙需同时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但是,长期服用大剂量维生素D,超过正常量的10~100倍,或误服大剂量的维生素D,或对维生素D敏感者可致中毒。中毒剂量个体差异很大,正常小儿每日服用2~5万单位,或每日2000iu/kg体重,连续几周或几个月即可发生中毒。敏感小儿甚至每天服用4000iu持续1~3个月即可中毒。20世纪50年代英国因维生素D强化食品,使平均每一婴儿维生素D摄入量达4000iu,为生理需求的10倍,发生200余例婴儿高钙血症,停用维生素D强化食品后,此病流行停止。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过量的维生素D引起持续高钙血症,表现为烦躁不安、食欲减退、四肢瘙痒、多尿、继而钙盐沉积于各器官组织,影响其功能。严重者甚至发生肾功衰竭。因此,对补充维生素D应注意给予合适的剂量。以免长期补充过量而致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