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送别骆宾王 骆宾王送别表达什么情感 送别骆宾王

2016-05-03 10:07:06来源: 武林军事 责任编辑:军事小薇0条评论

  送别骆宾王

  “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这是骆宾王所做的《送别》,是一首五言绝句。虽然这是一首题为送别的诗,可是却是骆宾王的抒情咏志。

送别骆宾王图

  这首诗表达出了一种豪迈奔放的感觉,在那个还不太稳定的时期,描写了悲凉的时刻,面对着就要离别的人们,骆宾王慷慨激昂。大致的意思是男儿们杀上战场,大多都是马革裹尸,现在一旦分别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面,不如就此喝酒喝个痛快吧。

  骆宾王所生活的朝代正是武则天统治时期,他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长期的郁郁不得志,让他把感情都写进了自己的诗词当中。他对武则天的统治感到深深的不满,对她的罪恶滔天更是厌恶不已。心里也是期待着匡复唐王朝的一天,自己能得到更好的际遇。可是武则天在位期间,他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地,让他更加的沉入到苦闷之中。

  《送别》这首诗表达的正是骆宾王这种胸有大志却不得抱,只能郁闷痛苦的感情。诗中并没有描写朋友或者亲人送别的任何场景,也没有说明骆宾王送别的是什么人,然而却表达出了不忍离别,更怕从此后再不相见的强烈惋惜不舍得情谊,将心中的郁郁和慷慨发挥的淋漓尽致,虽然略去了一切对于离别的描写,可是表达的感情反而更加强烈,以至于这首诗到现在也为人们所传诵。

  骆宾王图片

  骆宾王的样貌在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后世也只能通过他的一些图片来看骆宾王的样貌。下面我们就通过骆宾王图片来简单分析一下他的长相。

骆宾王图片

  从这一张骆宾王图片中可以看出他正在饮酒,矮桌上放着纸笔,却没有看见字迹。而骆宾王一手拿着酒杯,却没有真的喝下去,眉头轻轻皱着,似乎有什么难题。

  通过历史的记载我们知道骆宾王的一生并不顺利,虽然他才华横溢,在初唐时期,他也算是家喻户晓的名人,但是他的仕途却非常不顺,在仕途受阻后,他甚至有一段时间是直接和母亲回了老家靠种地维持生活。所以这个从骆宾王图片中也可以体现出来,他即使看似有悠闲的捧着酒杯也无法释怀,依旧带着愁绪。

  另外图片中的他眼神比较深邃,看着不知名的地方,一定是在思索着什么,而矮桌上的纸张也能看出,他确实是需要写些什么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从骆宾王图片中可以看出,骆宾王其实还算是一个闲适的人,但是奈何空有一身抱负却无处施展,就算是他有心退出朝堂,奈何种地竟然维持不了生计,只能再次踏入朝堂,却依旧处于尴尬的地位。

  骆宾王图片中的他,永远都是看似闲适实则却优思较重,或许这和他才华横溢却没有用武之地,空有名声在外,却依旧维持不了家中生计的苦闷有关系,但不得不说骆宾王图片中的他将他刻画的栩栩如生。

  骆宾王的诗

  骆宾王,初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为“初唐四杰”。他是七岁能作出《咏鹅》的“神童”,在诗词方面极具天赋,极其擅长写七言歌行,七言歌行的长篇代表作《帝京篇》辞藻华丽、形式灵活,且言辞工整、音节和谐、感情丰富、朗朗上口,在当时被称为是千古绝唱。

骆宾王的诗

  永徽年间,骆宾王犯事被降职发配西域,在边疆驻守的日子里,他没有沮丧,没有自弃,而是写下一篇又一篇的边塞诗,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比如《送郑少府入辽》,用极高的格调和优美华丽的辞藻,将自己想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决心表达了出来。

  在五律诗方面,骆宾王也极具天赋,写下了很多名篇巨作。比如以蝉寓己、用蝉明情、人蝉合一的《在狱咏蝉》,其情感细腻深邃,对于蝉的妙处不仅仅只是在于结构上的符合,更是在于蝉的意向上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是后世脍炙人口的佳作。

  骆宾王在骈文方面的代表作《为徐敬业讨武瞾榭》,是以大忠大孝为依据,来讨伐武则天自立为女皇。写作手法上的巧妙使得这篇文章更像是一个集结令,号召天下人用忠孝的眼光来审视武则天的行为,来反对武则天自立为女皇。文章气势磅礴,情感充沛,字里行间更是体现出大家的挥洒自如,是最能体现当时骈文风格的文章,也是值得一读的历史名作之一。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才能,让被声讨的武则天都为之钦佩折服。

2016-05-03 10:07:06来源: 武林军事 责任编辑:军事小薇0条评论

  

  骆宾王怎么死的

  对于骆宾王是怎么死的,到现在也仍旧存在着争论,有许多的说法。

骆宾王图

  一说是徐敬业兵变失败后,骆宾王和徐敬业的旧部意欲逃去高丽,在去往高丽的途中因为遇到了风浪被阻,徐敬业的部将王那相叛变,为了将功赎罪、为自己讨得一线生机,遂将骆宾王给杀了,并将其头颅上交至朝廷,骆宾王全家也因此无一幸免都被杀害了。在《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等史书中,对于骆宾王的死,都记载的是此说法;

易水送别骆宾王 骆宾王送别表达什么情感 送别骆宾王

  一说徐敬业兵变失败后,只有骆宾王和徐敬业的儿子逃了出来,二人躲藏在水荡,最后骆宾王死在崇川,徐敬业的儿子为其修的墓;

  一说徐敬业兵变失败后,官军一直都没有抓到徐敬业和骆宾王,他们纷纷害怕武则天怪罪下来,遂找了两具尸体来冒充徐敬业和骆宾王,并将两具尸体的头颅砍了下来上交至朝廷算是交差了。据传徐敬业和骆宾王后来都出了家,做了和尚。此说法记录在唐朝的《本事诗》中;

  一说徐敬业兵变失败后,骆宾王知自己已经毫无退路了,便跳江自杀了。此说法记录在唐人所撰写的《朝野佥载》中;

  对于骆宾王到底是怎么死的,其争论点在于徐敬业兵变失败之后,骆宾王到底是逃了还是死了。有相关记载的正史和野史说法不一,大家都各执一词,致使到现如今关于骆宾王的死也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说法,毕竟那已成为历史,对于当时的情况除了这些史书记载外,也没有其他的考究办法。

  骆宾王墓

  骆宾王的墓在南通城东狼牙山山脚,因其是浙江义乌人,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在浙江义乌为其修建了衣冠冢。

骆宾王墓

  公元684年,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自立为女皇执政,骆宾王起草了《为徐敬业讨武瞾榭》来号召天下人反对武则天的行为。同年十一月,徐敬业兵变失败,携骆宾王与其部下决定逃往高丽避难。在逃往高丽的途中,到了海陵,他们当时乘的木船因为遇到了风浪无法向东边高丽继续前行,众人不知该如何是好,都纷纷跳水逃生去了,骆宾王便藏匿在水荡。前来追捕骆宾王的将士见没有抓到徐敬业和骆宾王,害怕朝廷因他们没有追捕到二人而降罪,便找了两个与徐敬业和骆宾王相似的人,将其杀害,割下了头颅上交至朝廷,才得以交差。骆宾王也因此才能活了下来,自此以后便隐姓埋名,直至死后葬在了南通城北黄泥口。

  骆宾王的墓在明代以前都无人知晓,到了明代末期,一个姓曹的农民在南通城北黄泥口挖地开荒时发现了骆宾王的墓。当时农民只是将刻有骆宾王之墓的石碑带了回去,但后来出于对鬼神之说的惧怕,心里上承受不住,便将石碑打碎,扔回了原来的地方。清朝的刘名芳在编撰五山志的时候,听到了这个传闻,便到城北黄泥口去一探究竟。在传说的地方找到了石碑的小半块,石碑上面的唐字是完整的,骆字只剩下上半部分了。刘名芳遂向太守董权文禀告了此事,并效仿前人,将骆宾王的墓迁移到了狼牙山山脚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4151/4517302520.html

更多阅读

骆宾王《讨武曌檄》赏析 讨武曌檄原文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骆宾王伪临朝武氏者〔1〕,人非温顺,地实寒微〔2〕。昔充太宗下陈〔3〕,尝以更衣入侍〔4〕。洎乎晚节〔5〕,秽乱春宫〔6〕。密隐先帝之私〔7〕,阴图后庭之嬖〔8〕。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9〕;掩袖工谗〔10〕,狐媚偏能惑主

骆宾王《在狱咏蝉》赏析 在狱咏蝉赏析

骆宾王(约619-约687),唐代著名诗人。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传说他七岁时,就写出了著名的《咏鹅》一诗。有“江南神童”之誉。早年曾拜奉礼郎,为东台祥正学士。不

骆宾王诗歌《于易水送人》赏析 于易水送人一绝赏析

于易水送人——【唐】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是一神童,七岁即能属文,那首《咏鹅 》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至今还是我们小学时期必学的诗歌。他的诗歌尤妙于五言,尝作《帝京

声明:《易水送别骆宾王 骆宾王送别表达什么情感 送别骆宾王》为网友永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