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我军共有798位将领被授予少将军衔。在这些少将里面,有三位后来在政界和军界勇猛前进。其中,汪东兴和李德生先后做到中共中央副主席,而刘华清则成为中央军委副主席。
刘华清虽然11岁就成为儿童团长,14岁就参加工农红军,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见证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但由于他年龄较小,主要从事文化宣传、政治教育、后勤保障等工作,所以,在1955年授衔时,只是授予了少将军衔。
没关系,对于一位新中国成立时才33岁的刘华清来说,还有无数的机遇和挑战在等待着他。
新中国成立后,这位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的“旱鸭子”就与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是在赴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4年后,刘华清就先后担任海军旅顺基地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旅顺基地司令员等职务。1982年8月,刘华清又先后任海军司令员、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就在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任上,刘华清干了一件非常漂亮的事。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中国国家海洋局在南沙海域新建1个海洋观测站。刘华清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安排在南沙永暑礁建立海洋观测站。不仅如此,刘华清还极力主张,为了保卫南沙群岛,有必要在西沙修建机场。
这个主张并非刘华清首创。早在1974年,邓小平就提出建议,说:“西沙机场以后一定要搞,那里位置重要,可以前伸到东沙、南沙,并控制南沙。”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
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意了刘华清的建议。
那么,西沙机场到底修建在哪里呢?
刘华清与海军的领导多次交换意见后,决定:在西沙的永兴岛,建立一个平时可以担负运输任务、战时可以执行战斗任务的机场。
永兴岛是西沙群岛面积最大的岛屿,北距海南200多公里,南距永暑礁800公里,西距越南400多公里,正好处于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的枢纽位置,在南海的战略地位很重要。
在刘华清等人的推动下,西沙机场工程开始建设。到1991年,西沙机场建成通航。这就意味着,使解放军海空作战能力向南推进了几百海里。对于保护南沙和西沙,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中国将在南沙永暑礁建立海洋观测站的消息披露后,越南方面蠢蠢欲动。越南外交部宣称,将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建立海洋观测站进行干预。越南军舰多次抵近永暑礁,对海洋观测站建设进行侦查和骚扰。
中国海军敢于维护国家尊严和主权完整,派遣东海舰队、南海舰队的舰船抵达永暑礁附近海域。1988年3月13日,中国和越南军舰在赤瓜礁形成对峙。
接到海军的报告后,刘华清下令:“只要对方先开第一枪,就坚决歼灭他!”
3月14日,中国海军人员和越南武装人员在赤瓜礁发生冲突。在混乱之中,越南士兵开了第一枪——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战斗在50分钟内结束,中国海军以轻伤一人的代价,毙伤越军400余人,击沉越船2艘,重创越船1艘,俘虏越军40多人,其中中校军官1人。

在海战进行之中,刘华清与海军司令员张连忠一直保持电话连线,下令:“能上的岛、礁、沙、滩都要上,没有人的礁也要上,不能仅仅满足刚夺回来的6个岛、礁。咱们夺得越多,就能为今后解决南沙问题增加更多的筹码!”
于是,中国海军再接再厉,不但夺回来6个岛、礁,还在6个礁上进驻了部队。
1988年9月,刘华清被授予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