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书生第295篇原创文章
书生的朋友圈里最近的热点烦恼是牙痛问题,有智齿横长的,有龋齿作怪的,有各种上火的,他们一致的抱怨台词是“怎么合谷不管用啦”,嘴里叨叨的都是“面口合谷收”在他们的身上没有得到验证。为啥呢?今天书生就和大家探讨下合谷治牙痛的应用,以及除了合谷,我们还可以有别的哪些招。
头项列缺寻,面口合谷收。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四总穴歌:大名鼎鼎:面口合谷收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
手阳明大肠经是和牙齿直接相关联的经脉之一,“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合谷可治齿痛。从书生观察到的临床疗效来看,针刺合谷穴治疗牙痛有即刻镇痛的功效,也有累积镇痛的作用。围绕“面口合谷收”的机制有很多研究,从解剖结构到功能联系再到神经通路的重叠,简单来说,合谷治疗牙痛有好的疗效是既有据也有理的。
那么我们牙痛时按压合谷穴应该管用呀,可是小伙伴们付诸实践时却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为啥呢?那是因为没有用咱们辨证论治的中医思维来考虑牙痛啊!
牙痛多因风、火、虫致病。风邪夹热,侵袭阳明,循经达齿,阻滞经络,不通则痛;或因胃肠实热,循经上扰,牙痛失宣;或因肾阴亏损,虚火上炎而致牙痛;或因护牙习惯差,因虫致龋齿痛,即辨为风火牙痛、胃火牙痛、虚火牙痛以及龋齿牙痛。
从虚实看,初得骤痛、上下牙龈红肿、痛无休止,难忍难当者多为实火;
日久隐痛、牙龈不红不肿、时痛时止,痛而不甚,昼轻夜重者多为虚火。
风火牙痛除合谷外,还可配用翳风、风池、外关等疏散风热;
胃火牙痛,可取下关、颊车、内庭、足三里,前两穴可疏通局部气血,内庭为胃经荥穴,“荥主身热”,点刺出血可泻胃火。
虚火牙痛多因肾虚髓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虚火上炎,故可取太溪滋补肾水,行间清泻肝火。
从上下左右患区看,有医家根据《疡医大全》总结了牙区与脏腑归属:
上前中属心,两侧上属胃,左上后属胆,右上后属大肠。
下前中属肾,两侧下属脾,左下后属肝,右下后属肺。
脏腑之火上扰引起之牙痛,可取所属脏腑经络之荥穴,以泻脏腑之火。
总结下:除合谷穴可清热理颊、健口强齿外,还有局部的下关、颊车、承浆、水沟、金津、玉液等,可疏通局部气血,生津泻火;翳风、风池、外关等可疏散风热;内庭、二间、行间、鱼际等荥穴可清泻脏腑之热,太溪可滋阴降火,足三里可和胃理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