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为禾本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春秋二季采挖、晒干即可治疗疾病,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
白茅多年生草本。根茎密生鳞片。秆丛生,直立,高30-90厘米,具2-3节,节上有长4-10毫米的柔毛。叶多丛集基部;叶鞘无毛,或上部及边缘和鞘口具纤毛,老时基部或破碎呈纤维状;叶舌干膜质,钝头,长约1毫米。
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根生叶长,几与植株相等,茎生叶较短。圆锥花序柱状,长5-20厘米,宽1.5-3厘米,分枝短缩密集;小穗披针形或长圆形,长3-4毫米,基部密生长10-15毫米之丝状柔毛,具长短不等的小穗柄。
两颖相等或第一颖稍短,除背面下部略呈草质外,余均膜质,边缘具纤毛,背面疏生丝状柔毛,第一颖较狭,具3-4脉,第二颖较宽,具4-6脉;第一外稃卵状长圆形,长约1.5毫米,先端钝,内稃缺如。
第二外稃披针形,长1.2毫米,先端尖,两侧略呈细齿状;内稃长约1.2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截平,具尖钝划、不同的数齿;雄蕊2,花药黄色,长约3毫米;柱头2枚,深紫色。颖果。花期夏、秋季。
&wWW.aIhUaU.cOmnbsp; 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
白茅根甘寒的凉血止血,止血作用不强,清热作用也不强,可清肺热、清胃热,又清热利尿,能清利湿热,所以兼有肺热咳嗽的出血证、兼有胃热得吐血或兼有下焦湿热的血淋,都是它两个功效同时起作用的适应症。用量是30-50g。炒炭后止血作用降低。白茅根清热利尿,用于血淋或热淋。

中医认为白茅根性寒,味甘。归肺、胃、小肠经。具有清热,利尿,凉血,止血的作用。具体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如下:
1.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白茅根能清肺胃之热,故适用于上述诸症,常作辅助药应用。又在麻疹出疹期与恢复期,均可用茅根煎汤作饮料,取它清热生津的功效。
2.用于血热妄行、吐衄尿血等症。该品有凉血止血作用,治血热妄行之症,可以单用,也可配小蓟、藕节等同用。此外,该品尚有利尿作用,可用于水肿,热淋,黄疸等症。
白茅根的营养价值
白茅根含白茅素、芦竹素、5-羟色胺、钾、钙等。煎剂有利尿、解热、促凝血作用,对宋内氏痢疾杆菌、弗氏痢疾菌有轻度抑制作用。
白茅根含有白茅素、芦竹素、羊齿醇等三萜烯类、有机酸、糖类化合物、钾、钙等。有促凝血作用,能显着缩短出凝血时间,明显缩短兔血浆复钙时间;生品止血作用优于茅根炭,有利尿作用;煎液对宋内氏痢疾杆菌、弗氏痢疾菌有轻度的抑制作用;并有抗炎、抗病毒、解酒毒、镇痛等作用。
以上便是我为大家总结的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白茅根的药用作用的全部内容,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大家。也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