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 七彩丹霞
肃南因地处肃州(酒泉)以南而得名,是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肃南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一线。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许多民族在河西地区活动,这里曾是乌孙、月氏游牧地,后为匈奴所据。公元前133年至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先后击败了占据河西地区的匈奴王休屠和浑邪,于公元前111年设张掖郡,祁连山一带正式归入中原版图。其后河西回鹘(裕固族先民)曾攻入甘州,随后占据河西走廊西部,并立国,设牙帐于张掖,统治河西约1400余年。

肃南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我们所知道的矿产有著名的祁连山玉石、文化石、大理石等,旅游方面有著名的石窟壁画艺术、丹霞地貌等。在通往张掖的213省道两旁,可以依稀看见阡陌纵横的丹霞地貌,在公路旁流淌的河流中,我们惊奇的发现了许多质地独特,形状怪异的奇石,这些奇石见证了当地久远的历史。在我们收集到的奇石中,有呈绿宝石色的,有灰白条纹相间的,有火山岩浆包裹砾石的,有呈半透明状的,有镶嵌中华文字或符号的等等,令我们爱不释手,当然也被我们一一收入囊中了。
张掖的七彩丹霞地质公园是此次必须游览的景点,虽然我们一行中有不少的曾经来过,但仍然觉得还是值得再一次欣赏这鬼斧神工的七彩丹霞。出于摄影方面的考虑,大家一致认为下午进入景区最合适,因为下午的斜阳将使丹霞地貌更富有色彩和造型。
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要道,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贯穿全境。张掖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而地处河西走廊咽喉地带的张掖,则是丝绸之路上的枢纽。张掖境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有着美不胜收的原生态城市湿地,气势磅礴的彩色丹霞地貌,西北最美的油菜花海,亚洲最大的万匹军马驰骋,独特裕固族风情, 祁连山旷野风光,戈壁滩冰川奇峰。雪景、冰山、林海、草地、湖泊、碧水、沙砾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所以有“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这样的佳句。
张掖丹霞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景观之一。西部最美的平山湖丹霞,作为张掖丹霞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华地带,素有大西北的“张家界”之称。
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红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把祁连山雕琢得奇峰突起,峻岭横生,五彩斑斓,当地少数民族把这种奇特的山景称为“阿兰拉格达”,意为红色的山。
这些造型奇特,色彩斑谰,气势磅礴的丹霞地貌是指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发育于距今约200万年的前侏罗纪至第三纪。
张掖丹霞地貌分布广阔,场面壮观,造型奇特,色彩艳丽,是我国干旱地区最典型和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观,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张掖的丹霞地貌层级错落交替、岩壁陡峭、气势磅礴、形态丰富、色彩班斓而称奇,有七彩峡、七彩塔、七彩屏、七彩练、七彩大扇贝、火海、刀山等奇妙景观令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张掖的丹霞地貌分为南北两大群,中间夹张掖绿洲盆地,遥相呼应,成犄角之势。北群地势相对平缓,主要以单斜脊为主,以山体纹理、脉络清晰见长;南群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称奇,是张掖丹霞地貌的主要分布区。
如诗似画的丹霞地貌的形成,是经过漫长历史时期地壳运动的产物,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古诗云“高峰壁立老龙蟋,削出芙蓉作画看”,我们置身其中,已经感悟到丹霞的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观、造型之奇特、色彩之艳丽,美得令人惊叹,美得使人晕眩。
丹霞之美是一种无需雕饰的自然美。丹霞地貌表现为峰林结构,其山石高下参差、疏密相生,群峰林立,组合有序,富有韵律感和层次感。它的山崖,远看似染红霞,近看则色彩斑斓,许多悬崖峭壁,像刀削斧辟,直指蓝天,景色相当奇丽。
这次去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同行的朋友对张掖丹霞的了解和认识也是从张艺谋的电影《三枪拍案惊奇》中看到的,虽然影片的内容和质量不敢苟同,但影片里的场景的确是很唯美的,所以也决定了不少追求影片场景的游客从全国各地赶来,要身临其境的观摩一番电影中的感觉。
丹霞之美,其实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诠释,摄影爱好者是用镜头和快门将丹霞的美定格在一瞬间,让美得到永恒。而很多的游客则是用灵动的双眼,将丹霞的美印记在脑海中,让美在记忆中回荡。
这组图片是用70—200的长焦拍摄的,用意在于将丹霞局部的美放大。图片质量和构图可能不是很完美,那就让我们用双眼在其中寻找到自己认为最美的一瞬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