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礼部尚书 唐朝礼部尚书许敬宗简介 唐朝许敬宗简介

  唐朝许敬宗简介

  许敬宗是杭州新城人,隋朝的时候就重进士为朝廷卖力。到了唐朝,他参与了诸多书籍的编纂工作,修编国史。唐高宗即位后,提拔许敬宗为礼部尚书,继续负责国史的编著工作,晚年退休病逝。

许敬宗剧照

  早年的许敬宗在隋朝将军宇文化及发动政变,父亲被杀后苟求得不死,他投奔瓦岗军和魏征一起管文书。

  李密失败后,许敬宗归顺唐朝,李世民听闻他的名声,找他当秦府学士,贞观年间许敬宗升迁为中书舍人。

  长孙皇后去世,许敬宗因为嘲笑官员相貌丑陋大笑被揭发,被罢官,贬职到都督府司马,负责修订国史。

  他因为完成武德、太宗实录升官,升官辅佐太子,太子继位后更是成为礼部尚书,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亲自出兵攻打高丽,许敬宗在战事告捷后临时起草的诏书,因为辞藻非常华丽受到太宗的赏识,被唐代宗大赞。

  唐高宗即为期间,许敬宗把女儿嫁给少数名族族长的儿子,换取了不少金银珠宝,拿了不少好处,被揭发后降职郑州刺史。

  唐高宗想要里武昭仪为皇后,当时全朝上下一片反对声,皇帝没有台阶下,整日郁郁不欢,许敬宗察觉了高宗这一心思,他极力支持皇帝的决定,高宗大为开心,给许敬宗高官厚禄。

  公元670年,许敬宗请求辞官回乡,皇帝不仅同意,还让他照旧拿俸禄。八十一岁的时候,许敬宗去世,唐高宗为他举丧文武百官为他惋惜。

唐朝礼部尚书 唐朝礼部尚书许敬宗简介 唐朝许敬宗简介

  许敬宗是奸臣吗

  许敬宗是奸臣吗,不说大奸大恶,但许敬宗和忠臣这两个字应该是没有什么关系了,许敬宗被列为奸臣传第一名主要还是因为这些事。

武媚娘传奇许敬宗剧照

  丑事一,许敬宗篡改历史,当年许敬宗的父亲被宇文化及杀害,许敬宗为了保自己不死,父亲被杀的时候手舞足蹈,这最为儿子是大不孝,都说百善孝为先,这样的臣子,帝王怎么能放心将它安排在身边。

  许敬宗不但不承认反而利用权势百般掩盖,封德彝见证了许敬宗苟且偷安的整个过程,许敬宗对他特别记恨,在编著《封德彝传》的时候,可以歪曲历史,把一些丑事全部写在封德彝头上,真是小人作风。

  丑事二,许敬宗为了贪财,把自己的亲身女儿嫁给蛮夷之辈,只为了能多拿一些礼聘,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是你这样和卖有什么区别,为了一己私利,亲女儿也利用,是一位好父亲吗。

  丑事三,唐高宗想要里武则天为后,当时全朝没有赞同的,但是这许敬宗,他揣摩皇帝的私心,极力建议支持高宗的做法,这样可以说制全朝利益不顾,只管自己享乐,高宗当然大喜,还给许敬宗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丑事四,都说虎毒不食子,这许敬宗为了一个小妾,竟然和自己的儿子反目,这儿子差点就要与好色的父亲断绝关系了。

  丑事五,在和武则天共事的时候,阴谋联合皇后驱逐了朝廷上下一些有声望的忠臣,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果实不被窃取,他恶言中伤,真是对不起自己曾和唐太宗说的豪言壮语。

  唐太宗问许敬宗

  唐太宗问许敬宗,在这文武百官之中,你已经是最贤惠的了,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还有人不停的在我的面前谈论你的一些过失呢,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难道我身边的小人这么多吗。

唐太宗问许敬宗

  许敬宗回答,皇上您知道春雨吧,都说春雨贵如油,是因为农民要靠他来滋润度过寒冬的庄稼,只有春雨才能换来他们的收成,但是路过的行人却因为春雨让道路变得泥泞不堪而讨厌。

  月亮像一轮明镜照亮着整个大地,才子佳人们都系黄约在一起赏月、写诗、作赋,但是因为太亮了,盗贼的偷盗行为全被人们看在眼里,所以小偷不喜欢天上这轮明月。

  就算上天的神明都不能让每个人满意,况且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呢,我是不会通过请他们吃饭或者给他们送礼换来好话,而且这种恶意中伤他人的言语本来就不可信,就算听到之后,也应该通过自己心中的天平来衡量,这种不明真相就随意传播的人,是没有思想的人。

  君王如果盲目的听从臣子,可能要惨遭杀戮;父亲如果盲目听信孩子的话,可能要招来诛杀之祸;夫妻听到不和谐的话,可能会妻离子散;朋友之间有隔阂,应该会断交轻易;亲人间的谗言会让血缘关系疏远;乡邻间有不和谐的话,可能会变成陌生人。

  试问,哪个人在人前没有说过别人,哪个人又能保证背后不说别人的坏话呢!我们人有七尺之躯,对得起天地,对得起君王,对得起自己就够了。

  唐太宗说你所得对,我会好好记住的。

  

  李义府和许敬宗的关系

  看电视剧《武则天》,观众对剧中两个人物非常痛恨,这两人就是李义府和许敬宗。他们陷害良辰,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忠诚事实却阴险狡诈。但这也只是电视剧的剧情,并不是真正的历史。

电视剧《武则天秘史》李义府扮演者

  读史书,看人物,不能只看到人物不好的一面,而不看他好的一面,不能只看人物的一时,而需要观察他的一世。对于历史学家对他们的评价,只能信一半并不能信全部,纵观他们的一生,可以看出他们的“奸诈”是有原因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个方面是他们在高宗时期非常忠诚,但当太宗当了皇帝之后便变得如此奸诈。史料记载,李许二人从年轻的时候就追随唐高祖和唐太宗,是著名的学士。但是为何对高宗如此忠诚,在太宗当政时期却狼狈为奸,只手遮天?究其原因,是因为太宗惜才,善于用人,所以这二人都尽心尽力,不敢越雷池半步;相比太宗,高宗就显得愚昧懦弱,才智不足以驾驭君臣,智惠又不足以辩别忠奸,因此两人后半生用自己的权利胡作非为。

  另外一个方面是从他们打击的对象来进行辩论。通过史料,我们可以看出李许打击的是长孙无忌、诸遂良等门阀地主,而他们所拥戴的是寒族地主,门阀地主独揽政权,而寒族地主却疾苦交加。李许两个都出生于寒族,因此他们打击贵族拥护寒族。

  我们看到他们奸诈背后的背景和原因之后,就不会盲目地去批判他们了。

  许敬宗怎么死的

  许敬宗是老病而死的,公元670年,许敬宗请求辞官还乡,皇帝同意这个请求,而且还让他继续担任特紧,退休后仍旧可以享受国家给官员的俸禄,八十一岁的时候,许敬宗去世。

许敬宗剧照

  许敬宗是杭州新城人,是唐朝时期的宰相,隋朝年间考中的进士,后来担任书佐一职。曾经投奔过瓦岗军,并得到李密的重视,在李密兵败之后来到唐朝,李世民欣赏他的贤德,赞叹他的才学,把许敬宗召到秦府做学士。

  贞观八年的时候他监督修订国史,由于工作勤恳努力,不久就被升迁到中书省处理皇帝政务去了,两年后因为事件被贬职,担任知府的司马,然后就一直潜心钻研学术问题,在礼部尚书任职期间内他参与了武德实录、太宗实录的撰写。

  唐太宗李世民征讨高丽的时候,许敬宗因为起草的诏书内容深刻,直指中心,唐太宗非常欣赏。唐高宗即位后担任礼部尚书。

  之后因为武则天的缘故,升任侍中,仍旧监督修订国史,期间有过几次升迁,但从事的工作无非也是一些书籍的编撰,一些学术研究的报告,担任太子的老师让许敬宗为大家所知,并且成为朝廷三品大官,这应该是许敬宗仕途的顶峰。

  咸亨元年,许敬宗告老还乡,并且以特进的身份告别了这个他侍奉一辈子的朝廷,退居世外的许敬宗晚年时期仍不忘关注国家大事,唐朝的开国盛世里的官员大多没有太多境遇惨淡的,许敬宗在故乡去世,被授予谥号缪。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4951/43182887197.html

更多阅读

唐朝名相狄仁杰传奇 狄仁杰传奇手游

唐朝名相狄仁杰传奇狄仁杰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但人们熟悉的也许多是作为神探的狄仁杰,的确狄公判案的故事,从唐代以来就不断在民间流传。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狄仁杰政绩卓着。他任宰相后,辅国安邦,对上承〝贞观之治〞,下启

六部尚书 六部尚书 六部尚书-六部分工,六部尚书-古今对比

六部与尚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六部,是中国隋唐至清末中央行政机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的总称,是中国古代数个官署的统称。尚书,是中国古代官职名之一。尚书始于战国,掌管文书。汉武帝时地位逐渐重要。东汉正式成为协助皇

大将军王孝杰 王孝杰简介 唐朝名将大将军耿国公王孝杰生平

王孝杰(?-公元697年),京兆新丰(今陕西潼关东北)人,唐朝名将。少年时便从军入伍,四处征战。屡立战功。武则天执政后,累迁右鹰扬卫将军。公元692年,任武威道总管,与阿史那忠节讨吐蕃,收复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重设安西都护于龟兹。于公元697

唐朝那些事儿 唐朝那些事 朝堂上独一无二的尚书令官职

尚书隋唐令尚书令乃中国古代官职名,尚书令书之首也。最早设置于秦朝,在秦朝时,尚书隶属少府并无实权,只是负责管理少府档案和文书。直到西汉武帝时代,武帝为了平衡内庭和外庭的权力,达到相互制约的局面,于是以尚书处理天下奏则,来助长内庭

潮州卓府 潮州黄尚书府

  黄尚书府在市区西平路北段,建于明崇祯年间,为南京礼部尚书黄锦的府第。府第座北向南,主体建筑为三进院落,主体两侧有从厝,后面有后包。府前正中原有牌坊一座,为清朝政府所赐建,坊额面书“三达尊”,背镌“累朝元老”,现牌坊已圮。府前两侧

声明:《唐朝礼部尚书 唐朝礼部尚书许敬宗简介 唐朝许敬宗简介》为网友你猜我爱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