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烧尾宴”中,“金银夹花(平截剔蟹细碎巻)”是第十五道肴馔。“金银夹花”对我国食文化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第一,它是中国蟹粉肴馔的鼻祖;其二,它是宋代风靡“签菜”的源头;其次,它是我国海鲜食材有文字记载的首道功夫菜。
很庆幸五代·陶谷把唐代烧尾宴的58道“奇异”肴馔告诉给了后人,唐代筵宴史籍记载有:闻喜宴、探春宴、樱桃宴、鹿鸣宴、杏园探花宴等,但真正涉及到菜肴本身和“奇异”之处的也只有烧尾宴最具研究价值。
“金”为蟹黄,“银”为蟹肉,拆蟹粉做蟹粉卷,平切装盘。该菜奇异之处就是把蟹粉卷起来,成为一道漂亮的海鲜功夫菜。到了宋代,这类风靡一时的卷菜称为“签菜”,食材也延展到鸡肉、兔肉、羊头肉等人们喜爱的常用食材当中。装盘也改成斜切,装饰成莲花状。南宋膳司内人的《玉食批》记载的御膳“蝤蛑签”,就是用蟹粉(梭子蟹)做成的蛋卷。衣冠南渡后,签菜又在南方流行,其魅力延伸至今,上海传统菜老八样的“菌菇扣蛋卷”就是唐代卷菜继承的经典之作。
自从唐代有了“金银夹花”的蟹粉肴馔后,宋代又创制了蟹粉包子。据史籍介绍,蟹粉包子还是汴梁、临安的大街小巷索唤(快餐)的普通食点呢。谁又能不敢说现代蟹粉小笼就是继承了唐宋的烹饪神韵呢!

引发唐代对肴馔和装盘的讲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桌大椅的出现,分餐制开始向合餐过渡。起先是围坐一桌聚餐,但仍是一人一份;后来就逐渐变为同食一桌菜,同舀一盆羹的聚餐形式。一盘菜的量多了以后,庖厨们便开始对菜肴的装饰有了讲究。到了五代时,尼姑梵正闪亮登场,她成为我国第一位冷菜装盘大师!
从唐代第一道“金银夹花”蟹粉肴馔的出现,到现在我国各地方、各菜系间的蟹粉特色肴馔和食点,繁花似锦,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