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识辨指南免费下载 【辨草认药识菜】江汉平原常见草本植物

 【辨草认药识菜】 江汉平原常见草本植物  
    江汉平原位于长江中游,湖北省的中南部,江汉平原因其地跨长江和汉江而得名,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原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日照时数约200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值约460~480千焦耳/平方厘米。无霜期约240~260天,10℃以上持续期约230~240天,活动积温5100~5300℃。平原各地利于棉花、水稻等喜温作物栽种。年均降水量1100~1300毫米,气温较高的4~9月降水量约占年降水总量的70%。
    现就江汉平原腹地仙桃市域常见草本植物略作介绍,欢迎大家补充!
    本内容可能涉及专业知识,中草药并非没有毒副作用,请遵医嘱服用,请勿轻信网上用药建议。     蛇 莓:     蔷薇科 《全国中草药汇编》。多年生草本,全株有柔毛;匍匐茎长。野生山坡、路旁、沟边或田埂杂草中;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全草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疚、收敛止血作用,又能治毒蛇咬伤,敷治疔疮等;并用于杀灭蝇蛆。其它名称:蛇泡草、蛇盘草、蛇果草、龙吐珠、宝珠草、野草莓。
    中文学名:蛇莓
    别    称:鸡冠果、野杨梅、蛇藨、地莓、蚕莓、蛇婆、三爪凤、龙吐珠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蔷薇目
          科:蔷薇科
          属:蛇莓属
          种:蛇莓
    分布区域中国;从阿富汗东达日本,南达印度、印度尼西亚,欧洲及美洲。 

      地米菜:     即荠菜,在路边或野地裏随处可见,它不仅是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民间不仅有“阳春三月三,地米菜煮鸡蛋”的谚语,还流传著“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可见荠菜不仅是佳肴一碟,更是灵药一方。在中药裏,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
    中文学名:荠菜[jì cài] 、地菜[dì cài]
    拉丁学名:Capsella bursa-pastoris
    别    称:白花菜,花荠菜
    二 名 法:Capsella bursa-pastori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十字花目(Brassicales)
          科:十字花科(Brassicaceae)
          属:荠菜属(Capsella)
          种:荠菜(C. bursa-pastoris)
    分布区域中国,北方(湖北、广东田野也有分布)

       野胡萝卜:     出自《救荒本草》载:“野胡萝卜,生荒野中。苗叶似家胡萝卜,俱细小,叶间攒生茎叉,梢头开小白花,众花攒开如伞盖状,比蛇床子花头又大,结子比蛇床亦大。其根比家胡萝卜尤细小。”所指即为本种。  
    野胡萝卜二年生草本,高20—120CM。全株被白色粗硬毛。根细圆锥形,肉质,黄白色。基生叶薄膜质,长圆形,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线形或披针形,长2—15MM,宽0.5-4MM,先端尖,有小尖头,光滑或有糙硬毛;叶柄长3—12CM;茎生叶近无柄,有叶鞘,末回裂片小而细长。复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长10—55CM,有糙硬毛;总苞片多数,叶状,羽状分裂,裂片线形,长3—30MM;伞辐多数,结果时外缘的伞辐向内弯曲;小总苞片5—7,线形,不分裂或2—3裂,边缘膜质,具纤毛;花通常白色,有时带淡红色。双悬果长卵形,长3—4MM,宽2MM,具棱,棱上有翅,棱上有短钩刺或白色刺毛。花期5—7月,果期6—8月。胡萝卜的果实即为中药。
    药    名:野胡萝卜根。
    汉语拼音:ye hu luo bo gen。
    英 文 名:Daucus carota L.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ucus carota L.
    功效分类:健脾化滞药;凉肝止血药;清热解毒药。
    科属分类:伞形科。
    别    名:鹤虱风根。
    性    味:味甘;微辛;性凉。
    归    经:归脾经;胃经;肝经。
    功    能:健脾化滞;凉肝止血;清热解毒。
    主    治:脾虚食少;腹泻;惊风;逆血;血淋;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汁涂。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旷野或田间。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的根。
    采收储藏:春季未开花前采挖,去其茎叶,洗净,晒干或鲜用。 

 

 

 

 

      狗尾巴草:     别名狗尾草,属禾本科、狗尾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根为须状,高大植株具支持根。秆直立或基部膝曲,高10—100厘米,基部径达3—7毫米。叶鞘松弛,无毛或疏具柔毛或疣毛,边缘具较长的密绵毛状纤毛;有祛风明目,清热利尿的作用。生于海拔4000米以下的荒野、道旁,为旱地作物常见的一种杂草。 

 

草书识辨指南免费下载 【辨草认药识菜】江汉平原常见草本植物

 

 

              

      牛筋草:     分布于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一年生草本植物,主治清热,利湿。可以治伤暑发热,小儿急惊,黄疸,痢疾,淋病,小便不利;并能防治乙脑。 

 

    绊根草:

    即狗牙根。

    普通狗牙根,简称狗牙根,别名百慕大草、绊根草(上海)、爬根草(南京)。拉丁文名:Cynodondactylon(Linn.)Pers禾本科狗牙根属,狗牙根属草坪草是最具代表性的暖季型草坪草,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原产非洲,我国黄河流域以南各地均有野生种,新疆伊犁、喀什、和田亦有野生种。用作草坪草的一般是普通狗牙根和杂交狗牙根。

       马齿苋:     马齿苋适应性非常强,耐热、耐旱,无论强光、弱光都可正常生长,比较适宜在温暖、湿润、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中生长,其实无论在哪种土壤中马齿苋都能生长,能储存水分,既耐旱又耐涝。和其他杂草一样,马齿苋的生命力非常强。性喜肥沃土壤,耐旱亦耐涝,生命力强,生于菜园、农田、路旁,为田间常见杂草。中国南北各地均产。广布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
     马齿苋常生在荒地、田间、菜园、路旁,分布在中国各地,华南、华东、华北、东北、中南、西南、西北较多。

 

 

 

 

    泽  漆:

    又名五朵云、五灯草、五风草等,属大戟目、大戟科一年生草本。泽漆根纤细,长 7—10厘米,直径3—5毫米,下部分枝。叶互生,倒卵形或匙形,苞叶2枚,卵圆形,蒴果三棱状阔圆形,光滑,无毛;种子卵状,暗褐色,具明显的脊网;花果期 4—10月。

    泽漆有行水消肿,化痰止咳,解毒杀虫的功效(具体药效请遵守医师处方)

 

 

 

 

    苍耳子:

    又名苍耳草或全草亦可药用,但苍耳为有毒植物,以果实为最毒,使用须严格遵照医嘱。苍耳子,一年生草本,高20—90cm。根纺锤状,分枝或不分枝。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北及西南各省区。苏联、伊朗、印度、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此植物的总苞具钩状的硬刺,常贴附于家畜和人体上,故易于散布。

 

 

 


    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

    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菊科,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艾  草:

    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植株有浓烈香气。主根明显,略粗长,直径达1.5厘米,侧根多;常有横卧地下根状茎及营养枝。茎单生或少数,高80—250厘米,有明显纵棱,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草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枝长3—5厘米;茎、枝均被灰色蛛丝状柔毛。

 

 

 

    苘  麻:

    一年生亚灌木状草本,高达1—2m。茎枝被柔毛。叶互生;叶柄长3—12cm,被星状细柔毛;托叶早落;叶片圆心形,长 5—10cm,先端长渐尖,基部心形,两面均被星状柔毛,边缘具细圆锯齿。常见于路旁、荒地和田野间。我国除青藏高原不产外,其他各地均产,东北各地也有栽培。茎皮纤维色白,具光泽,可编织麻袋、搓绳索、编麻鞋等纺织材料。种子含油量约15-16%,供制皂、油漆和工业用润滑油;种子作药用称“冬葵子”。

 

 

 

        指甲花:     即凤仙花(凤仙花科草本植物)。
     凤仙花,拉丁学名Impatiens balsamina L.(本草纲目)又名指甲花、染指甲花、小桃红、急性子、凤仙透骨草等。凤仙花属凤仙花科一年生草本花卉,高 60—100cm,全株分根、茎、叶子、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因其花头、翅、尾、足俱翘然如凤状,故又名金凤花。

 

 

 

 


     野茼蒿:     别名革命菜,拉丁文名: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Benth.)S. Moore 原产地热带非洲,在世界温暖地区归化。一年生直立草本,高 20—100cm,茎有纵条纹,叶互生,卵形或长圆状椭圆形,常生荒地、路旁、林下和水沟边。花果期 7—12月,种子繁殖,瘦果狭圆柱形,赤红色,具肋,冠毛,随风飘散。中国分布于广东、香港、广西、江西、浙江等地。

 

 

 

 

    泥胡菜:
     菊科植物泥胡菜,又名猪兜菜(广西),艾草(海南)。一年生草本,高 30—100厘米。花果期3—8月。生于山坡、山谷、平原、丘陵,林缘、林下、草地、荒地、田间、河边、路旁等处普遍有之,海拔50—3280米。除新疆、西藏外,遍布全国。

 

 

 

 

 

     野  蓟: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 40—150cm。茎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多细胞节毛,上部特别接头状花序下部灰白色,有稠密的绒毛。瘦果偏斜,倒披针形,长约 4mm,压扁,顶端截形,淡黄色;冠毛多层,刚毛长羽毛状,白色,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花、果期6—9月。 

 

 

 

         一年蓬:     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高30—100cm。茎直立,上部有分枝,全株被上曲的短硬毛。

 

 

 

 

    三叶草:     又名白车轴草,别名:白三叶、荷兰翘摇,拉丁文名:Trifolium repens L. 豆科、车轴草属短期多年生草本,生长期达五年。种类遍及全世界,有 300多种,我国栽培较多的为红三叶、白三叶和杂三叶。白车轴草为优良牧草,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抗寒耐热,在酸性和碱性土壤上均能适应,是本属植物中在我国很有推广前途的种。可作为绿肥、堤岸防护草种、草坪装饰,以及蜜源和药材等用。偶然出现的特殊变异体有四片叶子寓意为“幸运草”。  

 

 

 

     荔枝草:     是一年生或二年生直立草本,高15—90cm。多分枝。主根肥厚,向下直伸,有多数须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尿。用于咽喉肿痛、支气管炎、肾炎水肿、痈肿;外治乳腺炎、痔疮肿痛、出血。
    别    名:癞子草、癞团草、癞疙宝草、蛤蟆草、猪婆草。

 

 

 

            车前草:     又名车轮菜,田灌草,为车前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山野、路旁、花圃、河边等湿地。根茎短缩肥厚,密生须状根。叶全部根生,叶片平滑,广卵形,边缘波状,间有不明显钝齿,主脉五条,向叶背凸起,成肋状伸入叶柄,叶片常与叶柄等长。春夏秋株身中央抽生穗状花序,花小,花冠不显著。结椭圆形蒴果,顶端宿存花柱,熟时盖裂,撒出种子。种子有利水通淋、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祛痰、止泻的功效。

 

 

 

          牵牛花:     原名:牵牛,别名:喇叭花、筋角拉子、大牵牛花、勤娘子,拉丁文名:Pharbitis nil (L.) Choisy.旋花科、牵牛属一年生蔓性缠绕草本花卉。蔓生茎细长,约3—4米,全株多密被短刚毛。叶互生,全缘或具叶裂。聚伞花序腋生,1朵至数朵。花冠喇叭样。花色鲜艳美丽。除栽培供观赏外,种子为常用中药,名丑牛子(云南)、黑丑、白丑、二丑(黑、白种子混合),入药多用黑丑,白丑较少用。有泻水利尿,逐痰,杀虫的功效。
     原产热带美洲,我国各地普遍栽培,供观赏。牵牛花我国除西北和东北的一些省外,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牵牛花约有60多种。常见栽培的有以下三类:
     裂叶牵牛,叶具深三裂,花中型1朵至3朵腋生,有莹蓝、玫红或白色。圆叶牵牛,叶阔心脏形,全缘,花型小,有白、玫红、莹蓝等色。
     当前流行的大花牵牛,叶大柄长,具三裂,中央裂片较大,叶易长具不规则的黄白斑块。花1朵至3朵腋生,总梗短于叶柄,花大型,花径可达10厘米或更大,原产亚洲和非洲热带。本种在日本栽培最盛,称朝颜花,并选育出众多园艺品种,花型变化多样,花色丰富多彩,各地广为流行。 

 

 

 

 

 

         鸢(yuān)尾:     又名:蓝蝴蝶、紫蝴蝶、扁竹花等,属天门冬目,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直径约1cm,斜伸;叶长15———50cm,宽1.5—3.5cm,花蓝紫色,直径约10cm;蒴果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5—6cm,直径2—2.5cm。原产于中国中部以及日本,主要分布在中国中南部。可供观赏,花香气淡雅,可以调制香水,其根状茎可作中药,全年可采,具有消炎作用。仙下河两边石彻池里种植的开花品种就有鸢尾。

 

 

 

 

 

          菖  蒲:     别名臭蒲(唐本草注)、水菖蒲、泥菖蒲(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大叶菖蒲、白菖蒲(各地)。多年水生草本植物。有香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根茎毒性较大。口服多量时产生强烈的幻视。花语是信仰者的幸福/仰慕的信。

 

 

 


         韭  兰:     是风雨兰里面宽叶的某一类的统称韭兰株高约15—30厘米,成株丛生状。叶片线形,极似韭菜。花茎自叶丛中抽出,花瓣6枚。

 

 

 

          麦  冬:     又名沿阶草、书带草、麦门冬、寸冬,为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须根较粗壮,根的顶端或中部常膨大成为纺锤状肉质小块。以块根入药。
 

 

 

           野花生:     又名决明子、假绿豆 ,为一年生草本豆科植物决明的全草或叶。植株可以入药,具有祛风,清热,明目等功效,能够治疗流感,感冒等病症。 

 

 

 

    商  陆(拉丁学名:Phytolacca acinosa Roxb):

    商陆科、商陆属多年生粗壮草本植物。根肥厚,肉质,圆锥形。叶卵圆形,全缘。夏秋开花,花白色,总状花序。心皮八个,离生。浆果扁球形,紫黑色。果序直立。

    药用商陆的干燥根。秋季至次春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切成块或片,晒干或阴干。

    根入药,以白色肥大者为佳,红根有剧毒,仅供外用。通二便,逐水、散结,治水肿、胀满、脚气、喉痹,外敷治痈肿疮毒。也可作兽药及农药。果实含鞣质,可提制栲胶。嫩茎叶可供蔬食。

    除东北、内蒙古、青海、新疆外,中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主产河南,湖北,安徽等省。

 

 


     龙  葵:     为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易采集。龙葵性寒,味苦,微甘,具有小毒,归肺、胃、膀胱经,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止咳祛痰的功效。
     我国几乎全国均有分布。喜生于田边,荒地及村庄附近。广泛分布于欧、亚、美洲的温带至热带地区。
     未成熟的果实有毒,成熟的可以食用。

 

 

      爬山虎(boston ivy):     又称捆石龙、枫藤、小虫儿卧草、红丝草、红葛、趴山虎、红葡萄藤、巴山虎,葡萄科植物。夏季开花,花小,黄绿色,浆果紫黑色。常攀缘在墙壁或岩石上,广见于我国各地。爬山虎的根、茎可入药,有破瘀血、消肿毒之功效;果可酿酒。

 

 

      芦  苇: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又称百合纲。芦苇属。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等低湿地或浅水中。“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芦苇茎直株高,迎风摇曳,野趣横生。芦苇的植株高大,地下有发达的匍匐根状茎。茎秆直立,秆高1—3米,节下常生白粉。叶鞘圆筒形,无毛或有细毛。叶舌有毛,叶片长线形或长披针形,排列成两行。叶长15—45厘米,宽1—3.5厘米。圆锥花序分枝稠密,向斜伸展,花序长10—40cm,小穗有小花4—7朵;颖有三脉,一颖短小,二颖略长;第一小花多为雄性,余两性;第二外样先端长渐尖,基盘的长丝状柔毛长6—12mm;内稃长约4mm,脊上粗糙。具长、粗壮的匍匐根状茎,以根茎繁殖为主。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

 

 

          蜡烛草:     秆直立丛生。叶片扁平。圆锥花序紧密呈柱状,形似蜡烛,幼时绿色,成熟后变黄色。小穗倒三角形,含1朵小花。花期4月,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抗旱能力较差。在潮湿的壤土或粘土中生长最为茂盛。耐洼地水湿,不耐盐碱。
     原产欧洲、近东。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和陕西。

 

       荷:     植物名。学名:Nelumbo nucifera。科属:睡莲科、莲属。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茎最初细小如手指,称为莲鞭。莲鞭上无节,节再生鞭。根茎(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有蜡质白粉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或间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成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  

 

 

       水  芹:     属于伞形科、水芹菜属。多年水生宿根草本植物。水芹别名水英、细本山芹菜、牛草、楚葵、刀芹、蜀芹、野芹菜等。原产亚洲东部。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日本北海道、印度南部、缅甸、越南、马来亚、爪畦及菲律宾等地。中国自古食用,两千多年前的《吕氏春秋》中称,“云梦之芹”是菜中的上品。我国中部和南部栽培较多。 

 

       稗:     别名:稗子、稗草,拉丁学名Echinochloa crusgalli.为禾本科、稗属一年生草本。植株高50-150厘米;须根庞大;茎丛生,光滑无毛;叶片主脉明显,叶鞘光滑柔软,无叶舌及叶耳;圆锥花序;小穗密集于穗轴一侧;颖果椭圆形、骨质、有光泽。适应性强。喜温暖湿润环境,既能生长在浅水中而又较耐旱,并耐酸碱。繁殖力强,一株结子可达1万粒。由于根系庞大 ,吸收肥水能力强,为水稻的有害杂草。

 

 

      黄背草:     为多年生簇生草本。叶舌坚纸质,顶端钝圆,有睫毛。大型伪圆锥花序多回复出,由具佛焰苞的总状花序组成。有柄小穗形似总苞状小穗,但较短,雄性或中性。花果期6—12月。

 

 

      狼尾草:     多生于海拔50—3200米的田岸、荒地、道旁及小山坡上。世界均有分布。对土壤适应性较强,耐轻微碱性,亦耐干旱贫瘠土壤。狼尾草生性强健,萌发力强,容易栽培,对水肥要求不高,少有病虫害。多年生狼尾草根系较发达,具有良好的固土护坡功能。其全草、根或根茎均可供药用,其中,全草可清热、凉血、止血;根或根茎清热解毒。此外,它还是一种饲用植物和观赏植物。  

 

 

       野燕麦:     是为害麦类等作物的杂草。又称铃铛麦。中国各省均有分布。该属有34种。株高 30—150厘米。须根;茎丛生;叶鞘松弛,叶舌大而透明;圆锥花序;颖果纺锤形。生活力强,喜潮湿,多发生在耕地、沟渠边和路旁,是小麦的伴生杂草。由于争夺肥、水、光照,造成覆盖荫蔽,常引起小麦早期倒伏或生长不良。

 

 

       菰:     别名:菰、茭瓜、茭笋、茭草、出隧、绿节、菰菜、茭首、菰首、菰笋、菰蒋子等。多年生,具匍匐根状茎。秆高大直立,高1—2米。叶舌膜质,长约1.5厘米,顶端尖;叶片扁平宽大,长50—90厘米,宽15—30毫米。圆锥花序长30-50厘米,分枝多数簇生,上升,果期开展。颖果圆柱形,长约12毫米,胚小形,为果体之1/8。多年生浅水草本,高达2米。根状茎粗短肥厚,生有多数匍枝及粗壮须根,埋于泥中。嫩茎秆被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 P. Tenn.)寄生而肥大成茭白。  

 

 

         野菊花

 

 

       刺苋菜:     别名:刺苋、野苋菜、野刺苋、假苋菜、猪母刺、白刺苋。
     属苑科植物,以红梗的为好。植物苋,野苋等也有类似作用。
     【性味】 味甘、微苦,性凉。
     【成分】 叶含甜菜碱、草酸盐。种子含脂肪油,淀粉,蛋白质,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5351/641685458175.html

更多阅读

2013更新设计师高效谈单技巧免费下载 高效设计师的7个习惯

2013更新设计师高效谈单技巧 免费下载(单击我即可免费下载)【名 称】2013更新设计师高效谈单技巧/设计师签单必备视频/设计师赚钱法宝【文件格式】视频-最新签单方法与技巧 最新的营销模式最完整的营销系统本教程既可以作为设计师自

Google谷歌图书免费下载器 谷歌图书下载器

Google图书免费下载器是什么?Google图书免费下载器一款可以下载谷歌图书的免费下载软件,Google图书免费下载器将图书以PDF或图片的形式下载下来保存起来!注:下载的书籍范围仅限于标注【完全预览】的书籍!【软件档案】软件官网:http://www.

声明:《草书识辨指南免费下载 【辨草认药识菜】江汉平原常见草本植物》为网友相信我或者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