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是修辞手法吗 浅谈古代诗歌中的对偶手法

       

对仗(对偶)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造化赋形,文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不相须,自然成对。”对仗(对偶),这里主要是指律诗的要求而言的。“律”即是严格的规定和法度。律诗是一种极为讲究平仄和对偶的严谨诗体,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必须讲求对仗(有些首联和尾联也有对仗的)。

1、对仗的要求

首先,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即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其次,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

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第四,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即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才能形成对偶。

这里,我介绍一下清代车万育撰的《声律启蒙》。这是一本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

举几个例子: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街泥双紫燕,课密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寒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茶对酒,赋对诗,燕子对莺儿。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四目颉,一只夔,鸲鹆对鹭鸶。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蘼。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

河对海,汉对淮,赤岸对朱崖。鹭飞对鱼跃,宝钿对金钩。鱼圉圉,鸟喈喈,草履对芒鞋。古贤尝笃厚,时辈喜诙谐。孟训文公谈性善,颜师孔子问心斋。缓抚琴弦,像流莺而并语;斜排筝柱。类过雁之相挨。

这些语句,在参差之中,比起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同时,这样也更见其中的韵味。  
    在诗歌写作中,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就是根号的对偶。其中的“开府”对“参军”,就是官名对官名;“渭”(渭水)对“江”(长江)就是水名对水名。

2、对偶的形式

在诗歌中,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

(1)工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比如,李白《塞下曲》中的“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这就是很工整的对偶。

对偶是修辞手法吗 浅谈古代诗歌中的对偶手法

(2)宽对

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就律诗来说,根据“一、三、五(字)不论,二、四、六(字)分明”的要求,其中的“不论”就是对第一字、第三字、第五字的平仄放宽,下句中的“分明”就是对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字的平仄从严。当然也有词性少有不对的。比如,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诗第二联“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便是宽对。

(3)串对

所谓串对(又称“流水对”),就是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也就是说,出句和对句说的是一个意思,如流水不断地连贯而下。其实,这就是一句话分做两句来说,有先有后,一般情况下前后不能颠倒的。如,杜甫的“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就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尾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白的《春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也是串对。

(4)正对

所谓正对,就是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丽辞》中说:“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同时说:“ 孟阳《七哀》云:‘汉祖 想 枌榆,光武思白水 ’此正对之类也。”

(5)反对

刘勰在《文心雕龙》卷七《丽辞》中说:“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 在《文心雕龙》中,刘勰把“双比空辞”叫作“言对”,“并举人验”叫作“事对”,“理殊趣合”叫作“反对”,“事异义同”叫作“正对”。

所谓反对,就是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

比如,杜甫的《》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就是反对。

(6)借对

所谓借对,就是一个词有两个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来与另一词相为对仗。包括两种:

首先,借义。

所谓借义就是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但诗里所用的并不是这一种意义,而是另一种意义。如杜甫《曲江》诗:“借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数词 “七十”,用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方面的含义,而诗中用的却是它副词方面的意义。

其次,借音。

所谓借音就是利用字词之间的同音关系,以甲字来表乙字。如,“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诗句中以“红”对“子(谐紫)”。又如,“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诗句中以“十”对“迁(谐千)”。刘长卿的《新按奉送穆谕德》诗:“事直皇天在,归迟白发生。”借“皇”与“黄”谐音,来与“白”相对。王安石的“江亭晚眺》诗:“清江无限好,白鸟不胜闲。”借“清”与“寈”谐音,与“白”相对。

(7)错综对

所谓错综对,就是不拘字词的位置,相对的词语处于错综交的情况。如中唐诗人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诗“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六幅”与“一段”结成对仗,“湘江”与“巫山”也结成对仗,但位置不同。这便属于错综对。
  ( 8)扇面对

所谓扇面对,即隔句相对,就是一首诗中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便是扇面对。各联中的出句和对句,本身不构成对仗。如,唐人白居易的《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诗:“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万重云水思,令夜月明前。”第一、三句为对,第二、四句为对。

(9)合掌对

所谓合掌对,就是出句与对句所用的词基本同义或完全同义,上下句意思相重复,好像两只手掌合在一起。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合掌对为“正对”,是一种拙劣的对仗。刘勰说:“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 例如,南朝梁人王籍的《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里,上句和下句都是用两种不同动物的叫声来体现“以闹衬静”,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即可视为合掌对。

对于合掌,这里需要多说几句。王力在《诗词格律》中讲诗词对仗时对合掌下的定义是:“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上同义),叫做‘合掌’,更是诗家大忌。” 由于合掌是上下两句毫无新意的重复,所以,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文字空间,而且也使人生厌。

如,宋之问《途中寒食》中写道:“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这里,上联和下联是同一过程的重复说法。

如,对联:“云泽清光满,洞庭月色深。”这里,“云泽”是洞庭的别称,“清光满”和“月色深”都是同一现象的重复说法。

如,“昭君出塞,明妃和番。”,其中“明妃”就指“昭君”,“出塞”就为“和番”,是同一事物的重复说法。

在诗句中,把同一过程、同一现象、同一事物,不厌其烦地重复,实在是“九斤老太太”(鲁迅小说中的人物)的唠叨,定性为“诗家大忌”并不为过。

   王力在《诗词格律》说:“一般地说,宋诗的对仗比唐诗纤巧,但是,宋诗的艺术水平反而比较低。”诗歌的对仗,贵在自然天成,自由抒发感情。

3、对仗的审美意义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因其对仗(对偶)是两两对照,所以,不但意象相反,而且又相成,产生意象的跳跃性。从审美的角度来说,对偶不仅提高了诗歌的审美境界,使诗歌具有一种极大的情感张力,而且给吸引读者想象,读者留下了审美想象空间。

这里,顺便讲讲古体诗的对仗
  古体诗的对仗是极端自由的。一般不讲究对仗;如果有些地方用了对仗,也只是修辞上的需要,而不是格律上的要求。像杜甫《岁晏行》这样一首相当长的诗,全篇没有用一处对仗;岑参《白雪歌》只用了一个对仗,即“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也还只是一种宽对。并且要主意:古体诗的对仗和近体诗的对仗有下列两点不同:
  (1)在近体诗中,同字不相对;古体诗则同字可以相对。如杜甫《石壕吏》:“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2)在近体诗中,对仗要求平仄相对;古体诗则不要求平仄相对。如白居易《伤宅》:“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又如岑参《白雪歌》:“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古代诗人们在近体诗中对仗求其工,在古体诗中对仗求其拙。在他们看来,拙和高古是有关系的。其实并不必着意求拙,只须纯自然,不受任何束缚就好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5351/675361821459.html

更多阅读

浅谈周杰伦歌词中的修辞 彩虹歌词周杰伦

周杰伦是当代华语乐坛最闪耀的星星,成就他不可撼动地位的因素,除了其自身超常的音乐天赋和自创的演唱风格外,其歌曲歌词题材的广泛,语言形式的新颖,特别是修辞手法的运用灵活,更是将古典风尚与潮流元素奇妙融合,形成了新奇独特的风格。这种

浅谈攀岩技巧,让你轻松学攀岩 攀岩技巧

有人认为手能为攀爬者承受更多的重量,所以手点必须要大。然而这是没有必要的,在直壁上手大部分是用来掌握平衡的。支点与手之间的接触力量将成为关键。但不管如何,抓点时切不要在手上使太多的力,相反,手要放松,用最小限度的力去抓点

高效率写作利器——几款写作软件对比 对比是写作手法吗

几点说明测试环境写在前面前几天偶然在GR上看到小众软件发表了一篇关于OmmWriter的介绍文章。正好我之前苦寻此类软件未果,就试用了一下,但是个人感觉体验并不是很好。之后又在这篇文章的评论下面看到有很多人推荐各种各样的写作软

浅谈居住环境对人的影响 浅谈居住区绿化设计

浅谈居住环境对人的影响—北京光明网学术论坛自然科学版帖 子作者:杨复青“天人合一” 是科学事实(浅谈居住环境对人的影响)㈠吉神纳音景对命主来说是个性化的阳宅风水理论的实际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天人合一”是关健理论,历代风水命理

顶针修辞手法 顶真的修辞手法

顶针修辞手法  顶针修辞是修辞手法的一种,即某段文字由若干短句组成,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词)与下一句开头的一个字(词)相同,这种修辞方法叫做顶针。  例:我们要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顶针」又叫「顶真」。  顶针」原为刺绣

声明:《对偶是修辞手法吗 浅谈古代诗歌中的对偶手法》为网友恐惧散播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