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靖难之役 朱棣靖难之役 神助攻 朱棣“靖难之役”能打胜杖全靠沙尘暴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奉天靖难,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政变。

明太祖朱元璋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决定先削那些力量较小的藩王,于是首先袭执周王朱橚,把他废为庶人,又拘代王朱桂于大同,囚齐王朱榑于京师,湘王朱柏自焚死。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建文帝以为准备妥当了,便秘密下令擒拿朱棣,但是没有成功,再加上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朱棣于1399年(建文元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朱棣之所以发动“靖难之役”,造侄子的反,其实就是死皮赖脸地想当皇帝。然而,面对强大的建文朝廷军队,朱棣能在“靖难之役”中活下来实在不易。这小子也真是运气好,好几次都快要兵败如山倒了,却偏偏能死里逃生。譬如说,在藁城之战时,朱棣的帅旗都被箭射得千疮百孔了,但朱棣却平安无事。这场战役能够惨胜,全靠大自然的帮忙,本来敌军已经打到眼皮子底下了,但是突然刮起了大风,“发屋拔树,燕军乘之,杰等师大溃”,就这样朱棣很顽强的赢了这次战役。朱棣为了纪念这张帅旗,还特意把它送到北京,跟儿子朱高炽说:“善藏之,使后世勿忘也。”

还有两次重要的战役,则是靠沙尘暴的神助攻取胜的。

一、白沟河大决战

由于朱棣的主力行军不太顺利,前后用了半个月才到了白沟河,而朝廷军队已经全部抵达,且军事力量比以往有所加强,除了李景隆的主力,再加上郭英等人的偏师,大约有60万大军,建文帝怕不保险,还派了徐达的长子率30000人来支援。

面对这种情况,朱棣并没有采取自己惯用的运动战,而是积极防御。

双方一直胶着不下,到了第二天黎明,朱棣率领几千精骑冲击朝廷军队,大将张玉率步兵齐头并进,想要打乱朝廷军队的阵列,但是与建文军队缠斗了几百个回合,依然不分胜负。

由于朝廷军队人多,很有优势,“(燕)王先以七骑驰击之,且进且退,如是者百余合,杀伤甚重。南军飞矢如注,射王马凡三易,三被创,所射矢三服皆尽,乃提剑左右当击,剑锋折缺,不堪击,马却,阻于堤,几为瞿能所及。”

此时的朱棣已经是山穷水尽了,怎么办?投降?那肯定不会有好下场,这是条不归路,不能回头。朱棣转而一想,一个鬼点子闪现出来,他拿了马鞭对着空空如也的堤岸下方,假装招呼部下,朝廷将士看到这般架势,他们不敢走上堤岸,怕有燕军埋伏,只好干等着,于是朱棣大摇大摆的走掉了。

没过多久,朱棣又带了他的燕军将士杀了过来,战斗双方拼死鏖战又进入了一个高潮。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谁都没想到,突然间刮起了一阵飓风,这风大到了将地上的泥土灰尘都吹起几丈高的程度,以现在的说法就是北方的巨大沙尘暴。沙尘暴一旦吹起,满身灰头土脸不说,最为麻烦的是能见度太低。而这场巨型沙尘暴偏偏发生在双方决定大战命运的关键时刻,说实在的,这对于生活在北方的燕军将士来说,他们已经习以为常了。但对于南方将士来说是极度的不爽,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本来士气不高的南方将士在白沟河打了几次平手后,胜利的信心正逐渐高涨,哪知这该死的飓风沙尘暴出来了,来了也不要紧,大家都被吹的人不人鬼不鬼的,令南方将士不快的是自己的大旗被吹倒了,古时候的人迷信,认为这是一种凶兆,顿时士气大落。

而燕军将士在被沙尘吹过后,很快的恢复过来了,朱棣趁机带了精锐骑兵闪电般绕到了朝廷军的后方,接着就来个快速闯营,与儿子朱高熙配合,在朝廷军正混乱不堪之际,斩杀将士无数,打的他们四处逃窜,朱棣不依不饶,乘胜追击,“杀溺蹂躏死者复数万,横尸百余里,降者十余万”,在沙尘暴的神助攻之下,朱棣大胜。

二、夹河之战

在北平修整了一个多月后,朱棣又带军南下,四五天后到了河北保定。这时,朝廷军队已驻扎在离燕军不远的地方,其中大将军盛庸率了20万大军主力驻守在山东德州,吴杰带领的偏师驻扎在真定一带。

大战一触即发,大家都很拼命,一直从中午打到天黑,双方还没有决出胜负来,只好各自收兵。

由于白天的战斗太激烈了,当夜幕降临时,战争双方只能是凭着感觉抹黑回到营地。朱棣带了十几个亲兵走了一阵,实在累的走不动了,倒地而睡,这一觉睡的还真香,中间都不带醒的。

朱棣靖难之役 朱棣靖难之役 神助攻 朱棣“靖难之役”能打胜杖全靠沙尘暴

第二天早上天刚亮,亲兵先醒来,发现情况不好,昨夜居然他们睡在了最不该睡的地方——盛庸的军营。“天明,见四面皆(盛)庸兵,左右请亟去,燕王曰:‘毋恐’。日出,乃引马鸣角,穿敌营,从容去。诸将相顾,莫敢发一矢。”朱棣就在眼前,盛庸将士居然没有一个干搭弓射箭,不是他们反应满,而是建文帝曾有令:“不要让朕背负杀叔之恶名”,朱棣胆子也够大的,万一谁大脑一热,射他一箭,朱棣岂不就挂了。关键时刻,是建文帝的善良救了他一条小命啊。

朱棣回到营地,准备接着打。第二天的大决战从上午辰时开始,一直打到下午未时,还没分出胜负,“两军兵刃相接,彼此战疲,各自坐息,已而复起战,相持不退,飞矢交下”。这确实是历史上少有的战争场面,双方打累了,居然不约而同的坐下来歇歇,然后再接着打。

就在打的难解难分之际,突然从东北方向刮起一阵巨大的风暴,它卷着漫天的风沙扫向西南方向,此时燕军正在东北方(顺风),而盛庸的军队却在西南方(逆风),整个战场上“尘埃涨天,沙砾击面,两军眯目,咫尺不见人。北军(燕军)乘风大呼,纵左右翼横击之,钲鼓之声振地。”盛庸军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只听得,“冲啊!杀啊!”将士们连冲到他们面前的敌人都没看清,就一命呜呼了,朝廷军队大败。燕军乘胜追击,杀敌无数,凯旋之际,朱棣与将士竟还不能相认,满脸都是土,只能凭着对方说话的声音才各自认出。

这两次大战,朱棣都是靠“天”帮忙,才取得胜利的。

以上是用户分享关于神助攻 朱棣“靖难之役”能打胜杖全靠沙尘暴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了,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5851/456402829473.html

更多阅读

明成祖朱棣简介 朱元璋杀功臣

2011.11.13 来源:永恒的曙光 国立博物馆朱棣画像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

我看朱棣、李景隆和徐辉祖 徐辉祖

最近读了明史靖难之役的部分,对其中几个人物颇有感慨.  朱棣,不能不说是雄才伟略,“奉天靖难,以请君侧”。然而其成功,真的具有太多的偶然性。1399年,朱棣起兵于北平。朝廷派李景隆前往讨伐,当时朱棣不在北平,正在进攻大宁。李景隆的先

我之评说明史“靖难之役” 凤歌灵飞经7 靖难之役

原创杨斌我之评说明史“靖难之役”把握人性弱点的朱元璋人的潜在逆反心理:凡是仇敌拥护的就反对;凡是仇敌反对的就拥护。同理:凡是支持拥护仇敌的就是仇敌;凡是反对仇敌的就是朋友。朱元璋成功地利用了人性中这个弱点,达成了不可

靖难之役中燕王朱棣为何没有战死沙场 燕王朱棣

明成祖朱棣建文帝朱允炆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接位当上皇帝即为建文帝之时,最失落最难受的就是他的叔叔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建文帝上任后为了维稳,自然想到削藩,剥夺诸亲王的兵权,而诸亲王中实力最强

丘福 丘福 丘福-靖难之役,丘福-基本内容

丘福(1343年-1409年),明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出身于行伍之间,明永乐年间将领,靖难之役后封淇国公,后因兵败而被明成祖夺其爵,徙其家至海南岛。丘福出塞后,率千余人先至胪朐河之南。1399年,己卯,七月燕王朱棣杀张谢贵等,举兵称“靖难”。丘福与朱能

声明:《朱棣靖难之役 朱棣靖难之役 神助攻 朱棣“靖难之役”能打胜杖全靠沙尘暴》为网友妄友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