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成佛了吗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唐僧是在皇帝李世民的派遣下去西天取经的,他们师徒不远万里,从西天取经回来后,功德圆满成了正果,唐僧被封为功德佛,他的三个徒弟也都被封了佛,使者以及罗汉。那么玄奘作为小说中唐僧的原型,历史上的玄奘真的成佛了吗?
《西游记》唐僧剧照
根据佛学理论来说,想要成佛必须遇到已经成佛的人给他授予印记,之后才能升为候补的菩萨,之后还要被放到人间经历磨难,够了以后才能成佛的,而根据记载下世成佛的是弥勒佛,所以就能推断出玄奘还没有成佛。
在关于玄奘的小说里,玄奘本来是如来佛祖的第二个弟子转世投胎的,在取经的路上才收的孙悟空等三个徒弟,后来取经之后成佛了。但这都是小说里面为了情节和结局需要编出来的。历史上的玄奘实则是没有成佛的,这一点我们从他的称号也可以看出端倪,世人都称玄奘为“三藏法师”或者“唐僧”,如果玄奘要是成佛了,后人肯定会称呼他为某某佛的,而不单单是法师了。
历史上来说,玄奘是一代宗师,叫做唯识宗祖师,这也就说明了他是还没有成佛的。虽然玄奘还没成佛,但玄奘功劳很大,为黎民苍生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还翻译了许多佛学经典,他早晚必然能成佛的。当然玄奘的贡献在今天来看,他更多的是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还有他不远万里取经,不辞辛劳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所以玄奘虽然没有成佛,但在历代人们心中他依然是佛了。
玄奘的故事
在电视剧《西游记》中,唐僧这个角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虽然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人,但就他自身而言却是有诸多缺点的,他没有什么大的本领,为人迂腐,人妖不分,多次害的孙悟空受了冤枉罪。那么作为唐僧原型的唐代大师玄奘是否也是他这样呢?关于玄奘又有什么故事呢?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玄奘的故事吧。
《西游记》唐僧剧照
故事是发生在玄奘离开都城长安去往西域的途中,他来到了一个荒漠雪山中,遇到一个本领高强的猎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石磐陀。他得知玄奘是有名高僧,要不远万里去印度求取真经的时候,心里对玄奘的敬佩油然而生,便要求做玄奘的徒弟和他一起去印度。玄奘当然也就收下了他。经过半个月下来,石磐陀知道了事情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路途遥远,困难重重;便起了歹心,想要杀死玄奘自己逃跑。终于,机会来了,有一次玄奘正在打坐,石磐陀就拔出腰刀向玄奘走去。当然玄奘知道他想要杀自己,他想,如果揭穿石磐陀并斥责他或者是求饶,只能死路一条。于是玄奘依然静静闭目打坐,什么也没说。石磐陀看到这一幕便不敢动手了,等到他把刀收回去了之后,玄奘说道:你还是回家去吧,我没有你这样的徒弟。石磐陀此时愧疚不已,泱泱离去。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历史上的玄奘并不是《西游记》中唐僧那样迂腐不堪,而是很有智慧的,他不但信念坚定,而且临危不乱。当然这个故事也和《西游记》中孙悟空想要杀唐僧的那一段情节很相似,我们也似乎可以肯定一点,那就是悟空想要杀师的故事或许就是来源于此。
玄奘的徒弟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剧中的唐僧即唐玄奘,他在取西经的途中共收了三个徒弟,分别是大徒弟齐天大圣孙悟空,二徒弟猪八戒猪悟能,三徒弟沙和尚沙悟净。三个徒弟一路上斩妖除魔,保护唐僧去往西天并最终取得西经。但这都只是小说和电视剧中的剧情,那么真实的玄奘是否真有徒弟?一共收了几个徒弟?是在什么时候收的呢?
《西游记》剧照
玄奘是于公元602年在河南偃师县出生的,原名陈祎。他的家境还算不错,但自幼父母双亡,幼年困顿,所以他选择了出家。公元614年,陈祎被大理寺卿破格录取。此后陈祎便出了家,法号玄奘,并于27岁开始西行求法。
在西游记中,唐玄奘刚踏上取经之路便收了一个徒弟,即大徒弟孙悟空,然后在高老庄,孙悟空帮助他收服了二徒弟猪八戒,在流沙河收服了三徒弟沙悟净。其实在剧中,他的三个徒弟都是由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安排好的保护他一路西行求经的人。这三个徒弟在西行途中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是在这三人的保护下 ,唐玄奘才最终到达西天,求得真经。然而据史实记载,现实中的玄奘的确是有三个徒弟,但都是在他取经之后才收的。
第一个徒弟是在他取经回来的途中收的,据说是来自西域的神童,天资聪慧,过目不忘。这倒和孙悟空很像,孙悟空是石猴,对大唐来说无异于外族人,而且孙悟空神通广大,和这神童的身份也很相符。
第二个徒弟是尉迟敬德的侄儿窥基。窥基熟识兵书,通晓儒家经典,出家后被称为三车和尚,他讲经要准备三辆车,装佛经,酒肉,仆女。这和好吃懒做,贪恋美色的猪八戒也很像。
第三个徒弟是新罗国王子圆测大师,出很贵族,学识渊博,中规中矩,和沙悟净很像。
玄奘墓
玄奘墓也称玄奘舍利塔,三藏塔,墓地位于长安区兴教寺内。四周树木环绕,景色优雅,青山绵延。

玄奘墓
玄奘是大唐高僧,是当时佛教法相宗创始人,称唐三藏。玄奘于27岁时西行求法,历经十余年艰难险阻终于取回佛经回到长安,受到大唐臣民敬重。他一生致力于佛教经典的弘扬和翻译,对促进中印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公元664年,玄奘于君县玉华寺圆寂,唐高宗按照他的遗言将他葬于长安东郊白鹿原上。并于公元664年迁于兴教寺,建墓塔以作纪念。此墓经唐文宗重修后,便成了今天人们所见到的玄奘墓。
玄奘墓塔从外观上看呈平面方形,共五层,为砖砌结构,总高21米。最底层边长为5.2米,然后逐层内收,结构稳固。最底层的塔身南边为砖切的拱门,里边主要供奉玄奘的台像。并刻有塔铭,主要讲述玄奘的生平事迹。其余的各层为实心,不能进入。塔身每层采用唐代叠涩塔檐的特点进行布置,塔顶放置有巨大的方形塔刹,刹座是四瓣的上仰莲花,承托着覆钵、莲瓣等物。此墓塔由石灰石的石块堆砌而成,塔身外方内圆,坚固朴实。塔身底层内有多尊玄奘佛像,各处也都刻有佛家字样,塔门两侧还刻有一副楹联。
玄奘塔是唐皇帝为纪念玄奘而建造的墓塔,主要是为了埋葬玄奘的遗骨。这座墓塔虽然不高也不宏伟,但是整体却很庄严,驰名中外。此墓塔的纪念意义和艺术价值已被大家公认,并在1961年被国家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