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三窟的典故 成语狡兔三窟的典故 狡兔三窟是什么意思?

  成语,语出《战国策》的名篇《冯谖客孟尝君》。冯谖说:“狡兔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意思是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险,你只有一处安身之所,不能高枕无忧啊!此即成语“狡兔三窟”和“高枕无忧”的来历。

  战国时,齐国宰相孟尝君家中养了三千门客,其中一个名叫冯谖(xuān)。有一次,孟尝君让冯谖到他的封地薛邑去收债。临走前,冯谖问孟尝君收债之后买点什么东西回来,孟尝君说:“你看我家缺少什么你就买什么吧。”冯谖到了薛邑后就和债民们说:“孟尝君不要你们还债了。”说完,冯谖当众把账单全部烧掉了,薛邑百姓为此非常感激孟尝君。冯谖回去,孟尝君问道:“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给我买什么东西了吗?”冯谖说:“我觉得你家什么都有,所以就自作主张给你把‘义’买回来了。”孟尝君听了很不高兴。

  一年后,齐王罢免了孟尝君的宰相之职,孟尝君只好回到封地薛邑。薛邑的男女老幼都去迎接他,孟尝君这时才体会到冯谖为他买“义”的意义。可是冯谖却对他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藏身的洞(原文是‘狡兔有三窟’),才能免除一死。如今你才有一个洞,还不能放宽心啊。让我再替你开两个洞吧。”接着,冯谖到了魏国,对魏王说:“孟尝君这个人非常能干,凡是接待他的诸侯,都能富国强兵。”魏王相信了,便把丞相的职务留给孟尝君。

      齐王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马上用更隆重的礼节去请孟尝君再回去做宰相。冯谖这个时候才说:“现在三个洞都修好了,你可以放心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了。”

狡兔三窟的典故 成语狡兔三窟的典故  狡兔三窟是什么意思?

  后来,人们用“狡兔三窟”来比喻藏身的地方多,便于避免灾祸。现在多用于贬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6151/834912527149.html

更多阅读

邵雍“一去二三里”诗中的典故 一去二三里古诗

邵雍“一去二三里”诗中的典故翟智高邵雍的诗,有的看似简单,然意蕴深刻,他特别善于用历史典故。邵雍年轻时胸怀大志,《闲行吟》中,“欲为天下屠龙手,肯读人间非圣书。否泰悟来知进退,乾坤见了识亲疏”。“屠龙手”指大手笔,典出《庄子·逍

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 程门立雪的典故,成语程门立雪的故事

程门立雪的典故,成语程门立雪的故事【程门立雪的典故出处】《宋史·杨时传》。 【程门立雪的典故释义】程:程颐,宋代著名的学者;立:侍立。站在雪中,在程颐的门口等待。形容学生恭敬受教,尊敬师长。【程门立雪的历史典故】程颢、程

田忌赛马成语故事 田忌赛马的典故,成语田忌赛马的故事

田忌赛马的典故,成语田忌赛马的故事【出处】《史记》。【释义】田忌用孙膑的计谋在赛马中赢了齐王。表现了孙膑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运筹能力。【历史典故】战国时候,齐王经常要田忌和他赛马,规定每个人从自己的上、中、下三等马中各

退避三舍的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的典故,成语退避三舍的故事

退避三舍的典故,成语退避三舍的故事【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释义】舍:古代行军时以三十里为一舍。意思是主动退军九十里。比喻主动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历史典故】春秋时期,晋国发生了内乱,晋献公听信谗

声明:《狡兔三窟的典故 成语狡兔三窟的典故 狡兔三窟是什么意思?》为网友倾听寂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