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 中庸的原则 易中天:中庸与自强的做人智慧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争鸣。  先秦诸子,就是从春秋晚期到秦汉之前这三百年间我们民族最伟大的思想家。由于他们后来被分为儒、墨、道、法、名、杂、农、阴阳、纵横、小说十家,因此又叫九流十家,也叫诸子百家。  诸家当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墨、道、法。最有名的代表人物,则是孔子、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和韩非。他们的名字在全球华人地区家喻户晓。  而古老的诸子百家智慧,对现代中国人有何启示?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又有哪些帮助?今天,看中庸与自强的做人智慧:
 孔子说:“中庸”
  儒家讲德。  德的最高境界,是中庸。孔子说——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那么,什么是中庸?  中,就是不走极端;庸,就是不唱高调。  第一句话好理解。  孔子有句名言,叫“过犹不及”。也就是说,一件事情做过头了,等于没做到,弄不好还会更糟糕。怎样才对?不缺位,不越位,不过头,不掉队。凡事恰到好处,就是中庸之道。
 高明的做人是“执两用中”
  就说做人。  做人很难。一个人,质朴是好的,真诚是好的,坦率也是好的。但,如果一点修养都没有,就会粗鄙、粗俗、粗鲁。这在孔子那里,就叫“质胜文则野”。相反,如果太讲修饰,过于文雅,便难免装腔作势,显得虚伪。这在孔子那里,就叫“文胜质则史”。  那又如何是好?  文质彬彬。  彬彬,就是文质兼备,一家一半,配合适宜。这条原则不但适用于文雅与质朴,也适用于文与武、刚与柔,以及一切矛盾对立的双方。  因此孔子说——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就是“中”。
 “以德报怨”是句讹传
  再说“庸”。  有一次,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怎么样?  孔子反问:何以报德?  也就是说,你拿恩德回报了仇怨,请问,又拿什么去回报恩德?当然,你也可以“以德报德”。但,恩德和仇怨都用恩德回报,公平吗?  不公平。   当然,以德报怨和以德报德,未必矛盾。因为一个人的恩德,并不见得都回报了仇怨。问题在于,这样一种道德高标却不是大多数人能做到的。做不到,又提倡,那就是唱高调了。唱高调的结果,是只能造就伪君子。  但,以德报怨做不到,以怨报怨也不能提倡。因为以怨报怨的结果,是冤冤相报,恶性循环,没完没了。这就有了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  孔子说了八个字——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就是你认为应该怎么回报,也能够怎么回报,那就怎么回报。这种回报,可能是以德报怨,也可能是以怨报怨,还可能是既不德,也不怨,干脆不报。至于是哪一种,全看应不应该,能不能够。  这就大家都能做到了,因此是“庸”。  庸,就是不唱高调。  于是我们要问,以德报怨,是谁的主张?
 老子唱反调
  老子。  那么,老子是唱高调吗?  不,反调。  的确,老子也是不唱高调的。他的主张,是水往低处流,人也往低处躲。这又岂能是高调?  却又恰恰是反调。  这种反调,《老子》一书中比比皆是。比如大家都说弱肉强食,他说弱者生存;都说应该阳刚,他说不如阴柔;都说男尊女卑,他说女人更有优势;都说与时俱进,他说最好退回原始。  总之,无论什么话,都是反着的。   正话反着说,在老子那里就叫“正言若反”。因为反话看似有悖常理,却其实顺乎天道,这就是老子的思想方法。
  因此,上德不德,大义无义,多情无情。  这些都是反调。   但,唱反调是为了得正道。因此,既不能讲以怨报怨(这是正调),也不能讲以怨报德(不是正道),只能讲以德报怨。以德报怨,报的是怨,得的是德。
  这就是天道。  可惜天道远,人道近,因此孔子要讲以直报怨。可见孔子说中庸,是因为讲人道;老子唱反调,是因为讲天道。  那么,有没有天道和人道都讲的呢?

 天道与人性
  荀子。  荀子是先秦儒家第三位大师。作为战国晚期的思想家,他很希望做一次总结性发言。  荀子要回答什么问题?  天道与人性。  这恰恰是孔子不讲的。子贡就说,从没听老师提过这两个话题。其实准确地说,孔子是讲天命不讲天道,懂人心不讲人性。为什么不讲?值得琢磨。   先看什么是天命。
  天命,包括天和命。命,有两种。一是性命,二是命运。前者表现为生与死,后者表现为贫与富、贵与贱、穷与达。贫富,指有钱没钱;贵贱,指地位高低;穷达,指有路没路。大道康庄就叫达,走投无路就叫穷。  那么,命由谁定?  生死、贫富、贵贱、穷达,都看天意,这就叫“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既然如此,那就听天由命。因此,孔子虽然讲天命,却只关心命,不关心天。  不关心天,当然也不讲天道。   问题是你不讲,人家讲。老子讲,庄子也讲,还讲得头头是道。这就让儒家在争鸣中落了下风。
  事实上,只讲是什么,不讲为什么,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于是,到战国晚期,荀子就代表儒家来讲天道。
 君子有恒定的价值观
  荀子讲天道,跟道家一样吗?  有异有同。  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以天道说人道”;不同之处,则在于对天道的理解。  道家的理解,是“天道无为”;荀子的理解,则是“天道自为”。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里面的意思非常清楚: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并不以社会的集体意志或某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  荀子说,天,不会因为人们害怕寒冷,就没有冬季;地,也不会因为人们害怕遥远,就不再广阔。那么,一个君子,难道会因为小人吵吵嚷嚷,就停止行动了吗?当然也不会。  由此,荀子得出结论——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道,就是规律;数,就是法则;体,就是标准。也就是说,天有恒定的规律,地有恒定的法则,君子有恒定的价值观,也有恒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天、地、人,都自为。  对!是自为,不是无为。这就既接过了道家的思想武器,又与道家划清了界线。  那么,君子的常体又是什么?  自强。
 2016年,更要自强
  荀子说,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君子“敬其在己者”,小人“慕其在天者”。  也就是说,君子最看重的是属于自己的东西。他尊重自己的不懈努力,从来就不凭空指望自然界的恩赐,这才能天天向上。整天盼着天上掉馅饼,那是小人的想法。  也许,这就是荀子的生存之道: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奋发图强;与其听天由命,不如自力更生。  这当然很励志。  于是,它在后来便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中天 中庸的原则 易中天:中庸与自强的做人智慧
  没错,天自为,则人自为;天行健,则人自强。这就是荀子思想的逻辑结论。  作为2016年的中国人,我们依然要坚守这份精神吗?

「本文完」上期互动问题已收到,视频筹备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6251/411964944800.html

更多阅读

英语胎教的原则是什么 胎教英语故事大全

??英语胎教可令胎儿在母体中像听别的声音一样熟悉英语环境,对英语产生亲切感,并为神经系统的语言功能发育打好双语基础。但英语胎教的主要作用还是促进妈妈和胎儿间的情感交流。??英语胎教的原则??英语胎教可以通过英语胎谈、英语歌

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及方法探微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江苏张家港市第二中学吴周琴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是由人创造的。即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所坚持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同时也承认和肯定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所以,对于中外历史上出现的有重大影响的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第七课第一框

第一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一、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本目从西藏民主改革前后鲜明对比中提出三个问题作为情景导入,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民族关系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以及对西藏的历史性跨越作深层次的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中庸的理念

 中庸是道家文化的显著特色,也是千百年来公众所推崇的理念。中庸的原意是不偏不倚,但后来人却偏解了中庸,以致现代人将中庸误用为以下方面:   不讲原则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查则无徒”,千百年来这个理念成为国人为人处事的圭臬。

中国传统文化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中庸的理念

中庸是道家文化的显著特色,也是千百年来公众所推崇的理念。中庸的原意是不偏不倚,但后来人却偏解了中庸,以致现代人将中庸误用为以下方面:不讲原则“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查则无徒”,千百年来这个理念成为国人为人处事的圭臬。秉持这种理念

声明:《易中天 中庸的原则 易中天:中庸与自强的做人智慧》为网友阳光气质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